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服务长坡厚雪,平台型企业更具优势:2015-2021年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端科研经费投入CAGR分别为11%/12%,呈稳健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其中科研试剂耗材及设备国内总体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国内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2.5%,与发达国家3%以上尚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认为科研服务行业为长期景气度有保障的大赛道。而国内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国产替代率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内企业逐步发力,外加疫情催化,国内企业迎来机遇。复盘国际龙头Fisher Scientific发展历程及与Thermo合并后的财务改善情况,我们认为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更具优势。 泰坦科技产品+渠道双轮驱动,持续并购整合打通全产业链:①产品端来看,公司采取自主品牌与第三方品牌结合的销售方式,截至2022年SKU数量已超500万种,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综合服务能力持续领先。此外公司自主品牌SKU突破20万种,未来还将持续投入研发费用(2018-2021年CAGR41%)加码自研品牌,随着自主品牌占比提升,公司毛利率也有望逐步提升。②渠道端来看,2021年公司全国范围仓储配送体系已主体建设完毕,区域中心仓覆盖区域基本实现次日达。此外公司还建立电商“探索平台”,2019年线上下单营收占比已提至11.69%,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从网站访问量数据来看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我们认为有望于Q2修复。③产品+渠道齐发力下,公司业绩保持了高速增长,2013-2021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42%/43%。公司上市后继续发力制造“重”与技术“深”,还收购安徽天地、战略投资瀚海新酶等优质标的,逐步打通全产业链,与公司现有产品与渠道进一步协同,我们认为未来的业绩高速增长亦有所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平台型龙头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6.3/35.6/4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2.33/3.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1/44/31倍。考虑到泰坦科技经营持续向好,业绩有较大增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经营性现金流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1.国内综合型科研服务领军者,疫后将迎业绩修复 对内“自主创新研发+行业基础设施”双核驱动,对外投资布局已开启。泰坦科技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成为国内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产品和服务包括科研试剂、特种化学品、科研仪器及耗材和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服务,覆盖了客户研发准备、研发过程、研发后期和生产质控等科学研发各个阶段。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研发+行业基础设施”双核驱动发展战略: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上,先后打造六大自主品牌、覆盖七大产品分类,与外购第三方品牌产品共同形成完整产品矩阵;基础设施及平台优化上,线上创立并升级“探索平台”,线下建设物流仓储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稳定的供应保障。对外,泰坦科技开启投资并购布局,目前已成功投资多家标的,并于2022年初成立泰坦合源产业基金,撬动市场化资金协同投资。 图1:泰坦科技发展历程 创始团队多为化学/材料科学出身,为自主品牌提供技术支持。公司脱胎于华东理工大学创业团队,多为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为试剂及特种化学品自主品牌提供扎实技术支持。截止2022年中报,公司创始团队谢应波、张庆、张华、许峰源、王靖宇、张维燕作为一致行动人,持股合计28.13%,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核心创始人谢应波博士任董事长兼CEO,持股9.85%。 图2:泰坦科技股权结构 业绩迅速增长,疫后有望修复。公司2022年营收26.33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滑12.3%。受益于行业迅速发展以及公司业务开拓,2013-202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41.7%/43.3%。自新冠疫情以来,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尤其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以及Q4防疫政策的调整,使得公司利润承压。我们认为随着科研活动恢复,公司销售人员可入校活动,投融资回暖等,公司业绩有望迎来疫后修复。 图3:泰坦科技营收与增速 图4:泰坦科技归母净利润与增速 分业务来看,主要包括科研试剂、特种化学品、科研仪器及耗材、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四大版块。2021年公司特种化学品营收8.03亿,业务占比37.1%,同比增长53.1%,2017-2021年CAGR31.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73.1%,第三方品牌占比26.9%,仍为公司支柱业务;科研仪器及耗材营收6.88亿,业务占比31.8%,同比增长60.9%,2017-2021年CAGR38.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22.4%,第三方品牌占比77.7%;科研试剂营收6.14亿,业务占比28.4%,同比增长70.7%,2017-2021年CAGR37.1%,其中自主品牌占比55.4%,第三方品牌占比44.6%,为公司增速较快业务;实验室建设及信息化营收5841万,业务占比2.7%,均为自主品牌。综合来看,公司自主品牌占比由2017年的51.2%已提升至2021年的52.7%,我们预计还将不断提升。 图5:泰坦科技业务布局(2021年) 图6:泰坦科技各业务占比与增速 分区域来看,作为公司的起家市场,华东市场覆盖较为完善,营收占比均超70%,2022H1营收8.39亿元,同比增长21.6%,在高基数下仍保持了2016-2021年37.3%的复合增速,优势地位持续巩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公司华东区域销售占比逐年降低,已从2016年的80.6%降至2022H1的71.1%,得益于公司业务逐步拓向全国,并在IPO及定增中均投入资金完善全国仓储布局,华北、西南等其他区域营收预计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图7:泰坦科技收入区域分布 分客户类型看,高校科研院所2021年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17.7%,2017-2021 年CAGR26.5%,收新冠疫情影响,业务占比由2019年的20.3%下降至13.1%,;企业客 户2021年营收18.7亿,同比增长65%,2017-2021年CAGR36%,业务占比由2019年 的79.2%提升至86.4%。