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政策半月谈系列:地方两会,透露的宏观线索?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政策半月谈系列:地方两会,透露的宏观线索?

2023-01-15赵伟、杨飞国金证券意***
政策半月谈系列:地方两会,透露的宏观线索?

地方两会是观察地方经济规划、政策方向的重要窗口。当前31省市已召开2023年两会,经济目标设定几何、透露哪些信号?系统梳理,供参考。 一问:2023地方经济工作目标?GDP目标下调,产业升级、扩内需为重点 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平均为5.9%,较2022年的6.3%平均目标下调0.4个百分点。截至1月15日,全国31省市召开地方两会,设定的2023年GDP增速目标;其中,海南等4省市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2022年上调,天津、河北等21省市GDP目标下调;北京、上海目标分别为4.5%以上、5.5%以上。 从两会提出的地方重点工作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聚焦于扩内需、产业转型升级等国家重大战略,部分地区亦因地制宜重点推动科教兴国、现代农业发展等。 地方2023年首要任务中,中西部地区如山西、云南等地重点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重庆、陕西等更多聚焦扩大内需、释放需求等;东部地区多重视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等。 二问:地方实现2023目标的抓手?加速产业升级、扩内需、适度超前基建 2023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为8.4%,产业转型升级、基建超前布局等是地方重点工作。截至1月15日,23省市披露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平均为8.4%,可比投资目标较2022年的上调0.3个百分点。多地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目标设置于基建投资前,更多强调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产业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等;基建方面,重点强调落实交通水利等十四五规划项目。 2023年地方社零增速目标平均7.9%,多地因地制宜推出系列举措、推动消费修复升级。截止1月15日,20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增速平均为7.9%; 其中,福建等6省市2023年社零增速目标较2022年上调,天津等9省市下调。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把扩内需、促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推出各类举措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等;当前部分省市也已发放消费券,加速消费回暖。 三问:地方两会,透露的宏观线索?地方经济发展由追求高增速转向高质量 地方GDP增速目标设定趋于谨慎,并不意味着对2023年经济发展呈悲观态度。 过往经验显示,多数省市GDP增速目标高于全国,因此多地经济目标调整对全国目标指引并不明确;而上海GDP增速目标和全国目标大多一致,2023年上海GDP目标为5.5%以上、较2022年5.5%左右更为积极。同时,地方换届基本完成下,地方新任领导班子重心更向经济发展倾斜,有较强动力提振地方经济。 多地GDP增速目标虽下调,而产业升级支持力度提升,或指向地方经济发展由追求高增速转向高质量。2022年以来,中央、部委对产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二十大”顶层设计与年末工作会议均强调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地方亦依据当地优势,出台产业突围、绿色转型等支持政策。2023年地方两会亦积极响应,多地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转型设定为重点任务之一。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1、地方两会,透露的宏观线索? 地方两会是观察地方经济规划、政策方向的重要窗口。当前31省市已召开2023年两会,经济目标设定几何、透露哪些信号?系统梳理,供参考。 1.1、一问:2023年地方经济工作目标? 地方换届基本完毕下,地方两会为观察新任领导班子如何规划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截至2022年底,全国31省市自治区换届基本完毕,其中12个地区于2022年四季度完成省(市)委书记或省(市)长换届。地方新任领导班子2023年工作规划将于政府工作报告集中体现,各地经济目标设定、政策发力方向等值得关注。 图表1:地方换届与2023年地方两会召开情况 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平均5.9%、较2022年下调近0.4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目标设定分别为4.5%以上、5.5%以上。截至1月15日,31省市已召开地方两会,2023年GDP增速目标平均为5.9%;其中,海南等4省市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2022年上调,天津、河北等21省市目标下调;北京、上海目标分别为4.5%以上、5.5%以上。 图表2: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平均为5.9% 从地方两会提出的地方重点工作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聚焦于扩内需、产业转型升级等国家重大战略,部分地区亦因地制宜重点推动科教兴国、现代农业发展等。地方2023年首要任务中,中西部地区如山西、云南、广西等地重点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重庆、陕西、贵州等更多聚焦扩大内需、释放需求等;东部地区中,上海、广东等地多重视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等。 图表3:2023年部分地区重点经济任务 1.2、二问:地方实现2023目标的抓手? 