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产信用展望:困境迈向复苏 银行经营形势研判系列一 核心结论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银行 2023年02月05日 行业评级超配 前次评级超配 新地产周期下的银行经营:粗放扩张模式退出。自房地产市场化制度确立以 评级变动维持 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从扩张期、管控期发展到目前的去化期。2017年以前 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房企加杠杆下银行信贷投放受益。地产信用的过快扩张使得金融政策的可控性较差,开始积聚金融风险,2017年开始房地产市场进入到严格管控阶段,房企融资能力开始下降。2020年以来部分房企仍有扩张意愿,但在监管政策趋严下房企开始被动去杠杆;伴随房企外部融资环境收紧及行业违约风险发酵,房地产企业谋求转型,进入主动去杠杆时期从房企融资情况来看,地产去金融化的效应十分显著。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2年房企非银类融资总额8495亿元,同比下降50.4%。 银行板块表现与地产周期演变高度相关。经济预期改善驱动银行股行情过程中,地产景气的提升或修复在大部分时间段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通过拟合银行指数(中信)与上证地产指数的相关性评估银行股与地产股的市场表现,2022年以来二者相关系数趋于提高,尤其是7月“停贷”事件以 来相关系数由0.58提升至12月的0.87。涉房业务占比较高的股份行估值受地产拖累程度更高,2022.07.01-2022.10.31期间招行、兴业和平安股价涨跌幅分别为-36%、-25%和-31%,跌幅领跑上市银行。 房企融资三大渠道:信贷、债券及非标,2022年均承受较大收缩压力。贷款:2022年全年涉房贷款增加7213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87万亿元,且多数银行建立了与房企合作白名单,民营且规模比较小的房企较难获取授信。债券:融资成本分化较大且易受市场影响,2022年房企信用债存量规模较去年末下降。非标:融资难度大幅提升。2019年7月以来监管要求地 产信托余额不能新增,截至目前信托规模压降近1.6万亿。 2023年展望:“稳地产”的延续与“低估值”的修复。结合地产新周期的判 断,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增长去地产化及地产去金融化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难以回归金融属性,但房企阶段性的融资困境或有较大改观2022年11月“金融16条”的出台后,地产政策的超预期宽松催化了市场 对地产信用风险改善的预期,11月17日后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行情,银行指数PB_LF触底回升。预期伴随地产政策驱动力度的不断加大,银行涉房风险有望迎来拐点,市场预期兑现过程中,银行股估值修复可期。 投资建议:修复逻辑强化,关注弹性标的。主线一“抢抓修复”,受经济预期悲观和房地产风险冲击比较大的优质股份行,向上修复弹性高,建议关注平安、招行、兴业;主线二高业绩景气度的区域性银行,建议关注宁波、 江苏、成都、杭州、苏州。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房地产行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近一年行业走势 银行沪深300 2% -2% -6% -10% -14% -18% -22% -26% 2022-022022-062022-10 相对表现1个月3个月12个月 银行-1.1813.41-11.46 沪深3004.369.94-9.25 相关研究 银行:银行业周度高频数据跟踪 (01.30-02.03)—2023-02-05 银行: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或达4.3万亿— 2023年1月金融数据前瞻2023-02-02 银行:新年首月,银行理财破净率呈边际下降 —银行理财产品月度跟踪(2023.01) 2023-02-02 索引 内容目录 一、新地产周期下的银行经营:粗放扩张模式退出4 1.1新地产周期:扩张期--管控期--去化期4 1.2银行板块表现与地产周期演变高度相关8 二、2022年回顾:地产阶段性“缺席”宽信用10 2.1社融增速缓慢下降,房企融资面临阶段性难题10 2.22022年银行板块市场表现回顾:地产风险的情绪冲击与估值压制12 三、2023年展望:“稳地产”的延续与“低估值”的修复14 3.1“稳地产”之融资:困境迈向复苏14 3.2“稳地产”之风险:托而不举,有效化险21 3.3“低估值”的修复:地产视角看2023年银行经营23 四、投资建议:修复逻辑强化,关注弹性标的26 五、风险提示26 图表目录 图1:个人住房贷款和开发贷快速增长4 图2:房企杠杆率持续提升4 图3:上市银行贷款结构(22H1)5 图4:上市银行涉房贷款与基建贷款占比5 图5:2017年之前社融增速持续高于M2增速(%)5 图6:委托贷款流程6 图7:信托贷款流程6 图8: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6 图9:房地产贷款投放情况6 图10:房企非银类融资渠道对比(2021vs2022,亿元)7 图11:银行股十年行情复盘(%)8 图12:区域信贷增长情况热力图分布(2022年1-10月新增贷款)9 图13:房企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债券、非标10 图14:房企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债券、非标(亿元)10 图15:2019年中以来房地产信托余额大幅压降(亿元)11 图16: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亿元)11 图17:存量社融与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1 图18: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延续下行态势12 图19:2022年涉房贷款增量远低于往年同期12 图20:2022年银行股行情演变13 图21:42家A股上市银行涉房贷款情况(22H1)14 图2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情况15 图23:2022年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有所下滑15 图24:2022年TOPP100房企销售总额大幅下滑16 图25:2022年新增个人存款明显高于往年16 图26:居民定期存款占比提升16 图27:居民资金配置结构17 图28:房企获得授信银行家数17 图29:2022年12月房地产信用债净融资额为正18 图30:各类型房地产企业发债情况18 图31:2022年房企违约情况22 图32:2022年房企信用债违约比例22 图33:兴业银行非担险涉房资产结构23 