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3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居民贷款初步回升,存款定期化趋势稍有缓解,但企业信贷仍是社融的主要支撑,信用扩张效果不佳,商品房销售趋势持续性还需观察。这背后反映的逻辑是投资强,但消费需求修复尚不全面,复苏力度或仍不够。3月PPI降幅持续扩大,CPI也持续下滑,可谓“通缩未走”,仍需“抗击通缩"。CPI对货币政策不存在掣肘,我们提示关注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出台。 数据: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8900亿元,前值18100亿元,去年同期31300亿;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10.0%,前值9.9%。3月新增社融53800亿元,前值31560亿元,去年同期46565亿元;3月份M1同比5.1%,前值5.8%;M2同比12.7%,前值12.9% 要点:3月M1同比仍在回落,与PMI回落、通胀走低、汽车销售较弱等共同指向国内经济修复尚不全面。M2同比也小幅回落,(M2- M1)/M1 表征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初步缓解。 3月份新增社融依然好于往年同期。从分项上看,主要贡献依然是新增信贷,而政府债券、企业直接融资均走弱。全面注册制虽已经实施,但融资结构上并未明显改善。市场决定的融资需求仍在收缩,政府决定的融资需求产出效果在下降,这一结构性问题亟待改革。 对于信贷,3月份居民贷款初步回暖,与企业中长期贷款共同拉动新增人民币贷款走强。3月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回升力度超出季节性,与3月份较高的地产成交回暖相互印证。我们提示尽管年初地产修复速度快于市场预期,但全年地产可能仍在调整期。4月2日-8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33.5万平方米,环比上周-49%,下滑幅度明显大于往年同期,从这个角度看,地产成交和后续居民信贷能否持续回升也有待观察。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1.M1增速仍在下滑,信贷刺激作用下降 3月份M1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滑0.7个百分点至5.1%,与3月份PMI回落一致。这实际上与我们看到的3月份PPI同比降幅扩大、CPI同比低至1%以下传达出同样的信号:通缩未走,内需修复尚不全面。我国一季度经济温和复苏,结构不均衡,仍然呈现外需较冷、投资较热、消费恢复不全面的特点,消费仍以线下、场景复苏为主,大宗消费如汽车需求相对乏力。 图表1:M1与PMI一致 图表2:M1回落,3月乘用车零售较弱 3月份M2同比增速小幅下滑0.2个百分点至12.7%。表征存款定期化的(M2- M1)/M1 初步回落至3.15。这与4月3日央行一季度问卷调查一致,表明储蓄倾向稍有缓解。 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居民储蓄倾向初步缓解,但储蓄意愿仍处于相对高位,而居民消费意愿也仅仅提升0.4个百分点。 图表3:存款定期化稍有缓解 图表4:存贷款增速均在上升 3月份人民币存贷款增速均有上升,分别提高0.3和0.2个百分点至12.7%和11.8%。3月份新增人民币存贷款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新增存款与贷款分别同比多增12200亿元和760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中,居民端、企业端存款分别占51%、46%,而财政存款净流出,预示3月财政支出或将继续加力。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端的拉动作用有所凸显,与2月份相比居民贷款占比大幅提高20个百分点至32%;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下滑8.1个百分点至53.2%,依然是信贷的主要拉动。 2.社融增速回升,结构问题亟待解决 3月份新增社会融资季节性回升,为53800亿元,并且也好于往年同期,同比多增7235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至10.0%。 图表5:新增社融季节性回升且高于往年同期 图表6:社融增速小幅回升 图表7:当月社融结构 从分项上看,社融的主要贡献仍是新增信贷,政府债券贡献作用减弱。3月份政府债券融资新增6022亿元,同比少增5416亿元,3月末政府债存量同比小幅回落至13.5%。 不过1-3月政府债融资合计18300亿元,按今年3.88万亿赤字+3.8万亿专项债的发行量,这一融资节奏达到23.8%,比过去5年均值高12个百分点,财政政策继续提前发力。按照7.68万亿政府债融资额测算,年底政府债存量同比会落至12.8%,在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未回升的背景下“加力提效”的作用可能无法覆盖全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赤字率和政府债规模均相对保守,财政可能不足以达到支撑经济的作用。 图表8:政府债发行节奏靠前 图表9:直接融资占比不高 企业直接融资(债券+股票)3964亿元,同比少增744亿元,直接融资占比重新降低6.1个百分点至7.3%,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分别占比6.1%和1.2%。实际上我们在《二季度债券投资报告》中提示,3月份企业债融资成本整体降低,企业债融资规模可能继续回升。目前企业融资仍以信贷为主,但债券利率的下降也未刺激债券融资规模的上升。并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高增背离,这种背离可能是结构性的,也反映了为何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 从信用扩张效果来看,3月份社融规模虽增速回升、规模高于历史同期,但信用所带来的需求扩张效果仍在下降,即伴随着信用增速的回升,产出增加值较低。以汽车销量和PMI值为例,可以看到这种产出效果是在下滑的。我们认为要使社融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更加顺畅,产出效果回升,可能需要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助力。 我们认为全面注册制虽已经实施,但融资结构上并未明显改善。市场决定的融资需求仍在收缩,政府决定的融资需求产出效果在下降,这一结构性问题亟待改革。 图表10:社融产出效果仍在下滑 3.居民信贷初步回暖,地产销售趋势仍需关注 图表11:当月新增贷款结构 对于信贷,3月份居民贷款初步回暖,拉动新增人民币贷款走强,季节性回升至38900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分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依然最高,是拉高信贷的主要因素;同时新增居民贷款占比也出现明显回升。 3月份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0700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为53.2%;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252亿元,反映企业投资意愿仍在抬升。实际上当前PPI仍在通缩区间,本轮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周期还未结束,工业企业投资需求能否有力回升仍要持续观察需求复苏情况。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较强,可能都是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各省份重大项目投资提前发力,城投公司等企业信贷拉动作用明显。 图表12:3月地产成交明显强于去年 图表13:3月居民中长期信贷走强 3月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回升力度超出季节性,为6348亿元,同比多增2613亿元,与3月份较高的地产成交相互印证。3月份30大中城市成交合计1661.9万平方米,环比+47.6%,同比+45%。对于今年一季度地产的持续回升,一则是前期降息等需求刺激政策的推动,二则可能是疫情冲击下受到抑制的地产需求集中释放。我们提示尽管年初地产修复速度快于市场预期,但全年地产可能仍在调整期。4月2日-8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33.5万平方米,环比上周-49%,下滑幅度明显大于往年同期,从这个角度看,地产成交和居民信贷能否持续回升也有待观察。我们认为今年楼市成交面积和房价均在调整阶段,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因此仍然需要维持一定的降息力度来对冲房价下行的压力。 3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居民贷款初步回升,存款定期化趋势稍有缓解,但企业信贷仍是社融的主要支撑,商品房销售趋势持续性还需观察。这背后反映的逻辑是投资强,但消费需求修复尚不全面,复苏力度或仍不够。3月PPI降幅持续扩大,CPI也持续下滑,可谓“通缩未走”,仍需“抗击通缩”。CPI对货币政策暂时不存在掣肘,我们提示关注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出台。 图表14: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可能仍将继续回升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