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回压力冲击下,上市银行理财规模下降4.2%,部分银行逆势提升。2022年末,上市银行理财规模同比下降4.2%至20.7万亿。在理财整体规模承压的同时,部分银行实现了规模的逆势增长,如青岛(+19.7%)、兴业(+18.4%)、光大(+11.0%)等,兴业成为第二家理财规模突破2万亿的股份行。 代销渠道有效提高了资管与财富管理业务适配性,兴银理财行外代销占比25%,他行代销对于做大理财AUM的作用凸显。银行理财业务链接理财公司资管能力与母行财富管理业务,代销渠道的拓展有助提升二者适配性。例如,招行财富管理强项在渠道,代销行外理财有助丰富产品货架。2022年末,招行代销零售理财产品规模3.14万亿,招银理财规模2.67万亿,仅依靠理财子公司不能完全满足母行货架要求,代销行外理财有效丰富了客户的资产配置选择;再如,兴业银行强的是资管,理财规模已比肩国有大行,但是相对短板是母行渠道。未来对于资管能力强、母行渠道相对受限的理财公司,有望借助代销甚至直销渠道触达更广泛的客群,持续做大理财AUM、提升市占率。 财富管理视角,理财产品更加注重低波稳健特征,部分银行全年稳健型理财产品供应占比超过70%。赎回冲击过后,基于净值回撤的检视与当前客户风险偏好较低的现实,银行理财增强了低波稳健资产的配置,目前仍维持较高供给强度。在大类资产配置上,2022年理财投资端更凸显偏防御的思路,样本理财公司债券、非标、存单等资产占比下降,较1H22降幅多在6-8pct左右。 2022年下半年新增居民存款中,1年内期限或在3.5-4万亿,部分资金回流资管产品可期。2022年,工行、邮储、招行、中信、光大、平安等零售AUM同比增速高于10%,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奠定基础。审视2022年零售AUM结构,一方面,零售AUM的增长本质上是可配置资产规模的扩大,1年内存款资金使用较灵活,随着客户风险偏好的修复,有望适度流向其他金融产品; 另一方面,结合代销手续费变化看,在客户基金、理财等持仓新增相对偏弱情况下,部分银行代销保险高增,体现了对客户资产的综合配置能力。 1Q23理财运行情况:规模筑底企稳、产品线间呈现差异性。截至1Q末,12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较年初下降11%。年初银行理财延续承压运行态势,1月末规模较年初下降近5%;春节前后,在理财净值持续修复、渠道端加强投资者沟通等多重努力下,银行理财规模逐步呈现涨跌互现、震荡筑底态势,2月份整体规模走平;3月作为季末月份,部分银行理财资金会在季末时点回流到表内驰援存款,综合考虑银行体系存款总量较高、国有大行3月适度平滑信贷节奏等因素,预计理财回表压力相对有限,3月规模降幅或在5%左右。 1Q末,全市场理财规模预估25万亿左右。产品线角度,开放式产品线涨跌不一,最小持有期产品线新增资金较好;现金管理类理财通常是季末参与银行表内外资金调剂的重要产品线,部分产品1Q规模降幅在20%以上;封闭式产品维持较高发行强度,3月发行量再创新高,理财公司发行超1600只。 2023年理财业务展望:重在求稳,力争稳中有进。整体看,上市银行认为2023年理财规模宜以稳为主,更加注重理财公司自身能力建设。例如招行认为鉴于银行理财市场经历赎回潮后,市场信心仍需修复,预计2023年招银理财的理财产品全年规模整体平稳,呈月度小幅波动态势,具体变化与市场整体表现密切相关。此外,理财公司增配权益类资产的过程可能偶有颠簸,但大方向不变。 风险分析:第三方数据可能有统计偏差;市场环境及投资者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2022年11-12月赎回压力冲击下,理财规模自“资管新规”以来年度首次出现负增长。我们综合整理了上市银行2022年理财业务情况看,观察不同机构间差异性,总结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总体形势,对2023年理财整体运行进行展望。 1、理财规模:整体承压,理财公司市占率提升 1.1、上市银行理财规模整体下降,但部分银行逆势提升 赎回压力冲击下,全市场理财规模短暂承压。2022年11-12月,以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和债市大幅调整为导火索,理财遭遇较强赎回压力并形成了负向反馈效应。据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银行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1.4万亿至27.65万亿,规模同比下降4.7%,较年内峰值降幅约10%。 