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民生医药一周一席谈:重点关注院内复苏机遇,持续跟踪门诊与手术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民生医药一周一席谈:重点关注院内复苏机遇,持续跟踪门诊与手术量

医药生物2023-01-02周超泽、许睿、孙怡、朱凤萍民生证券.***
民生医药一周一席谈:重点关注院内复苏机遇,持续跟踪门诊与手术量

周度回顾:2022年最后一周申万医药指数上涨0.98%,跑输同期上证综指(1.4%)和创业板指(2.6%),主要是由于抗疫相关板块资金波动所致。自12月疫情放开管控以来,市场对于医疗场景复苏情况特别关注,我们认为2023年作为医药全面复苏之年,被压制的医疗需求持续释放,院内复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需重点关注院内门诊与手术量的恢复情况。 疫后医院市场销售逐步恢复,大品种有望带来较大利润弹性。2022年Q3开始医院药品市场开始持续恢复,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同比略有增长(+1%),以中成药增长贡献最大,销售额双位数增长,其中中成药、抗肿瘤仍保持正增长,呼吸骨科等未来修复空间明显,同时对比2020年医院端用药量的变化,我们认为院内呼吸、心血管、抗感染等领域用药将会显著恢复,同时这些也是大品种集中地,呼吸领域建议关注布地奈德、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等,心血管领域建议关注丁苯酞、硝苯地平等;抗感染领域建议关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培南等抗生素的使用。 疫情期间外科手术量增速放缓,疫后有望得到快速修复。随着国内老年化、生活改善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外科手术需求年也在增加,但由于疫情反复导致过去三年各类外科手术数量增速有所放缓,疫后有望看到持续恢复。根据Life Science Intelligence调研统计 ,2019-2022年中国各类外科手术量CAGR均小于2016-2019年间,较多非紧急性的疾病治疗也在延后,其中普外、心外、心脏介入、眼科以及骨科相关手术量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建议关注这些类型手术量的恢复带来的相关投资机遇,重点关注几个细分领域:心脏介入、眼科耗材和骨科耗材等。 本周重点关注:成长组合:药石科技、金斯瑞生物科技、聚光科技;稳健组合:国际医学、南微医学、迈瑞医疗;弹性组合:富祥药业、微电生理、佰仁医疗。 投资建议: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全国各地陆续结束爆发高峰期进入疫情后周期,此前被压制的医疗需求将持续释放,因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院复苏带来的投资机遇,持续跟踪门诊与手术量的变化,对医药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门诊恢复不及预期,手术量恢复不及预期,其他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疫后医院市场销售逐步恢复,大品种有望带来较大利润弹性 2022年Q3开始医院药品市场开始持续恢复。受疫情封控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医院药品市场销售额总数达7158亿元,同比下降4.4%,主要是化学药市场下滑。2022年第三季度,医院药品销售总额环比快速提升;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同比略有增长(+1%),以中成药增长贡献最大,销售额双位数增长。 图1:全国医院药品市场销售额季度同比增速 中成药、抗肿瘤仍保持正增长,呼吸骨科等未来修复空间明显。中成药在医院市场的占比仍然位列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5.4%;MAT(滚动12个月销售)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5%,增速位列所有品类第一,其中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中成药产品表现亮眼,主要与放开四类药销售有关。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位列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为-1.6%;MAT年销售额近同比增长1.3%。 消化道和新陈代谢、全身用抗感染药季度销售额分列三、四位。 表1:2022年第三季度医院用药十大治疗领域(按季度销售额排序) 对比2020年医院用药市场来看,心血管、抗感染、呼吸系统等有望快速恢复。对比2020年,从治疗领域来看,各一级治疗领域总体呈现负增长态势,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是唯一呈现正增长的领域,增速为3.5%,其中MAT年销售额同比增速下降最明显的是呼吸系统(-22.6%)、全身性抗感染药(-21.8%)和心血管系统用药(-20.9%)。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以及医院门诊的逐步恢复,这几类药物将有较大的恢复弹性。 表2:2020年医院用药十大治疗领域(按季度销售额排序) 呼吸领域大品种倍出,未来恢复弹性可期。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卖的最好的呼吸系统化药产品前五分别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枸地氯雷他定片。其中,布地奈德吸入剂2022H1同比增长率为-41.90%,在销售额几乎减半的情况下仍为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吸入剂TOP1品种。未来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以及医药门诊的持续恢复,布地奈德将释放更大的销售弹性,国内的上市公司代表主要有正大天晴,长风药业,鲁南制药等。 表3:2022年上半年呼吸系统化药产品TOP5 从2022年H1心血管系统用药(不含中成药)TOP10药品来看,和2021年相比,石药恩必普独家品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稳坐榜首,烟酰胺注射液最新上榜,增速高达91.9%;其次,成都诺迪康生物的独家品种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也达到了43.7%高增长率。