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02月21日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行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出海可期——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 ETF投资价值分析 核心观点金融工程专题报告 行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出海可期 中国医药行业在过去几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2017-2021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7%,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元。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方案以及谈判细则公布,首次公布“简易续约”的降幅规则,对于续约品种的价格降幅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医保谈判和仿制药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市场对于药品价格已经合理调整了预期,企业也在政策引导下积极调整战略,加大研发端的投入、积极转型创新,行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研发布局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具有差异化和创新性,早期管线中具备出海潜力的分子数量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高。 2022年医药板块成体呈现分化的行情,受集采政策影响,化药、生物药、器械均表现较差,医疗服务、CXO年中反弹强劲,但下半年补跌,走势相对最弱。经历了前三个季度的回调,四季度板块整体迎来了反弹。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披露的持仓中,港股医疗保健行业配置权重由2022年三季度的7.98%上升至10.47%。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75.CSI)发布于2017年6月23日,从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样本股中以医药卫生行业全部股票作为样本编制指数。成分股主要来自医药生物行业,从指数申万二级行业分布来看,生物制药行业权重占比为41.38%,化学零售权重为22.52%,医药商业权重为12.90%。成分股全部为港股通成分股,平均市值为343.42亿元。重仓股集 中度较高,截至2023年1月31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合计为54.00%,平均市值为1365.86亿元。前五大权重股占比合计达到39.19%,权重集中度较高。其中包含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石药集团、京东健康等公司。当前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的市净率为2.72,随着2023年行业盈利的改善,指数配置价值显现。 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投资价值分析 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基金代码:513700)已于2021年8月6日上市,该ETF的管理费为0.5%/年,托管费为0.1%/年。基金经理为张羽翔先生。截至2023年2月10日,该ETF规模为6.14亿元。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22日,历经20余年发展,鹏华基金建立了完整的投研体系、人才梯队。鹏华指数团队深耕细作,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发力,深挖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赛道,积极建立差异化投资工具,在指数研究和布局、行业研究、量化策略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截至2023年2月10日,鹏华股票类ETF总规 模为248.92亿元。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统计结果基于客观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 金融工程·数量化投资 证券分析师:张欣慰联系人:刘璐021-60933159021-60875154 zhangxinwei1@guosen.com.cnliulu9@guosen.com.cnS0980520060001 相关研究报告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中小盘崛起:乘风而上,顺势而为—易方达中证1000ETF投资价值分析》——2023-02-15 《学术文献研究系列第51期-基金收益预测的APB增强模型》— —2023-02-09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Beta先行+Alpha增厚,中证1000指数增强正当时—中证1000增强ETF投资价值分析》——2023-02-05 《金融工程专题研究-公募FOF基金2022年四季报解析》——2023-01-30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中盘股掘金的攻守之道——易方达中证500质量成长ETF投资价值分析》——2023-01-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内容目录 行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出海可期4 行业稳步发展,政策回暖,影响边际减弱4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药出海可期5 公募基金港股医药板块配置比例提升7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投资价值分析8 指数编制规则介绍8 成分股主要来自医药生物行业8 重仓股集中度较高,包含行业龙头公司9 深度回调后,估值处于较低分位9 盈利有望改善10 指数弹性较大,深度回调后配置性价比凸显10 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12 产品介绍12 基金经理简介12 基金管理人简介13 总结14 风险提示14 免责声明15 图表目录 图1:全球医药市场规模4 图2:中国医药市场规模4 图3:创新药产业链5 图4:2021年中国获批创新药治疗领域5 图5: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亿元)6 图6:中国获批创新药数量变化趋势6 图7:公募基金港股医疗保健行业配置权重7 图8: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申万二级行业权重分布8 图9: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申万三级行业权重分布8 图10: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市值分布(20230131)9 图11: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历史市盈率10 图12: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历史市净率10 图13:指数成分股2023年预期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布10 图14:指数成分股2023年预期净利润增长率分布10 图15: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净值(20170623-20230131)11 图16: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份额变化12 表1:中国创新药出海历程6 表2: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基本信息及选样方法8 表3: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前十大权重股9 表4:主要指数业绩比较(20141114-20230131)10 表5: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513700)基本概况12 表6:鹏华基金非货币ETF产品列表(20230210)13 行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出海可期 行业稳步发展,政策回暖,影响边际减弱 全球医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根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7万亿美元,相较2021年增长5.25%,全球医药市 场2017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8%。