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盈利维持高增,不良实现“双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盈利维持高增,不良实现“双降”

2023-05-01王一峰光大证券笑***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盈利维持高增,不良实现“双降”

4月28日,中信银行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13.6亿,同比下降4.9%,实现归母净利润191.4亿,同比增长10.3%。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6%,同比提升0.29pct。 息差收窄、非息走弱拖累营收,动态拨备管理支撑盈利增速保持稳定。公司23Q1营收、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9%、-8.8%、10.3%,较2022年分别下降8.3、10.4、1.3pct。其中,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0.9%、-13.7%,较2022年分别下降2.7、21pct。拆分盈利同比增速结构,规模扩张、拨备为主要贡献分项,分别拉动业绩增速13、28.2pct;从边际变化看,规模贡献有所收窄,息差负向拖累小幅走阔,非息由正贡献转为负贡献,拨备贡献明显提升。 扩表速度提升,信贷投放拉动资产端扩张明显。23Q1,公司新增生息资产规模2229亿,同比多增723亿,余额同比增速较年初提升0.8pct至6.9%。其中,1Q新增贷款规模为1932亿,同比多增960亿,较年初增幅为3.7%;贷款增量占全部生息资产增量的87%;存量贷款占比较年初提升0.7pct至61.7%。信贷投放拉动资产端扩张明显,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呈现较高景气度,个人经营贷支撑居民信用扩张。23Q1新增贷款结构中,公司贷款、零售贷款、票据贴现规模分别为2114亿、362亿、-544亿,其中公司贷款、零售贷款同比分别多增1255亿、189亿;对公贷款、零售贷款增速分别为12.9%、4%,较年初分别提升4.9、0.9pct。具体来看,①对公贷款,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放较快。截至23Q1末,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幅分别为13.2%、6%、10.3%,分别高于一般贷款增幅9.5、2.3、6.6pct,1Q单季增量分别占新增贷款的20.9%、12.1%、9.9%;②零售贷款,预计个人经营性贷款占主导,信用卡增量创近三年新高。中信银行1Q零售贷款投放改善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人经营性贷款,结合公司1Q新增普惠小微贷款366亿来看,预计个人经营贷为驱动零售信用扩张的主导力量;二是信用卡,公司信用卡业务强化高质量获客和精细化经营,1Q新增信用卡规模为72亿,增量创近三年新高。此外,按揭贷款方面,1Q末母行口径按揭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92.6亿,公司此前表示当前按揭贷款需求已有所好转,但早偿压力仍大,或为驱动按揭贷款延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存款增速进一步走高,对公存款新增规模明显好于上年同期。23Q1公司新增付息负债2325亿,同比多增644亿,余额同比增速较年初提升0.7pct至6.7%;新增付息负债结构方面,1Q新增存款、应付债券、同业负债规模分别为3395亿、-677亿、-393亿,其中存款同比多增1544亿,存款余额同比增速较年初提升2.8pct至10.5%,较年初增幅为6.7%。进一步考察存款结构,对公存款、零售存款分别新增2581亿、814亿,同比分别多增1394亿、150亿,对公存款增长好于上年同期,一方面,集团协同为公司塑造了良好的客群经营能力,对公存款沉淀具备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也与对公贷款投放力度提升,对公存款派生力度加大有关。 受贷款滚动重定价因素影响,1Q息差明显收窄。公司23Q1净息差为1.87%,较2022年收窄10bp;测算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3.98%、2.18%,较2022年分别下降11bp、1bp,生息资产收益率延续下行态势,计息负债成本呈现一定刚性特征。从资产端来看,微观主体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推动新发生资产定价下行,同时存量贷款面临滚动重定价压力,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为行业共性;从负债端来看,公司市场类负债规模下降的同时,存款规模维持高增,在资金利率上行背景下,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负债成本。但机构间存款竞争提升,叠加存款定期化趋势可能仍在,使得负债成本相对于资产端定价存在刚性特征。 非息收入增长放缓,非息收入占比下降3pct至29%。公司23Q1非息收入同比下降13.7%至147.4亿,增速较2022年下降20.9pct。从非息收入结构来看,1Q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1.5%至85.5亿,增速较2022年下降14.9pct;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16.6%至61.9亿,增速较2022年下降30.4pct,主要受投资收益(YoY-53.1%)拖累,但公允价值变动23Q1实现收入21.7亿,而上年同期亏损3.2亿,仍保持较好增长。公司1Q末非息收入占比为28.7%,较上年同期下降2.9pct。 不良指标实现“双降”,风险抵补能力维持高位。截至23Q1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9.1亿,较年初减少3亿,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6bp至1.21%,不良指标实现“双降”,资产质量持续呈现优异表现。拨备方面,公司1Q信用减值损失/平均总资产为0.66%,同比下降28bp;拨备覆盖率为208.9%,较年初提升7.7pct,拨贷比为2.54%,较年初下降1bp,风险抵补能力维持高位。 风险加权资产扩张速度放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23Q1末,公司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75%/10.58%/13.10%,较年初分别变动1/-5/-7bp。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为7.3%,较年初下降1.4pct。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主要是盈利维持高增的同时,风险加权资产扩张有所放缓。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信银行以“342强核行动方案”为指引,紧密围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开展工作,取得良好经营成效。同时,公司资产质量自20Q3以来逐季向好,20Q4-22Q3不良指标连续8个季度实现“双降”,23Q1不良指标继续“双降”。当前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安全边际不足1个百分点,从内源性资本补充角度来看,公司有较强的业绩释放诉求; 从外源性资本补充角度看,未来公司配股落地使得核心一级资本得到有效补充,有助于公司资产端扩张摆脱约束,为下一阶段业务增长打开空间。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速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作为上市央企,受“中特估”政策逻辑、“业绩稳定释放”商业逻辑双重驱动,后续估值仍有修复空间。维持公司2023-2025年EPS预测为1.10/1.23/1.36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B估值分别为0.67/0.61/0.5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如果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可能增加大额风险暴露的潜在风险。 表1:中信银行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图1:中信银行营收及盈利累计增速 图2:中信银行盈利同比增速拆分 图3:中信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图4:中信银行净息差走势(公布值) 图5:中信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及计息负债成本率(测算值) 图6: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主要指标 图7:中信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