此外,石药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吉林津升制药的注射用烟酰胺、诺华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几款独家品种,增长率均在15%以上。随着院内门诊的逐步恢复,心血管系统用药大单品也将逐渐恢复弹性。 表4:2022年H1院内市场心血管系统用药TOP10 抗感染药物也将成为重点恢复领域。根据中康CMH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医院市场销售额TOP20通用名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美罗培南均为抗感染药物,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9%、1.3%和1.6%。这三种药物将是抗感染药物中具有较大弹性的单品,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振东制药、罗欣药业、乐普药业等,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鲁抗医药、石药中诺、科伦药业等,美罗培南相关上市公司包括罗欣药业、联邦制药、石药集团等。此外还应关注上游原料药公司如富祥药业、海翔药业等。 表5:2022年H1院内市场心血管系统用药TOP10 2疫情期间外科手术量增速放缓,疫后有望得到快速修复 近年来伴随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健康意识提升,外科手术需求量逐年增加。根据美国国际人口普查局相关数据,2016-2022年,中国总人口数从13.7亿提升到14.0亿,6年CAGR为0.4%,而老年人口数(≥65岁)从1.4亿提高至1.9亿,6年CAGR为4.5%,占比从2016年的10.4%提高到2022年的13.2%,此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从而对手术的需求年也在增加。 图2:2016-2022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提升 受新冠疫情影响,2019-2022年各类外科手术数量增速有所放缓,疫后有望恢复。根据Life Science Intelligence调研统计,2019-2022年中国各类外科手术量CAGR均小于2016-2019年间,主要系新冠疫情导致医疗资源受到不同程度挤压,较多非紧急性的疾病治疗也在延后,其中普外、心外、心脏介入、眼科以及骨科相关手术量受到的影响较大,CAGR(2019-2022)较CAGR(2016-2019)少了至少0.5pct。伴随疫情期间各类医疗资源的补短板建设,如千县工程、贴息贷款等,疫情后相关手术量有望得到快速恢复。 图3:2019-2022年外科手术量变化(台) 根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不同手术类别来区分,我们推荐以下几个细分领域进行重点关注: 1)心脏介入:a)目前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渗透率极低,中重度瓣膜病患者治疗率仅约10%,且易发生多瓣膜病变,行业成长空间广阔;b)术者学习曲线爬坡阶段性完成,截至2021年底,国内累计完成TAVR(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手术约1.6万例,预计2022年即可破万例,行业发展迅速;c)医保政策即将覆盖,2022年上海已将TAVR收费项目纳入医保,并按照手术量绩效支付,并未对耗材价格实施调整,有助于提振TAVR手术量;d)2022新版专家共识再次扩大TAVR治疗范围,随着符合我国患者特征的验证性临床数据不断出炉,患者治疗信心会不断增强。 重点关注标的:佰仁医疗、启明医疗、沛嘉医疗和心通医疗。 图4:2019年中国中或重度瓣膜病患者中手术治疗率仅约10% 图5:TAVR适应症逐步扩展到中危甚至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2)眼科耗材:a)中国近视防控市场需求大,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治疗渗透率正快速提升;b)白内障患者基数大,现阶段治疗渗透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2019年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为3143例,远低于欧美每百万人的超万例,且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相关需求将进一步提升;c)国产力量崛起,集采政策带动国产化率快速提升,且终端产品降价提高患者可及性。建议关注标的爱博医疗、昊海生科、欧普康视等。 图7:2015-2025年,中国白内障患者数将持续增加(万人) 图6:2018-2020年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长期高于50% 3)骨科耗材: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国产替代大有可为。骨科器械业内销售基本采用经销模式,经销商不仅负责产品销售,更需要为医院组织学术活动并提供跟台的服务。集采前进口髋/膝关节的平均出厂价远高于国产同类产品,集采后进口产品的降幅更大,进口渠道商利润受限,跟台服务积极性下滑,进而开始转为代理国产同类产品。2022年7月11号,脊柱耗材国家带量采购正式启动,国产大厂基本全线中标,外企仅有部分中标且价格接近“复活线”报价,以海外产品成本价计算,此次中标价格难以覆盖海外产品成本。国产厂商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获取大部分市场份额。建议重点关注威高股份、微创医疗、大博医疗。 3投资建议 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全国各地陆续结束爆发高峰期进入疫情后周期,此前被压制的医疗需求将持续释放,因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院复苏带来的投资机遇,持续跟踪门诊与手术量的变化,对医药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1)医院门诊恢复不及预期。医院门诊恢复不及预期将影响医院端药品的销售量,从而影响相关药品的销售额。 2)手术量恢复不及预期。手术量恢复不及预期将导致相关耗材使用量减少,影响其销售额,从而影响相关公司业绩。 3)其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