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三大风险,2023年都在向好的方向在发展。 具体来看,通胀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其实一直不是一个核心问题,中国以自己的一己之力,用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抑制了整个发达国家的通胀。我们自己判断,今年的压力会比较小,但是以3到5年的维度,通胀始终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因素。 首先,从短期的情况来看,美国通胀现在环比的变化在趋平。宏观方面,大家见仁见智。 但是微观层面,其实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第一个是,美国的房价数据是在去年的1月份见顶的,房价就在不断地跌。 我们自己跟踪我爱我家在加州地区的数据统计,因为加州是美国三个房地产的重要地点,它的房价在去年1月份见顶之后,回调大概在10%-15%左右。 房租的价格,在去年的中期开始不断地往下走,二手车的价格也类似。1月份特斯拉在美国大降价,它这次降价比较大,降了接近1万美元。我们看到,燃油车,像福特、通用,在它降价之后,也开始降价。 这些东西构成了美国人CPI的主要东西,一个房租,一个车价。但是美国这一轮比较特殊的是,它的用工一直比较紧张。 它在加息了这么久之后,上市公司苹果、亚马逊、微软不断地在过去两个季度下调业绩之后,它的整个用工指数还是非常紧张。 我们跟美国的投资机构交流,他们说这一轮由于美国在2020年疫情之后一年之内发了4万亿美金,劳动力市场有一批人提前退休,永久退出了市场,所以导致了这两年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所以整个CPI的风向里,这些生产端的东西,车也好,产品也好,都已经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降价了。但是工资一直顶在这,所以导致它现在这一轮加息这么久之后,通胀还是降得比较缓慢。 现在美国利率什么情况? 6个月的存款4个多点,房地产的贷款利率7个点,是历史上非常高的。在这么长时间的利率压制之下,它现在还是降得比较缓慢。 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再展望一下。 刚才我们讲的是需求端的美国表观数据,另外一个,从产成品的成本端来看,化工品、矿产这些东西去年二季度基本都见顶了。这些原材料通过中国的工业体系加工成终端的产品,再通过船运到美国,基本上需要两个季度的时间。 基本上在今年的一季度看到这些产成品的价格,批量地开始往下走,大概率比较完整的体现,应该是在今年的二季度到三季度。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不管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整个通胀的压力其实都在降低。 但是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以3到5年的维度看,通胀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资本开支的不足。 在整个的大类金属,比如石油领域,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 在2014年之后,油价跌了之后,整个油的资本开支下降了很多。 铜的情况是一样的,过去也是在2013年左右达到一个高点,然后资本开支往下走。 而且头部矿企它的品位也在下降,意思是我花同样的钱,能开采出来的铜在变少,所以整个上游其实都面临了这个情况。 第二点,就是从2018年开始的贸易摩擦,通过了大概两年多的时间,美国对于中国3000亿美金的出口货物加征了一次25%的关税。基本上大家的测算,80%多最后以涨价的形式转嫁给了美国人。 实际上贸易战是一个什么东西?就是便宜的不用,我要用贵的。人为的把成本给抬上来。 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正好又赶上了疫情,在2021年开始逐渐地体现在了大家的日常消费中。 这个问题短期看是解决不了的,因为摩擦是停在这的,虽然没有再次升级,但是基本上是停在这里的。另外,中国现在也不愿意成为全球的工厂,只赚很少的附加值。 这个观点我们大概是在2021年初提出来的。中国为什么要搞双碳? 因为中国在很多行业,比如电解铝,全球的产能市占率达到了60%。 这个时候,以碳中和的名义,再新建新的这样高污染的产能,我要征碳税,以这样的一个名义,让我现有的产能的价值变大。所以我们看到了,2021年初,中国一开始推双碳,整个全球的化工品、矿产迅速涨价、暴涨。 2021年是化工的一个大牛市。 全球制造业的产能,40%-60%之间是在中国的。 这个时候,我们把新增产能的成本抬高,相当于保护了我们自己。 未来像越南、像印度,你要再建这种高能耗的产能,你的成本会提升。对中国来说,这一轮,中国和日本罕见的没有通胀。 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的通胀来自于两个,第一个是房价,第二个是各种大宗原材料。 我们现在的就业是不足的,制造业的产能是过剩的,所以只要大宗的价格不起来,房价没有暴涨,中国的通胀就起不来。所以总结一下,通胀问题,2023年我们是不担心的,但是以3到5年的维度,它可能会再次成为一些问题。 对A股来说,2023年将会是流动性很充裕的一个低利率的环境。 这应该是股票投资最好的一种环境——流动性好,没有通胀压力,经济还在相对不那么热的状态,这是做股票投资最好的一个阶段。如果经济太好,你就会担心加息,以及把经济增速拉下来的一些政策。 现在这个阶段属于经济还比较差,政府一门心思要把经济搞上去。实际上,我自己认为,去年对整个股市影响最大的,是疫情的失控。 我们的经济要恢复,其实就是让第三产业,服务业和消费业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那么整个的经济内循环,就能展开了。 所以,能不能恢复到这个水平,现在形成了市场的主要分歧。 如果我们按照国外疫情冲击结束、经济恢复、消费各方面恢复的情况来看,只有美国它是比较快的,用了半年的时间,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而且部分创出新高。 比如我们在半年前统计了美国的数据,以航空数据来看,它回到了2019年高点的水平。但是细项,它的短途旅游其实是疫情前的120%,但是到亚太区的是疫情前的30%。