相较于科研客户,企业客户具备更稳定的客户关系,对于国产 替代更具吸引力。分下游行业来看,新材料与生物医药为公司工业客户中最大的两个应 用领域,新材料为占比最高的下游行业,2021年营收7.42亿元,同比增长77.2%,2017- 2021年CAGR35%;生物医药2021年营收6.64亿元,同比增长44.9%,2017-2021年 CAGR43%,为公司下游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 图8:按客户类型划分的收入结构 图9:按下游行业划分的收入结构 自主品牌拉高毛利率,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1.56%,归母净利率为5%,毛利率相对稳定,归母净利率主要受Q2上海疫情扰动有所下降,我们认为随着疫后需求端的逐步恢复,公司归母净利率有望回到疫情之前水平。2021年公司自主品牌毛利率为27.42%,大幅高于第三方品牌产品,保障了公司盈利能力,我们认为随着自主品牌占比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上行。分业务来看,实验室建设与自动化作为整体解决方案毛利率较高,2021年为58.47%;科研试剂次之,2021年毛利率为34.44%,其中自主高端试剂毛利率为54.15%,第三方高端试剂毛利率为16.67%,自主通用试剂毛利率为38.15%。期间费用端,运输费用为公司销售费用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起运输费用自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因此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销售费用率有所降低; 公司研发费用率较低,主要系采取“自主品牌+第三方品牌”产品矩阵所致,剔除该因素后,2019-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00%、6.61%、7.38%。 图10: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 图11:公司分业务净利率 图12:公司费用率情况 多期股权激励彰显中长期业绩信心。2021年1月公司出台上市后首个股权激励计 划,归属条件为以2020年营收为基数,2021-2023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56%/95% (即复合增速约为25%)。2022年2月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股权激励,归属条件为以2020 年营收为基数,2022-2024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82%/146%/232%(即复合增速约为35%)。2023年3月公司进行了第三次股权激励,归属条件为以2022年营收为基数,公 司层面归属比例80%的考核目标为2023-2025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56%/95% (即复合增速约为2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5%/69%/111%(即2024-2025年分别 相较同期增长25%);公司层面归属比例100%的考核目标为2023-2025年营收增长率分 别不低于35%/82%/146%(即复合增速约为3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102%/173% (即2024-2025年分别相较同期增长35%)。 表1:泰坦科技2021-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对比 2.科研服务长坡厚雪,平台型公司更具优势 2.1.科研经费稳健增长,国内企业大有可为 科研经费稳健增长,保障行业景气度。科研服务下游客户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与各行企业,支付能力主要来源于科研经费与药企研发费用投入。根据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1年企业端共投入研发经费21504亿元,同比增长15.2%,2015-2021年CAGR12%;2021年高校科研院所共投入研发经费5898亿元,同比增长11.5%,2015-2021年CAGR11%。根据《国内实验试剂供应链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课题组调研,科研试剂及耗材约占国内科研机构(政府隶属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研发经费支出的20%-25%,考虑到企业端此比例会低一些,粗略估计国内整体科研试剂耗材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同时根据BCC Research《实验室通用设备全球市场研究报告》,国内实验室通用设备规模约为百亿级以上。因此科研服务为具备较高景气度的大赛道。 虽然中国科研经费增速较快,但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在2018年仅为2.14%,相较发达国家的3%、4%还有较大差距。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文件,2020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2030年要跻身创新性国家前列,占比要提升至2.8%。我们认为科研经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下滑,保障了行业景气度。 图13:中国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亿元) 图14:各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 国际巨头长期垄断,内资品牌迎来机遇。科研服务行业长期为赛默飞、丹纳赫、默克等外资品牌垄断,国际巨头经过数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发展,持续兼容并购,在市值、体量、产品丰富度与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遥遥领先国内品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品牌自21世纪初成立以来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国际巨头在中国区营收增速逐步放缓,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外资供应链不稳定,国内品牌获得了提升市占率的绝佳时机,我们认为当前背景下,国产替代为不可逆的趋势,国产替代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内科研服务公司至少在3-5年不会触及发展天花板,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图15:部分科研服务公司 图16:赛默飞中国区营收与增速 图17:德国默克亚太区营收与增速 多种模式并存,综合服务企业更具优势。国内科学服务领域参与者根据经营模式等可初步分为试剂、特种化学品、耗材、仪器等生产制造企业、贸易企业和综合服务企业。 其中生产制造企业主要侧重于产品的生产端,其产品品类大多较为单一,加之下游客户的单品用量相对较小,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也无法满足科研所需的综合产品需求。贸易企业主要侧重于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其产品种类较多,但大多没有自主品牌产品、存在专业技术普遍不强,售后服务较弱等问题,其产品备货较为被动,且普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企业侧重于为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结合自主品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