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工作重心正式转向,关注常规诊疗需求复苏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 分析师:�雯 摘要: 2022年12月30日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6110001联系电话:010-88300898 邮箱:wangwen@gkzq.com.cn 医药生物与上证综指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公告自2023年 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重心正式转向。在经过对新冠病毒肺炎近3年的甲类管理后,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等多因素叠加,今年年底以来,以“新十条”为代表的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密集发布,随着疫情防控重心转向,疫情对国 内经济发展以及对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影响有望逐步减弱,看好中长期医疗秩序的恢复带来的诊疗需求的复苏。 多项政策措施发布。如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等。我们认为,短期感染人数激增叠加毒株变异的 不确定性,新冠防治相关产品需求或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另外医 行业评级 行业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重大事件点评报告 中性 相关报告 疗资源建设投入增大将带动以ICU相关设备为代表的医疗设备采 购需求,同时基层医院新冠救治能力的提升有望带动国内医疗设备渗透率大幅提升。此外明年在社会秩序回归正常的趋势下,建议关注医药板块常规诊疗消费需求的恢复。具体可关注需求恢复下的医疗服务、医美及消费类医疗器械,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和国产替代的医疗器械领域,同时国内创新也有望回暖,创新依旧是行业确定性趋势,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也可逢低关注。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正式进入新阶段。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重心正式转向。2020年1月20日,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纳入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此前的工作重心为“防感染”。经过此次政策调整后,疫情防控工作重心正式转到“保健康、防重症”。同时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即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并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我们认为,在经过对新冠病毒肺炎近3年的甲类管理后,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等多因素叠加,今年年底以来,以“新十条”为代表的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密集发布,随着疫情防控重心转向,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对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影响有望逐步减弱,看好中长期医疗秩序的恢复带来的诊疗需求的复苏,建议关注常规医疗消费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 多项政策措施发布。虽对新冠感染进行“乙类乙管”,但方案仍提出了12条主要防控措施,包括1)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2)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3)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4)调整人群检测策略。5)分级分类救治患者。6)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7)强化重点机构防控。8)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9)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10)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11)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12)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 我们认为,1)短期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相关药物(新冠小分子、治疗化药、治疗中药等)、抗原检测需求、新冠疫苗的需求大幅增长,方案中也提到医疗机构要做好相关药物及抗原检测试剂的准备及继续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等,叠加未来毒株变异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新冠防治相关产品需求持续将持续较长时间,相关产业链景气度大幅提升。 2)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增大将带动以ICU相关设备为代表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方案提到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置和升级改造。同时结合12月11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印发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要在12月底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准备。我们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 年初,ICU相关设备采购需求将大增,同时也将带动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渗透率的大幅提升。 3)2023年新冠的扰动或将反复,仍存有一定不确定性。但在社会秩序回归正常的趋势下,建议关注医药板块常规诊疗消费需求的恢复。同时,医药行业已经历了持续的调整,目前估值水平仍处于近10年来底部区间,同时基金仓位水平也处于多年来的低位,医药行业需求具备持续性、确定性和相对刚性,随着明年疫情影响减弱,行业业绩有望在低基数上回升,叠加集采等政策边际回暖,建议关注行业的配置价值。具体可关注需求恢复下的医疗服务、医美及消费类医疗器械,受益于医疗新基建的医疗器械领域,同时国内创新也有望回暖,创新依旧是行业确定性趋势,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也可逢低关注。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分析师简介承诺 王雯,CFA、CPA,天津大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任渤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8年行业研究经验。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公开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专业与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研究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承诺。 国开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10%之间;弱于大市:相对沪深300指数跌幅10%以上。 短期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20%以上; 推荐: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20%之间;中性: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10%之间;回避: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指数跌幅10%以上。 长期股票投资评级 A:未来三年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涨幅在20%以上;B:未来三年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20%以内;C:未来三年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跌幅在20%以上。 免责声明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本公司及分析师均不会承担因使用报告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客户(投资者)必须自主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国开证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地址:北京市阜成门外大街29号国家开发银行8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