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主要探讨了在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的“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重估之路的可能性。报告指出,当前A股核心资产处于明显低估的状态,而北向资金在沪深300上具有相当的筹码优势,若大幅流出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市场波动。因此,稳定国家主权资产资本定价首先取决于国内投资者对本国核心资产的价值信念,对自身制度、发展道理和民族文化的信心。新估值体系下国内市场参与者需把握核心上市公司资本定价的安全与有效性。
报告还强调,构建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估值体系,需要突出“人民性”,对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利益的、利于共享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给予价值认可;强调“协调可持续”,突出对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支持;支持“安全与发展”,对能更好融入国家安全大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领域和环节倾斜更多资源要素。同时,新估值体系中需摒弃单一的利润价值取向,结合更多因素综合定价,如纳入ESG要素、关注政策导向、重视股东回报等。
报告认为,国有企业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标识,其在资源配置中起更关键作用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安全诉求”。国央企估值重塑底层逻辑包括央企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值管理增进市场认同。报告还提出了关注国央企四大投资主线,包括国家安全力量、稳经济持续推进、数字化与低碳转型、科技高水平自强自立等。
报告的风险提示包括疫情反复超预期、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国企盈利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