图34:平安银行涉房非担险资产中代销信托及基金占比情况23 图35:银行估值底部回升25 表1:2020年以来主要房地产融资收紧政策7 表2:2012-2022年银行股涨幅前五名个股统计9 表3:2022年11月以来重要涉房政策梳理15 表4:11月以来“第二支箭”意向发行额度18 表5:2022年12月以来房企“第二支箭”落地情况19 表6:“第三支箭”部分房企股权融资进展情况19 表7:2023年1月,首套房利率调整机制城市名单(70城中有38座城市符合条件)20 表8:2019-2022部分出现债务违约/展期房企银行授信情况统计22 表9:部分股份行涉房资产统计(亿元)24 表10:22Q3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环比下降24 表11: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率多有抬头24 一、新地产周期下的银行经营:粗放扩张模式退出 1.1新地产周期:扩张期--管控期--去化期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房地产融资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涉及资金量大且集中,房地产的单体价值往往较大,一幢房屋售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万元一套,在房地产商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大多需要金融资源做配套支持。2)资金周转周期长,房地产开发建设需要取得土地并进行开发,再进行建筑施工、竣工验收、装修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相比于其他商品的生产周期来说,房地产开发所需时间更长。3)易受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涉及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关联的上下游行业众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更易受到高层关注和政策影响。 基于以上特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金融周期密切相关,从银行经营角度来说很多管理者的实践思路依然是“要发展必须要靠房地产”,依赖土地信用扩张实现自身盈利增长似乎是一种传统的经营逻辑,但我们观察到这样的经营逻辑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1)扩张期:90年代初至2017年 2017年之前,房企加杠杆,银行受益。自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市场化制度确立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迎来飞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杠杆率快速上行,银行信贷投放伴随着房地产信用扩张(按揭、开发贷、地产配套融资、土地抵押融资等),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下,这种信用扩张似乎形成了一种“无风险扩张”,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也逐渐增强。 图1:个人住房贷款和开发贷快速增长图2:房企杠杆率持续提升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房产开发贷款:同比 82% 80% 78% 76% 74% 72% 70% 2010-12 2011-06 2011-12 2012-06 2012-12 2013-06 2013-12 2014-06 2014-12 2015-06 2015-12 2016-06 2016-12 2017-06 2017-12 2018-06 2018-12 2019-06 2019-12 1997 68%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 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银行的信用投放非常依赖房地产,上市银行涉房贷款占比在30%以上。房地产信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房企贷款有对公开发贷、物业贷、并购贷等形式。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 涉及的链条非常长,上下游企业众多,比如建材、家电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渠道。另外,其他一般企业可以用房地产抵押做融资,比如厂房、商铺抵押的经营性贷款,而居民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则是银行的优质资产。观察上市银行的贷款结构,直接与房地产相关的主要有两部分,占比合计30%以上。其中个人按揭贷款占比约25%(国有大行更高一些),房地产开发贷占比约5%,如果把建筑业行业贷款+以房地产抵押的贷款都算到涉房贷款范围的话,整体涉房贷款占比约60%,部分银行甚至达到70%以上。 图3:上市银行贷款结构(22H1)图4:上市银行涉房贷款与基建贷款占比 其他非按揭个人贷款按揭建筑业 基建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业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上市银行 40% 35% 30% 25% 20% 15% 10% 涉房贷款占比基建贷款占比 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基于土地信用的扩张,银行的盈利模式粗放且高效:五大涉房渠道保障高收益信用投放。 ①房地产企业:对公开发贷、并购贷、物业贷; ②房地产上下游企业:建材、家电等融资需求; ③其他企业:以房地产做抵押的贷款(厂房、商铺抵押的经营性贷款等); ④居民:个人按揭贷款等; ⑤土地财政:政府以土地抵押--融资--开发基建项目--城市发展--地价上涨--继续用土地抵 押融资。 地产信用的过快扩张使得金融政策的可控性较差,开始积聚金融风险。扩张期反映出来的特点是,在房地产融资的强力支撑下,银行并不缺信贷项目,缺的是货币供应,似乎有多 少货币供给就能投放多少信用,可以看到期间社融增速持续高于M2增速。然而这个阶段的金融政策虽然很有效但可控性却比较差,往往是降息降准等政策一放松,基建、地产带头发力,经济景气度迅速提升,通胀、金融风险问题开始积累;政策一收紧,潜在问题暴露,经济景气度回落。 图5:2017年之前社融增速持续高于M2增速(%)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 M2:同比 40 35 30 25 20 15 10 5 2003-12 2006-12 2009-12 2012-12 2015-03 2015-12 2016-03 2016-0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