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 行业研究 从银行视角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银行业周报(2022.12.12-2022.12.18) 银行业 买入(维持) 作者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010-57378038 wangyf@ebscn.com 分析师:董文欣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90001010-57378035 dongwx@ebscn.com 联系人:蔡霆夆 caitingfeng1@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银行股上涨的“三重奏”——银行业周报(2022.11.28-2022.12.4) 银行板块上涨的成色——近期银行股走势分析与投资展望(2022.11.29) 地产融资支持与国常会“稳信贷”共振,共促银行股上行——银行业周报 (2022.11.21-2022.11.27) 如何看待房企融资的变化?——银行业周报(2022.11.07-2022.11.13) “基建+地产”共振或催生4Q银行板块行情——2022年四季度银行股投资策略(2022.10.19) 银保监会详解热点问题,首笔“保交楼”借款落地——银行业周报 (2022.9.19–2022.9.25) 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渐次加码——银行业周报(2022.8.15–2022.8.21) “停贷风波”影响下,北向资金银行股持仓有何变化?——银行业周报 (2022.8.1–2022.8.7) 如何看待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 ——银行业周报(2022.7.25–2022.7.31) 要点 本期聚焦:从银行视角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 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从银行视角看,有以下四个关注点: (1)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好转 当前阶段,内外部形势更加复杂,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塑、出口面临外需下滑压力、国内有效需求明显不足、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财政金融体系债务风险积累。四季度以来,各项经济指标走势再度趋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2年GDP增速预估略高于3%。 近期国家系统性调整优化疫情防控策略,下一阶段对经济稳定增长的诉求明显增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既追求质的有效提升,又追求量的合理增长”,预估2023年GDP增速设定在5%左右。 从稳增长的手段来看,会议指出,“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这意味着,改变预期、提振信心,需要多方政策共同发力。在下一阶段,不排除会出台一揽子稳定经济增长刺激政策。政策落脚点可能在于:消费、基建、地产、安全四个领域。 从消费端看,需要推动社零增速明显回升。前期疫情因素导致居民端资产负债表受损,就业、收入、预期恶化拖累消费。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人员流动增加,居民资产负债表将得到部分修复。同步,消费端或出台刺激性举措,着力点在于恢复线下消费活力,也不排除在产业链较长的汽车、家电耐用消费品领域继续出台或强化刺激举措。推动2023年社零增速回升至5%以上。 基建领域主动性强,将持续发挥关键作用。2023年进入“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将是重大基建项目的加速落地期,可以期待将形成较高的实物工作量。除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或小幅扩容外,不排除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基建”举措,继续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推动基建增速维持高位,部分用以对冲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压力。 (2)货币政策“有力”,讲究“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今年以来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突出,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政策性驱动信贷投放的力量远大于市场化拉动力量,贷款定价震荡走低。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过12%,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随着2023年对经济整体增长诉求的提升,央行刘国强副行长对明年货币政策表述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因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在: 第一,“总量要够”,信贷与货币投放量不低于今年 今年以来,央行已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0.5个百分点,深度释放流动性约1万亿;下调OMO、MLF政策利率20bp,引导1Y、5YLPR分别下行20、35bp。市场流动性保持总体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全年低位运行,唯11月以来有所震荡走高,但仍低于政策利率。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能够达到21万亿,增速10.9%。 2023年,在“总量要够”的基调下,政策仍然表述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随着流动性短缺框架的恢复,我们预计全年可能安排两次降准,每次步长25bp。随着内外部约束的减弱,OMO、MLF可能在年初时点下调一次,对应LPR在12月~1月存在下调可能,5YLPR降幅大于1Y,但整体利率政策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全年预估人民币信贷投放超过22~23万亿,增速10.3~10.8%。 货币方面,预估M2增速11.3~11.5%。一方面,货币贮藏需求或有所回落,货币活化程度持续提升,M1增速随企业生产活力增加而反弹,存款定期化现象也将得以缓解,M2-M1剪刀差有望自8pct高位水平回落。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基础不断夯实过程中,市场融资需求有望持续转暖,信贷供需矛盾获得实质性缓解。社融增速筑底反弹,储蓄向投资转化进程加速,预计2023年M2-社融剪刀差逐步收窄回归1%以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或仍需扮演重要角色。今年以来,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量明显偏强,在年中核增8000亿贷款规模 的基础上,下半年又分两批发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达7400亿。预估开 发性政策性银行今年信贷投放总量达2.8万亿,较2021年多出1.1万亿。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因此不排除明年继续安排较大规模的开发性政策性工具来稳定投资,同步匹配PSL投放规模增加。前期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配套资金提供比例偏低,后续伴随银行参与度提升、项目落地提款加速,政策性银行表内贷款规模也将保持高景气度。