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日本、台湾、香港,整个东亚全处于封闭的状态。 其实不只是中国,日本也是这样。 但是我们看其他的国家,我们的策略研究员去看新加坡,看菲律宾、越南的数据,都没有回到疫情前。 在两个月前,主流的观点是认为,中国恢复到那个状态可能也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是从我们自己的观察,其实大多数城市1月15号左右,第一波已经结束了。 我前天看到一家餐饮公司九毛九的数据。 它旗下的品牌就是太二酸菜鱼和怂火锅,都是很有指标性的。他们在上个周末,已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所以中国的修复,我觉得是远快于国外的。 只要大家在外面走一下,我觉得就会越来越乐观一点。其实核心就是要消费,内循环要起来。 从现在的恢复速度来看,我是不担心这个问题。 我觉得国内只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今年夏天的消费旺季会非常地热,不管是境内游还是出国游,会非常地热。只需要这么一到两个季度的时间,让整个内循环起来。 什么意思? 大家要出去,住酒店、吃饭,做各种消费,让这些行业的人拿到大家转移支付出去的钱,他们再成为消费者。整个经济循环起来,这一点就够了。 去年的三座大山,对整个市场影响很大。 另外一个在我们体系里很重要的,是看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港股的这次机会我叫做,史诗级的机会。 因为港股历史这么多年,这次达到了最便宜的状态,能跟它相比的只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估值PE6.8倍,PB比这次要高。这次的估值PE7倍,PB是史上最低。 所以为什么10月底开始港股的反弹? 港股11月涨幅26%,12月涨幅6.8%,1月份涨幅10%,是领先于A股的。原因就是,香港跌得比我们透。 我们在10月底的状态下,A股的估值比2018年的底部高大概10%。 2022年4月26号,A股的整体估值比2018年的底部高7%左右,10月底高10%左右,基本上就没有创新低。除了消费少数行业创了新低,其他没有创新低。 经过了过去3个月的港股反弹,是一次巨大的错误定价的修复。 A股,过去的3个多月,截止到上周,沪深300从最底部的涨幅大概是15%-16%,创业板大概10%-11%之间。所以整个的修复,现在已经不是最低估值的位置了,但是一个中低估值的位置。 我们自己测算,距离估值的中位数大概有20%左右。 为什么公募的滚动收益率从15%,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降到了5%? 就是因为从2021年的2月18号到2022年的10月底,市场总体上一直在跌,跌了大概一年三个季度。时间上对于一轮熊市来说也够了。 2019年、2020年正好是两年牛市,从2019年的2月份到2021年的2月18号;从2021年的2月18号到2022年的10月20号,这是一轮熊市。时间差不多,两年对一年零三个季度。 其实,现在就是对应了新一轮牛市的开始阶段,大概类似于19年的5月份。 整个的估值,港股是从负的2倍标准差,A股是从负的1倍标准差,现在修复了之后,现在处于一个中低位置。 我们自己的定义,整个估值处于中低位置,股市没有风险,或者说没有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只是未来赚多赚少的问题。牛市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在乐观中成熟,在癫狂中结束。 最癫狂的时候,就是2021年1月份;现在就属于在犹豫中发展,从最底部到现在正好3个月。 2月又进入了调整,很像2019年的5月份。 2019年也是,1月底市场开涨了,涨了2月到3月,4月份市场开始调整了,调整两三个月之后,真正的牛市开始了。第一波都是估值修复,还看不到基本面的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没理由悲观,最差的情况就是时间换空间。 今年经济复苏得非常温和,到了今年的下半年,美国的经济下行可能也结束了。因为美国经济下行,去年下行了一年了,它也结束了。 到了今年的年底,全球见底,一起往上走。 对于我们来说就属于,自己的内需经过了一年的循环,要往上走,美国的需求也会起来。最后花一点时间讲一下看好的行业。 今年的主线,我们刚才也讲了,认为就是经济的复苏。 所以,去年的10月底,我们就把跟经济无关的光伏和军工行业全部清了,换成了都跟经济相关的。当时选的是互联网。 因为我们当时是这么想的。 第一,我们当时认为,疫情可能是要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放开。 我们觉得既然要被动放开,到2023年,主要矛盾无论如何也会变成经济的回升。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股市逻辑,要从避险到主动去追求风险。 我们当时选了两个行业,一个互联网,一个白酒。因为我们觉得整个疫情的放开,最利好的是消费。消费在中国,可选消费最好的就是白酒。 必选消费就是互联网公司。 阿里、拼多多和京东是大家平时购买东西的最主要的地方,腾讯解决的是打游戏和沟通,抖音、快手解决的是大家刷视频,基本上涵盖了从小孩子到老人所有的必选消费。 我们当时选了这两个行业。现在我们这思路没有变。 我觉得第一波是在1月份,市场涨了一波,是大家确认了,每个人自己有感受。北京首先在12月底开始慢慢恢复,上海是在1月5号左右开始慢慢恢复。 第一波的上涨,是大家确认了疫情可能翻篇得比较快,把悲观的预期收回来,第一波是涨估值。最近一段时间,我觉得现在市场是在等经济恢复的数据,微观观察是不是真的能够恢复。 因为今年过年比较早,现在又比较冷,整个北方地区没法施工,大家在等3月份整个工程机械这些项目开工,以及各个行业复苏的数据。如果复苏在三四月份,在数据上,不管是宏观层面,还是众多买方机构的微观层面上得到验证,我觉得会有第二波指数性的涨幅。 那个时候就是大家对于经济复苏在数据上的认可。在那之后,要凭本事吃饭了。 每一轮牛市,它会有主线的行业,或者有优势的行业。 我觉得前面市场的修复,一般是估值和整体经济确认的一个修复,这叫普涨。再之后,就会在行业层面开始分化。 所以总体上我们对于市场是比较乐观的,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认为现在处于熊市刚结束一个季度的底部状态。 我们认为,还会有集体修复的这样一次机会,然后才会在行业层面慢慢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