中国医药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速,2017-2021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7%,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66万亿元,同比增长4.24%。根据中商情报网的测算,随着国家加推进药品附条件上市和优先审评审批等制度,以及不断扩大的医保支持力度,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元,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6.7%。 图1: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图2:中国医药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022年6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方案以及谈判细则公布。首次公布“简易续约”的降幅规则,对于续约品种的价格降幅具有指导意义。 创新药医保谈判:6月底,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首次公布“简易续约”的降幅规则,对于续约品种的价格降幅具有指导意义。 仿制药集采:仿制药集采常态化进行,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集采引入分组规则,第七批集采新增备供机制,集采规则制定不断优化完善,降幅较为温和,企业降价趋于理性;生物类似药、中成药集采仍在地方试点阶段。 医疗器械集采:创伤、关节、脊柱三大类骨科集采均已落地,行业竞争格局不断整合,国产厂商普遍中标结果较好,加速进口替代;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电生理等领域集采在地方试点总结优化阶段,牙科、眼科等消费医疗领域的集采仍在探索试点阶段。1 国家医保谈判在2023年1月5-8日进行,众多重磅创新药以及收到广泛关注的新冠口服治疗药物参与了此次谈判。根据医保局消息,辉瑞的Paxlovid因企业报价高而谈判失败,将于2023年3月31日之后移出医保覆盖范围;而国产的新冠 1参考国信医药团队《20221222-国信证券-国信证券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创新出海再扬帆,内外循环更乐观》 治疗药物阿兹夫定谈判成功。国产创新药中,包括恒瑞医药的达尔西利、瑞维鲁胺,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康宁杰瑞的恩沃利单抗,黄医药的赛沃替尼,和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等首次参与医保谈判;国产PD-1单抗等也将进行续约谈判。通过谈判纳入医保能够大幅加快创新药进院以及销售放量的速度,并且降低患者的负担,提升药物渗透率2。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药出海可期 创新药不同于仿制药,创新药强调首创性,研发难度大,需要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和严格的审批。创新药产业的上游为原材料生产商,中游为创新药研发及生产企业,下游为医疗机构、药店。随着医保谈判和仿制药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市场对于药品价格已经合理调整了预期,企业也在政策引导下积极调整战略,加大研发端的投入、积极转型创新;地缘政治和海外监管的影响也使得龙头公司重新思考了国内外的业务布局。随着一些大品种的降价影响逐步消除,公司的业绩增速也将触底回升3。 图3:创新药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绘制 2021年中国获批创新药中属于肿瘤领域的占比为27%,占比最高。此外,抗感染、心脑血管和代谢、血液疾病等领域的比例也较高,占比分别为14%、12%、9%。从获批创新药的治疗领域来看,与美国较为相似。 图4:2021年中国获批创新药治疗领域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绘制 2参考国信医药团队《20230109-国信证券-国信证券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1月投资策略:关注疫后复苏和创新两大主线》 3参考国信医药团队《2022年9月投资策略暨中报总结:疫情与政策影响明显,板块景气度分化》 创新药的研发注重效率和成本,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很高,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使得人力成本优势显著。此外,庞大的患者人群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政策顶层设计共同推动了国产创新药蓬勃发展。根据中商情报网的统计,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799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6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5%, 预计2022年中国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484亿元,将超过万亿规模。2021 年国内共有89款创新药获批,其中生物药创新药31款,化药创新药46款,中 药创新药12款。每年获批创新药数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图5: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亿元)图6:中国获批创新药数量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结合国内外的支付能力以及市场空间的差异,海外市场仍是国产创新药未来的发展目标。经历了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出海遇到的波折,海外研发和监管的风险已经被市场认知;头部的创新药公司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丰富海外的布局。国产创新药有望遵循从模仿、到跟随、到赶超的升级路径,创新出海、进入广阔的专利药市场、打开市场份额是大势所趋。 表1:中国创新药出海历程 时间进展 2010年前后中国本土第一批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或合作开发的模式,开始尝试出海战略。 2017年传奇生物与强生进行全球合作开发BCMACAR-T,中国创新药在细胞治疗浪潮下取得的跨越式进展,也拉开了中国创新药集体出海的浪潮。 2015-2018年中国创新药集体出海的第一阶段;多个项目的合作方已启动注册临床试验. 对外授权或合作开发的交易案例迅速增多,涵盖了小分子、单抗、双抗、ADC、CAR-T等药物 2020-2021年来 形态,中国本土创新药不断获得全球认可;其中PD-1、CD47、TIGIT、BTK、HER2等高价值靶点首付款超过1亿美元,全球商业化价值越来越高。 2022年以来2022Q2起,授权数量与金额环比大幅增加。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新闻稿、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022年以来,受到资本市场景气度的影响,对外授权案例相对较少,金额也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