政策性工具的加力有助于对冲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限度。 第二,“结构要准”,继续加强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 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领域做文章,精准滴灌,同时配合产业政策“调结构”。相继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保交楼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超过10个结构性政策工具。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旨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定向性货币政策引导银行综合施策支持产业协调发展,特定领域贷款投放显著增快。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我们预计相关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延续。与之对应,2023年银行业信贷投向大体遵循“强基建、增制造、稳地产、促消费、扩小微、拓绿金”的行业信贷增长原则。在小微、制造业和绿色金融领域,我们预估2023年信贷投放情况为: ①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稳”,贷款增速25%左右,新增规模6万亿左右。在疫后复苏阶段,对小微企业支持仍需“扶上马、送一程”,预计2023年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保持稳定在偏低水平; ②今年制造业贷款增量预估在5万亿左右,增速22%,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超过30%。2023年制造业贷款增量预估5.5万亿,增速20%,其中高科技中长期贷款增速更高; ③在2022年绿色贷款增速40%,带动增量6.4万亿的基础上,预估2023年 贷款增长7.5万亿左右。 (3)房地产政策着力行业扭转下行态势 前期金融系统房地产融资“贷、债、股”三箭齐发,旨在通过重组房企融资性现金流,以时间换空间,防范融资无序收缩导致的债务风险多米诺骨牌效应。 下一阶段,在房住不炒的总原则下,因城施策框架体系内,恢复房企经营性现金流方是治本之策,预估需求侧刺激性举措具有确定性、持续性和渐进性,在房贷利率、首付比例和二套房认定方面均可能进一步施策。目前部分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较高,出现按揭早偿率上升,不排除出台下调首套存量高息按揭举措,近期进一步下调LPR亦有可能。房地产市场销售稳定、资产价格稳定,“量”、“价”双稳格局有助于促进房地产相关领域消费恢复,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也是化解风险的重要资源所在。房地产企业通过融资性现金流重组、经营性现金流修复,来推动资产负债状况改善。 展望未来,对于已出险房企而言,在“市场化、法制化,国家不吃亏,企业要付出代价”原则下,从长期看“去主体化”长期趋势仍在延续。但另一方面,政策强调了“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预估对于“优质房企”可能缺乏明确定义,但大体可以参考日前大型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房企设定范围。这一表述将使得头部未出险房企可持续生存期大幅提升。拉长时间周期,房企是否优质需要看:在市场稳定的条件下,遇到流动性困难房企能否顺利脱困,恢复房地产开发造血能力。对于房地产业的“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我们理解为是推动房地产业从高杠杆向低杠杆、从资金池向项目自身造血、从非标融资向标准化融资、从粗放经营依靠土地增值向精细化发展类“制造业”过渡。 同时,政策明确提出“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部分房地产企业今天所遇到的困局,除市场变化、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高杠杆经营、大搞多元化之外,个别企业也可能存在违法犯罪情况,明年对房地产企业可能“破立结合”,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打击犯罪来推动“保交楼”。2023年,“保交楼”进度将提速,将推高施工竣工数据,带动地产链后周期端率先转暖,但前端土地市场回暖压力偏大。 (4)金融风险防范聚焦三个领域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聚焦于房地产、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三个领域。 在房地产领域,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再提“三保”(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房地产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既关系着金融稳定,又联系着社会民生问题。银行体系接近一半资产直接或间接与房地产相关,房地产领域风险传染性强,不仅影响表内开发贷和按揭贷款,还容易在产业链上下游传导,因此“确保市场平稳”的重要性极大,我们预估明年房地产销售将在各类扶持政策下步入正增长,对应按揭贷款净增1~2万亿,从而使得风险得以缓释。 对于金融机构风险。指出要“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压实各方责任,我们理解主要有四方,分别是:企业主体自救责任、各级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以及纪检监察责任。其中金融企业主体需要建全公司治理和完善风控体系,企业股东符合适当性管理。疫情以来,各类金融风险易发频发,除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区域金融生态恶化、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外,金融风险和责任没有压实高度相关。会议特别提出了“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未来金融业需要践行“政治性、人民性”。2023年,今年没有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有望在年初召开,《金融稳定法》也有望出台。下一阶段金融工作将更加聚焦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言,政策提出“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而在财政政策的表述方面,也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2022年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低迷,虽然中央显著增加了转移支付,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加 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在2023年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除尽快推动经济恢复,稳定税基之外,控制政府债务压力需要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同时不排除部分政府公开债转向信贷领域。 经济工作会后的银行股投资 市场化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持续困扰2022年,信用投放放缓、资产定价下行, 银行业营收与盈利增速承压。展望2023年:(1)信用需求或因刺激性政策驱动而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使用体现精准性,货币出现一定活化迹象。上半年,各类刺激性举措和宽信用安排确定性强,后续需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