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金诚]:商业银行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资产质量总体向好,盈利增长可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商业银行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资产质量总体向好,盈利增长可期

2023-02-23李倩、王宏伟、张琳琳东方金诚赵***
商业银行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资产质量总体向好,盈利增长可期

资产质量总体向好,盈利增长可期 ——商业银行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主要观点 图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图2: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金融业务部 李倩王宏伟张琳琳 邮箱:dfjc-jr@coamc.com.cn电话:010-62299800 传真:010-656609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西街3号兆泰国际中心 C座12层100600 在经济修复、稳增长目标下,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偏松的基调。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将提振居民消费和企业端投资需求,预计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将提升至10.5%-11%左右,新增贷款将主要投向绿色信贷、普惠小微以及“三农”等领域,信贷结构将持续优化。 商业银行2022年资产质量总体改善,预计在实体经济持续修复、不良处置力度加大等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将保持在较好水平。但同时,需要关注东北、西部及部分中部省份中小银行面临的资产质量管理压力。 伴随稳经济政策持续落地,宽货币政策延续,预计银行业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而经营业绩较差且同业负债依赖度高、业务发展激进的中小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加。 预计2023年经济企稳回升背景下降息空间相对有限,商业银行收入增速将回升,净利润将回归常态化增长,同比增速在6%~8%左右。全国性大型银行由于信用成本压力较小业绩表现更优,地方中小银行受信用成本影响盈利仍将呈现分化态势。 伴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难度上升,在资本补充债券、地方专项债等多渠道资本补充背景下,预计行业整体资本实力将持续提升。 http://www.dfratings.com 请务必阅读本报告正文后之免责条款 商业银行2023年信用风险回顾和展望 2022年,国内疫情多点反复,政府和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并着力发展绿色、小微领域,推动银行业经营规模增速回升。得益于疫情修复、“稳经济”政策持续落地以及风险资产加速出清,2022年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产质量处于2016年以来最佳水平,资本充足性保持动态平稳。同时,净息差收窄趋势依然明显,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伴随稳经济政策持续落地,宽货币到宽信用通道更加通畅,预计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速将会持续修复。基于前期纾困政策及房地产相关行业风险持续暴露等背景,商业银行新增不良压力依然较大,但考虑到高强度不良处置以及中小金融机构整合改革提速,预计行业信用风险整体可控。基于对规模增速回升、生息资产利率企稳和计息负债成本压力缓释考虑,预计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望企稳,资本补充也将在政策加持下继续推进。其中,全国性大型银行的信用质量仍将好于地方性中小银行,且中小银行信用质量的内部分化将延续,东北地区、甘肃、海南、河南等地区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经营压力。对应到样本银行信用分组,全国性银行分组整体处在I和II组,此外发达区域的样本银行分组亦整体处在III组及以上,而经济欠发达区域样本银行的信用分组则多处在下游区间。 一、经营环境 1.宏观环境 疫情扰动,经济增速呈现季度差,稳增长目标下,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偏松基调,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03万亿元,同比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8万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02万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6.53万亿元,增长2.3%。工业生产方面,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万亿元,同比增长0.7%。 分季度来看,3月和4月上海、吉林疫情再起,并波及全国,对宏观经济供需两端造成严重扰动。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负增长,而基建投资和出口则保持强势。在强出口、基建乏力和上游工业原材料“保供稳价”作用下,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5%。而受疫情扰动、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影响,国内消费增速明显偏低,3月疫情发酵后,商品和服务消费大幅转弱。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0.4%,创2020年初以来最低点。5月之后疫情缓和,加之以“国常会33条”为代表的稳住经济大盘措施全面发力,经济转入修复过程。三季度新增病例明显减少,疫情冲击缓和,加之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持续发力,带动经济转入较为稳定的回升过程,GDP同比增速达到3.9%。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三季度疫情缓和背景下,商品和服务消费拉动力由负转正;稳增长政策发力推动基建投资大幅提速,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 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另外,三季度出口整体保持强势,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净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四季度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消费具有一定修复空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两位数高增,房地产投资拖累效应趋于缓和。综合以上,预计四季度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势头,GDP同比增速将升至4.5%至5.0%左右,进一步向常态增长水平靠拢。整体上看,预计全年GDP同比将在3.5%左右。 社会融资方面,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从结构看,1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0.99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5%;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5%,同比高0.9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方面,2022年疫情多点散发、俄乌地缘政治冲击及房地产市场下行对国内实体经济冲击较大,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在稳增长的目标下,国内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政策操作稳中偏松,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央行在4月和12月实施两次全面降准, 分别释放5300亿元和5000亿元长期资金,并在1月、5月和8月实施三次降息,同时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整体来看,2022年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国内市场保持较为充裕的流动性。 2.监管环境 监管部门多次发文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防范等提供指引及规范要求,行业监管力度不减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外汇局等监管机构多次发文,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关联交易、境外贷款、绿色金融等方面提供指引和规范要求,同时对包括《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等在内的多项管理办法做了修订,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制度体系。