2023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为8.4%,产业转型升级、基建超前布局等是地方重点工作。截至1月15日,共有23个省市披露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平均为8.4%,可比的21个省市投资目标较2022年的上调0.3个百分点。地方扩大有效投资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工程等基建落地为主,多地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基建之前。产业发展发面,地方更多注重高质量发展,以产业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为目标;基建方面,多地提出适度超前布局,重点强调落实交通水利、5G基站等“十四五”规划项目。 图表4:2023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为8.4% 图表5:产业转型升级、适度超前基建是各地两大重点投资方向 2023年地方社零增速目标平均为7.9%,多地因地制宜推出系列举措、推动消费修复升级。截止1月15日,20省市设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平均为7.9%;其中,福建等6省市2023年社零增速目标较2022年上调,天津等9省市社零目标下调,湖北等3省市社零目标持平。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把扩内需、促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推出各类举措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等;当前部分省市也已发放消费券,加速消费回暖。 图表6:2023年地方社零增速平均目标为7.9% 图表7: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促消费举措 图表8:2023年一季度部分地区发放消费券 针对房地产投资领域,化风险、保稳定是多地2023年的主要目标。2022年工作报告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然而受疫情影响,购房意愿低靡,各地地产投资大幅回落下,2022年底房地产政策由“保项目”向“保主体”过渡,旨在进一步缓解房企资金链压力、提振购房者信心。2023年多地将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良性循环。 图表9:2022年前11月多地房地产投资明显下滑 图表10:2023年地产领域多地强调化风险、保稳定 1.3、三问:地方两会,透露的宏观线索? 地方GDP增速目标设定趋于谨慎,并不意味着对2023年经济发展呈悲观态度。过往经验显示,多数省市GDP增速目标高于全国,因此多地经济目标调整对全国目标指引并不明确;而上海GDP增速目标和全国目标大多一致,2023年上海GDP目标为5.5%以上、较2022年5.5%左右更为积极。同时,地方换届基本完成下,地方新任领导班子重心更向经济发展倾斜,有较强动力提振地方经济。 图表11:2022年超六成省市GDP增速目标高于全国 图表12:上海GDP增速目标与全国大多一致 多地GDP增速目标虽下调,而产业升级支持力度提升,或指向地方经济发展由追求高增速转向高质量。2022年以来,中央、部委对产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二十大”顶层设计与年末工作会议均强调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地方亦依据当地优势,出台产业突围、绿色转型等支持政策。2023年地方两会亦积极响应,多地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转型设定为重点任务之一。。(详见《新时代“朱格拉周期”:产业政策源动力》) 图表13:2022年下半年中央多次部署产业转型升级 图表14:2022年地方产业政策以新兴产业突围等为主 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十四五”重点工程等落地为主,2023年相关投资落地或主由中央“加杠杆”驱动。地方政府报告对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仍以推动“十四五”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落地为主;考虑到2023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修复或较为缓慢、弹性有限,且专项债务付息压力较大,基建类重大项目加码或主由中央赤字扩张、“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信贷及金融工具加力支持等。(详见《财政稳增长,还有多少“弹药”?》) 图表15:2022年11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边际改善 图表16:2022年前三季度地方专项债付息压力凸显 图表17:2023年预算内或依赖中央加杠杆 图表18:2023年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新增贷款或可放量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平均5.9%,北京、上海目标设定分别为4.5%以上、5.5%以上。从两会提出的地方重点工作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聚焦于扩内需、产业转型升级等国家重大战略。 (2)2023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为8.4%,产业转型升级、基建超前布局等是地方重点工作。地方社零增速目标平均为8%,多地因地制宜推出系列举措、推动消费修复升级,释放内需。 (3)地方新任领导班子设定的2023年GDP目标虽相对谨慎,但“晋升锦标赛”下依旧有强激励发展地方经济,且地方产业升级支持力度提升,或指向地方经济发展由追求高增速转向高质量。 风险提示: 1、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债务压制、项目质量等拖累稳增长需求释放,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疫情潜在反复风险,对项目开工、生产经营活动等的抑制。 2、疫情反复。变异毒株加大防控难度,不排除疫情局部反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