2022年,样本上市银行理财规模同比下降4.2%至20.7万亿,此规模占比达到全行业7成,具有较强代表性,后续我们主要结合上市银行数据分析理财发展最新形势。 以招银理财为例,2022年末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4%至2.67万亿,其中,2022年1-10月规模总体平稳,随着债市调整加剧,2022年11-12月末理财余额分别月环比下降4.9%、5.6%。招银理财主要通过提升产品备付水平、丰富理财产品系列与策略、加强产品信息披露和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等措施应对。 图1: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年末规模首次同比负增长 上市银行理财整体规模承压的同时,也有部分银行实现了规模的逆势增长,如青岛(+19.7%)、兴业(+18.4%)、光大(+11.0%)、常熟(+8.9%)、中信(+8.3%)等,兴业银行成为继招行外第二家理财规模突破2万亿的股份制银行。 代销渠道的拓展是理财公司做大AUM的重要抓手,例如青银理财代销合作机构数量较上年末翻倍,行外渠道理财资金占比持续提升;兴银理财在国股行、中小行销售渠道的理财保有规模突破了5000亿,较上年末增长186%;信银理财与27家代销合作机构开展了理财产品代销,较上年末增加15家。 样本银行详见表1。 表1:上市银行2022年末理财规模同比下降,但也有青岛、兴业、光大、常熟、中信等银行规模逆势提升 1.2、理财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产品货架不断丰富 截至2022年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占全部理财产品比为80.4%,较2Q末提升14.8pct,银行理财公司已成为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从上市银行披露数据看,理财公司均实现盈利,但净利润与理财规模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预计与净值转型一次性因素带动、产品结构及管理费率差异等因素有关。 理财公司发挥资管牌照优势,业务协同能力增强。通过与母行业务协同,在吸收存款、投贷联动等方面提供综合价值贡献。例如光大银行与光大理财、云缴费建立沟通机制,助力FPA增长446亿,累计带动对公存款增长1805亿;民生理财项目资产直接带动民生银行分行存款规模增长172亿,托管规模增长289亿。 表2:2022样本理财公司均为盈利状态,理财规模涨跌互现 理财公司产品货架不断丰富,养老理财、ESG理财成为重要创新产品。理财公司在持续完善货币类、固收类、权益类等产品线的同时,结合市场变化,持续丰富产品货架,为客户提供更为充分的选择。一方面,在赎回压力之下,适时加大了低波稳健产品的投放,提升可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式产品发行强度;另一方面,对ESG、养老、REITs等领域做了积极布局。 表3:2022年部分理财发行机构的产品体系建设及主题产品情况 2、渠道拓展:资管与销售能力适配性提升 2022年银行理财代销渠道进一步拓展,母行代销占比下降。2022年,部分不具有理财公司布局能力的中小银行逐步退出资管业务,重点聚焦代销等财富管理业务。具有独立牌照的理财公司代销渠道进一步拓展,并成为理财扩大客户触达能力的有力抓手。2022年,除4家理财公司仅由母行代销,25家理财公司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他行代销渠道;相应的,母行代销金额占比稳中趋降。 图2:随着理财公司产品代销不断拓展,母行代销规模占比稳中趋降 代销渠道的多元化,提高了资管产品与销售渠道的适配性。银行理财业务链接了理财公司资管能力与母行财富管理业务,在过去仅有母行代销的阶段,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资管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不匹配,代销渠道的拓展则很好的提高了相应适配性。例如,招行财富管理强项在渠道,代销行外理财有助丰富产品货架。 截至2022年末,招行零售理财产品余额3.14万亿,招银理财规模2.67万亿,仅依靠理财子公司不能完全满足母行货架要求,代销行外理财有效丰富了客户的资产配置选择;再如,兴银理财规模达到2.09万亿,其中他行代销渠道占比25%左右,目前已有代销机构超过360家。相对而言,兴业银行强的是资管,理财规模已比肩国有大行,但是相对短板是母行渠道。