2022年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共10条,从定义、偿付顺序、损失吸收方式、信息披露、发行定价、登记托管等方面,明确了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和发行管理规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序组织发行工作提供了依据。2022年6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在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以及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对银行保险机构提出要求。 2023年,预计监管部门将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资本补充、信用风险、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完善监管制度体系。 二、银行业运营 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提升,区域增速差走阔,预计2023年居民消费需求提升背景下存款增速将有所回落 存款作为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在2022年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为贷款投放提供较 好的基础。根据《2022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2年11月末M2余额264.7 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较去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257.7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从存款结构来看,2022年11月末,企业存款和住户存款余额分别为117.46万亿元和74.58万亿元,同比增长9.2%和16.8%。人民币存款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系新冠疫情扰动,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叠加对未来收支预期较弱,投资意愿下降等影响,储蓄意愿增强导致住户存款增量同比增长所致。 不同区域来看,2022年金融机构存款新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截至2022年10月末,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及山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存款占全国31个省(直辖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50%左右,且存款余额新增规模较大,其中广东、北京增速同比略有放缓。东南地区(包括浙江、福建)、中部地区(湖北、安徽、湖南)、西北地区(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华北地区(河北、山西)四川等地区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在12%以上,且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而西南地区(包括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辽宁等地存款增速在较低水平,其中西藏增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同时,各省(直辖市)存款增速差较2021年同期走阔。 图表1:不同地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情况(前10月)(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2023年,国内经济工作重心为推动经济恢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和防风险。为 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预计2023年降准降息仍有可能,但连续大幅下调可能性不大,再贷款和再贴现等直达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货币政策转向大幅收紧的概率也较低。预计2023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将提振居民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小幅回升。同时房地产政策放宽将有望刺激居民住房购买需求,地产投资业亦有望呈现复苏态势。综上,预计2023年商业银行存款增速将回落1~2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偏松的基调,预计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将略有回升 资产端方面,截至2022年10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06.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3%,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20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扩表提速主要系国有大行发挥 信贷投放“头雁”作用,资产增速提升较为明显,而其他类型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均有所回落。同期末,国有大行总资产规模增速为12.4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4.06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为6.37%,较去年同期下降2.21个百分点。相较而言,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增速整体保持平稳,截至2022年10月末总资产分别同比增长9.73%和9.81%,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降低了0.03和0.55个百分点。 图表2: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贷款作为商业银行资产最主要组成部分,贷款规模增速是决定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增长幅度最主要因素。2022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稳增长压力较大,国家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采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推动贷款成本下降,但商业银行资金淤积导致信贷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截至2022年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2.5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9.9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0%。企业端贷款需求强劲对信贷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但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0.72个百分点,主要系房地产市场下行,居民购房意愿不足叠加降准降息预期,中长期贷款投放不足。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需求较弱,导致居民贷款新增规模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 在区域投放上,贷款投放仍向江浙、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全年新增规模较大,主要系上述地区产业升级进程快,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强,进出口贸易需求高,贷款需求增长较快。而上海、广东、河南、重庆、天津、云南、吉林等直辖市/省份因疫情集中爆发、封控时间长,贷款增速明显放缓,安徽、四川、宁夏、青海等地各产业持续修复,贷款增速同比明显提升。截至2022年10月末,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等省份贷款同比增长率均达到14.5%以上,高于同期全国水平。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天津等北方地区及西南地区部分省份同期新增贷款量较小,其中辽宁省仅同比增长2.53%,较年初仅增长2.45%。同时,广东、河南、重庆、广西、云南、天津、吉林、新疆等省份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