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3年第5期(总第460期):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着力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观察2023年第5期(总第460期):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着力点*

2023-02-01周景彤、刘晨、刘佩忠中国银行为***
宏观观察2023年第5期(总第460期):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着力点*

Ω 研究院 2023年2月1日2023年第5期(总第460期)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中银调研》●《宏观观察》●《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者:周景彤中国银行研究院刘晨中国银行研究院 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目标和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立足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升华和战略安排,具有重要 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未来,全面推进中国式 刘佩忠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话:010– 66594264 现代化,需特别把握发展、创新、开放、安全四大重点。 签发人:陈卫东审稿:周景彤 梁婧 联系人:王静 刘佩忠 电话:010– 66596623 *对外公开**全辖传阅***内参材料 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目标和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立足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升华和战略安排,具有重要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未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特别把握发展、创新、开放、安全四大重点。 一、中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进程 (一)中国式现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1.新中国建设时期——“四个现代化”目标逐步形成 建国初期,工业化就成为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目标。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1亿元和119元。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过半,工业体系以初级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面貌,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四个现代化”目标逐步形成。在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我国于1964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目标。在“四个现代化”目标引领下,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突破,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重要基础。 2.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内涵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小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中西发展差距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特殊国情,1979年12月,邓小平开创性地将四个现代化目标进行量化,提出争取到二十世纪末,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之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并计划分步骤实现。由此,我国逐步构建起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蓝图(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内涵不断拓展。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先后提出“两个一百年”现代化战略目标,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增加了“和谐”,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3.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目标新要求。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将这新“四化”作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目标从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物质基础层面上升至上层建筑层面。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现代化之路作出了两阶段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入了新征程。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正式迈入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 (二)西方现代化是历经数百年的长期历史过程 西方国家的近代工业化和现代化启动时间较早,始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的近代文艺复兴,其在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及现代化事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思想解放阶段。文艺复兴帮助欧洲挣脱中世纪封建神权对人精神思想的奴役与禁锢,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带来新时代理性的曙光。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用理性启迪人民。西方现代 思想的发展,是对其传统思想否定、扬弃和升华的结果,为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表1:各时期现代化目标与战略 历史事件 现代化目标和战略 具体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 工业化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两步走”战略实现“四个现代化”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邓小平提出“小康” 分步达到小康水平 第一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世纪80年代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1000美元,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在21世纪用30年到50年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大体达到4000美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步走”战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一步,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两个一百年目标” 第一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小康社会” 将第一个百年目标界定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高水平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将第一个百年目标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 新“四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两步走”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个阶,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二是工业化阶段。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中期以英国、美国为中心的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技术进步持续加速,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观点,现代经济增长依赖于有用知识的增长。两次工业革命创造的通用目的技术成为西方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助力西方国家摆脱“马尔萨斯陷阱”1,拉开和 1指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其他国家综合国力差距。1850年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世界上大约一半的工业制成品。美国从20世纪开始逐渐掌握了全球基础科学和技术创新的主导权,至今经济总量位列全球第一。 三是殖民扩张阶段。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沃尔特·米格诺罗指出,殖民性是西方现代性的黑暗面,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伴随着对外侵略和殖民的“血腥”历史。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建立起绝对的技术优势,技术权力的扩张、工业和机器生产对于资源的需求增多带动了国家间关于资源的争夺,由此开启了西方国家对全球的殖民统治时期。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数百年间,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加速殖民化进程。1800年欧洲人占领和控制了世界陆地面积的35%,到1878年上升到67%,1914年超过84%。 四是修正转型阶段。马克思指出,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是“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而现代社会总是寻求“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资本的增殖、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西方世界内外部矛盾的不断凸显,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面临转型和修正。一方面,以资本为中心的本质导致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悬殊、资源环境瓶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没有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21世纪初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壮大,正在改变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局面。虽然西方国家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体制、推动科技产业升级等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但是也试图利用其发达的技术垄断、金融霸权和军事强权地位进一步保护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历经数百年时间,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衍生的市场化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国际经济、外交、管理和金融体系在对于历史阶段具有进步性。区别于我国现代化进程时间短、任务重,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本质上是长期渐进、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但是,西方现代化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和矛盾。因此,西方国家虽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但并 不是现代化的范本,更不是衡量现代化的标准尺度。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深化,需要从本质上把握中西方现代化的特征和区别。 二、从中西比较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西方的现代化虽然包括了消费形态、社会经济模式、国家上层建筑、个人偏好、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但其实质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开创过程。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西方现代化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在此过程中也通过对外殖民血腥掠夺、对内残酷阶级压迫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而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漫长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开创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对旧有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扬弃,也是扎根中国历史现实、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总结。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来看,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存在本质区别。 (一)国情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有很多不同,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发展水平较低。我国人均收入、城镇化率等现代化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21年,我国人均GDP为12551美元,接近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90年代初的德国、法国、日本。我国人均GNI为12441美元,接近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12695美元),但距离中等发达经济体门槛尚有很大差距2。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较高收入经济体的81.3%仍有20个百分点的空间。二是人口规模大。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21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4.1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是美国的4.3倍、欧 盟的3.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