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如何看待一年一度的两会期待?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如何看待一年一度的两会期待?

2023-03-03刘阳、孙金霞、陈玮东方证券笑***
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如何看待一年一度的两会期待?

如何看待一年一度的两会期待?——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研究结论 历年两会,宏观政策表述始终备受关注,如何看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可能释放的信号,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点关注: 稳增长基调预计不变:当前经济确定性复苏,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稳增长基调不会转变,原因在于:(1)复苏主要体现在部分消费和政府投资,经济距全面正 常化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地产等;(2)扩大内需政策并非着眼于短期增长,更多是推动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如数字经济、产业链安全等等,相关政策将远未结束;(3)春运数据显示,相比用2019年春运衡量的“正常”表现,今年元宵后回程人数增加,或表明部分迁徙人群尚未就业;(4)即便修复更为明显的消费,各地的社零增速目标也普遍下调。2023年地方两会中有23个省市公布了社零增速目 标,平均值为7.8%;近两年均公布社零目标的省市中,12个省市下调目标,3地的目标与去年持平,6个省市的目标高于去年;(5)未来经济可能还会面临新冠疫情复发、延迟退休落地等诸多压力。 财政货币政策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从地方两会来看,6个经济大省2023年的GDP目标平均为5.3%,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全国GDP目标可能设定在5%左右。赤字率有望抬升但突破红线的概率不大,我们预计两会制定的赤字目标2.8%-3%,专项债4万亿左右,旨在扩大内需,提振企业信心。而货币政策的表态预计延续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出监管层对通胀的关注(提到“主要经济体在疫情过峰后的1-4个季度里,出现了消费复苏向好的现象,并存在疫后比疫前消费更好的情况……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在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货币缺乏大幅扩张的基础,更有可能呈现为精准调控。 展望两会以及两会后的政策,我们认为关注焦点还可能包括: (1)营商环境与对外开放: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这一要点或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确认。根 据去年12月末的商务部发布会,下一阶段举措可能包括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引资能力、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研究出台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的政策举措,等等。 (2)人口生育政策与延迟退休:如我们的报告《疫情会长期冲击劳动参与率吗?》中所提及,我国“婴儿潮”一代即将进入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构成压力。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预计今年政策落地是较大概率事件; (3)科技:对于关键行业(半导体/芯片/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军工产业链)来说,目标是要突破“卡脖子”问题,,未来或将从政策支持、监管制度、专设机构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目标是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 (4)金融体制改革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共中央2月28日在中南海举行民主协商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被列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位置,可以预见金融在体制改革、脱虚向实、防范风险方面将有更多举措; (5)防范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具体包括:(1)保交楼、保民生,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 式平稳过渡;(2)在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的同时,健全监督监控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风险提示:疫情最终走向的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动态跟踪 报告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3日 陈至奕021-63325888*6044 chenzhiy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90001 孙金霞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陈玮chenwei3@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2080003 孙国翔sunguoxiang@orientsec.com.cn 开工数据逐步改善——扩大内需周观察2023-02-28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释放何种信号?——月2023-02-08 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目录 两会即将召开,预计不改稳增长基调3 稳增长基调预计不变3 财政货币政策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3 产业政策注重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与信心修复或为看点3 1-2月经济数据:复工进行时4 通胀显示服务消费回暖更多4 生产数据逐步改善,小企业改善明显5 消费复苏还在推进5 出口或延续去年四季度低位6 信贷高增开局6 风险提示7 两会即将召开,预计不改稳增长基调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根据议程,会议将审议政府工作报 告,审查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等等文件,同时也会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而历年两会,宏观政策表述始终备受关注,如何看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可能释放的信号,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点关注: 稳增长基调预计不变 当前经济确定性复苏:除了2月PMI超出市场预期之外(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2.6%,前值50.