代销渠道的拓展,更好的提高了资管与代销能力的适配性,未来对于资管能力强、母行渠道相对受限的理财公司,可以借助代销甚至直销渠道触达更广泛的客群,做大理财AUM。 图3:15家理财公司代销机构家数达到或超过20家 图4:20家上市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数量超过500只 3、产品定位:着眼财富管理视角,注重低波稳健特征 3.1、赎回压力过后,理财产品更加注重低波稳健特征 2022年理财赎回冲击过后,基于净值回撤的检视与当前客户风险偏好较低的现实,上市银行纷纷增强了低波稳健资产的配置。例如招行为更好地满足客户稳健类配置需求,全年稳健型理财产品供应占比超过70%;民生银行在民生理财基础上,重点引入头部他行理财子公司短期限、收益稳健的中低风险产品;邮储银行表示理财是财富管理货架上的“压舱石”产品,下一步要坚持低波稳健的策略。 3.2、AUM奠定财富管理基石,后续向结构优化要效益 从零售AUM构成看,2022年在疫情及封控举措影响下,微观经济主体风险偏好下降,货币贮藏性需求较高;叠加资本市场震荡、11月中下旬以来理财赎回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零售客户存款类资产配置需求显著提升。市场对于2023年表内存款与资管产品间的资金运动态势较为关注。对此我们主要分析如下: 零售AUM持续做大,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夯实基础。客群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石,财富管理产品持仓客户的增长将相应带来资产配置需求的提升。2022年,工行、邮储、招行、中信、光大、平安等零售AUM同比增速均高于10%,高净值客户价值贡献维持高位,为后续财富管理业务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2022年下半年新增存款期限结构看,2023年储蓄回流资管产品有空间。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金融机构新增居民存款7.5万亿,同比多增5.1万亿。另据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数据,下半年理财规模下降1.5万亿,考虑到2019-2021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平均净增量2.2万亿,新增居民存款中理财超额规模贡献或在3.5-4万亿。对于市场关注的新增存款期限结构,我们结合上市银行样本做了进一步拆解。样本行下半年新增存款4.41万亿(其中,新增零售存款5.04万亿,新增对公存款-0.7万亿),占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总规模的6成,数据具有代表性;期限分布上,即期偿还、1个月内及1-3个月期限存款共新增4.22万亿,3个月-1年期限存款减少2.31万亿,1年-5年存款增加2.47万亿。进一步考虑对公存款相对集中于短端,1年内居民存款新增规模可能在2.6万亿左右。 对应到金融机构新增居民存款,1年内居民存款增量或在3.5-4万亿左右。 从财富管理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准绳,在风险偏好匹配情况下,通过有效资产配置提高综合收益。因此,重新审视2022年的零售AUM结构,并不简单是市场此前认知的存款占比高亦或是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即为结构边际转差,一方面,零售AUM的增长本质上是可配置资产规模的扩大,其中,1年内居民存款资金使用相对灵活,随着客户风险偏好的修复、资本市场的回暖,有望适度流向其他金融产品;另一方面,结合代销手续费变化看,在客户基金、理财等持仓新增相对偏弱情况下,部分银行代销保险业务的高增,体现了对客户资产的综合配置能力。 展望2023年,资本市场转暖预期下,上市银行有望通过从AUM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双重维度,提升财富管理业务价值贡献。 图5:2022年末样本上市银行各期限存款产品较年中变动情况 表4:2022年下半年新增人民币存款7.4万亿(其中,居民存款新增7.5万亿),同比多增1.8万亿 表5:部分上市银行2022年财富管理相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情况 理财赎回冲击过后,对后续财富管理业务的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