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6.3%,前值54.4%,尤其是中、小企业修复速度明显加快,为经济企稳回升注入了动力),我们在内需跟踪报告“扩大内需周观察”中多次提到,部分一线城市商场客流还在持续改善,即使周环比有走弱迹象,消费修复总体情况也相当稳健;招聘方面,从新增招聘公司和新增招聘帖数(4周移动平均)来看,最新36城合计周环比分别增长31%、27%,或与节后复工复产有关;开复工方面,货车日通行量、铁路日货运量(7日平均)均已超过节前,同样印证了生产回暖。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稳增长基调不会转变,原因在于: 复苏主要体现在部分消费和政府投资,经济距全面正常化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地产等; 扩大内需政策并非着眼于短期增长,更多是推动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如数字经济、产业链安全等等,相关政策将远未结束; 春运数据显示,相比用2019年春运衡量的“正常”表现,今年元宵后回程人数增加,或表明部分迁徙人群尚未就业; 即便修复更为明显的消费,各地的社零增速目标也普遍下调。2023年地方两会中有23个省市公布了社零增速目标,平均值为7.8%;近两年均公布社零目标的省市中,12个省市下调目标,3地的目标与去年持平,6个省市的目标高于去年; 未来经济可能还会面临新冠疫情复发、延迟退休落地等诸多压力。 财政货币政策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 从地方两会来看,6个经济大省2023年的GDP目标平均为5.3%,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全国GDP目标可能设定在“5%左右”。赤字率有望抬升但突破红线的概率不大,我们预计两会制定的赤字目标2.8%-3%,专项债4万亿左右,旨在扩大内需,提振企业信心。 货币政策的表态预计延续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出监管层对通胀的关注(提到“主要经济体在疫情过峰后的1-4个季度里,出现了消费复苏向好的现象,并存在疫后比疫前消费更好的情况……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在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货币缺乏大幅扩张的基础,更有可能呈现为精准调控。 产业政策注重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与信心修复或为看点 展望两会以及两会后的政策,我们认为关注焦点还可能包括: 营商环境与对外开放: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这一要点或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确认。根据去年12月末的商务部发布会,下一阶段举措可能包括:(1)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2)加大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力度;(3)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4)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引资能力;(5)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5)研究出台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的政策举措。 人口生育政策与延迟退休:如我们的报告《疫情会长期冲击劳动参与率吗?》中所提及,我国“婴儿潮”一代即将进入退休年龄,1962-72年出生人口合计近3亿,若以当前的退休年龄(女50岁、男60岁)推算,2023-2030年每年将新增退休年龄人口1000万以上,对养老金构成压力。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预计今年政策落地是较大概率事件; 科技: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对于这些关键行业(半导体/芯片/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军工产业链)来说,目标是要突破“卡脖子”问题,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未来或将从政策支持、监管制度、专设机构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目标是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共中央2月28日在中南海举行民主协商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共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其中金融被放在首要位置,可以预见金融在体制改革、脱虚向实、防范风险方面将有更多举措; 防范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具体包括:(1)保交楼、保民生,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2)在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的同时,健全监督监控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1-2月经济数据:复工进行时 通胀显示服务消费回暖更多 2023年1月CPI同比2.1%,前值1.8%,环比0.8%,前值0%。能源和重要食品价格处于下行周期,导致两项通胀指标均不及市场预期,不过核心CPI回暖,CPI各分项的变动体现了经济修复新阶段的特征——服务消费回暖更多、商品消费复苏暂时有限: CPI各分项走势的差异较大,服务价格改善最为显著,通常春节所在月份出行和娱乐消费需求较为强劲,推动相关价格上行,今年节日效应与疫后修复叠加,旅游等价格涨幅较往年更大。1月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8%,创疫情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旅游价格环比上涨9.3%,同 样为疫情以来的最高值;统计局数据显示,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电影及演出票分别环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比上涨20.3%(去年同期12.4%)、13.0%(去年同期9.8%)、10.7%,出行类价格涨幅均强于去年同期。 消费品价格环比涨幅未超出季节性,可能折射出商品消费修复偏弱,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阶段,服务消费复苏斜率强于商品消费。消费品价格环比0.7%,2020-2022年同期分别为1.6%、1.5%和0.5%,今年消费品价格涨幅相对于往年同期偏弱。 春节效应和低基数效应的推动下,CPI食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