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招商银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稳增长”第一要务,“提信心”纲举目张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稳增长”第一要务,“提信心”纲举目张

2022-12-23招商银行北***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稳增长”第一要务,“提信心”纲举目张

“稳增长”第一要务,“提信心”纲举目张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总体上看,面对外部环境的动荡不安、国内经济的三重压力,明年经济工作将加大力度、精准提效,以新气象新作为“提信心”“稳增长”,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形势判断与展望:内外压力,迎难而上 会议首先高度肯定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今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党全国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应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取得了殊为不易的成绩。回望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我国经受了内外部多重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对于当前形势,会议指出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部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动荡不安影响加深。内部方面,一是需求收缩,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加速下滑;二是供给冲击,生产和供应链修复再受扰动;三是预期转弱,居民和企业收入承压、信心不足,经济行为趋于收缩。外部方面,美欧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对我国出口及相关产业链拖累加剧。 展望明年,会议指出“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因此“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二、政策基调与目标:稳中求进,努力达标 “稳中求进”仍是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但新形势下,“稳”和“进”的内涵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是“稳”的要求提升,重心切换。从词频上看,通稿全文中“稳” 字共出现31次,较去年的25次进一步上升。其中4次出现在回顾部分,27次出现在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中。从范畴上看,稳的基调涵盖了经济社会大局的方方面面,包括增长、就业、物价、金融、地产、 外资、外贸、风险、疫情、养老等。从经济工作目标上看,本次会议 将去年的“六稳六保”聚焦精简为“三稳”,即“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在“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下,“稳增长”替代“稳就业”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 其次在“进”的方面,提振信心被摆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之上。在私人部门消费投资意愿总体不足、资产负债表普遍受损的当下,提振信心 毫无疑问是破解“三重压力”关键所在。会议因此明确提出,面对明年千头万绪的经济工作,要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纲,“纲举目张做好工 作”。如何有效提振信心?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围绕市场主体及时精准施策,如此方能“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之下,预 计明年全年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为“5%以上”。一是要达成总书记提出的“到 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 GDP增速需维持在5%以上。二是低基数下明年实现这一目标切实可行。今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3%,四季度疫情冲击加重,全年增速 或低于3.0%。明年GDP增长5%对应两年平均增速约4.0%,仍然低于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三是“稳增长”是“稳就业”的前提和基础。11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5.7%,超出5.5%的失业率目标,特别是16-24岁青年失业率仍然高达17.1%。只有经济稳健增长,才能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劳动人口、降低失业率1。另一方面,考虑到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增长目标的设定将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避免过于进取的目标所带来的市场扭曲和福利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各项经济工作的执行效率有望提升,助推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会议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这将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提供激励。 三、政策部署:加大力度,加强协调 具体政策举措上,明年将在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同时财政、货币、产业、科技和社会等“各类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这既响应了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要求,也是完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 (一)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会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要求由上年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升级为“加力提效”。会议提出“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 1疫情前,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约200万新增就业。参考海外经验,考虑到服务部门就业反弹空间大,疫情下就业的GDP弹性或明显上升。 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表明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上升。 首先是“加力”。一是总量更为积极。目标赤字率或由2.8%上调至 3.0-3.2%,对应赤字规模3.9-4.1万亿,较上年增加4,900-7,500亿,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或在4万亿左右2。二是财政支出保持必要强度, 保民生、促投资、稳增长。三是“准财政”工具或进一步发力。会议提出 “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规模或由今年的7,400亿提升至1.5万亿。四是明年或 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财政资金。 其次是“提效”。一是明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财力下沉,做 好基层“三保”。二是财政支出的结构性特征或进一步凸显,加大重点领域支出强度,补短板扬优势。三是通过公共开支引导撬动民间投资扩内需。四是提高减税降费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此次会议通稿中并未提及减税降费,但预计明年仍有部分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新动能制造业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要求“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 央地政府债务结构或相应调整,中央政府杠杆率或有所上行,并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政府。 (二)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2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次年目标赤字率小幅上调0.2个百分点至2.8%;同时会议明确提出“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次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因此提高了8,000亿元至2.15万亿。2022年新增专项债实际发行超4万亿,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要求,明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或受限。 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由去年的“灵活适度”调整为“精准有力”,表 明货币政策空间有所扩张、力度边际加大。从关键词排序上看,“精准”置于“有力”之前,指向货币政策“结构”的重要性甚于“总量”,这也与高质量发展“质”在“量”先的内在要求相一致。 总量上,明年货币政策将兼顾内外平衡相机抉择使用总量工具,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一方面,“稳增长”“稳就业”将成为货币政策首要考量,央行或于上半年进一步降准降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或延续非对称下调,以更好支持中长期信贷增长和房地产市场企稳修复。另一方面,“稳通胀”“稳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总体有限,通胀仍将温和,而随着美联 储政策紧缩放缓乃至转向,我国汇率和资本外流压力将明显缓解。结 构上,央行将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广义流动性方面,会议重提“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今年“三重压力”下政策积极作为,令M2和社融增速显著高于名义GDP增速,且广义流动性反常地出现盈余 (M2增速-社融增速剪刀差大于0),11月M2增速超过社融增速2.4个百分点。明年随着经济企稳修复、私人部门融资改善,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缺口将相应收敛,广义流动性或重回缺口状态, 商业银行“资产荒”有望缓解,负债压力或边际上升。 (三)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安全成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产业链安全是其中重要一环。会议要求“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特别是要聚焦“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链“着力”补短板、锻造“双碳”产业竞争优势三方面。 (四)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会议提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方面,会议要求“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未来公共部门在科技创新中的责任和作用预计将显著提升,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核心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投入也将相应提升。 (五)社会政策:筑牢民生底线 会议围绕就业、物价、社保和人口四方面部署了社会政策。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特别是促进青年就业,同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二是及时有效缓解部分困难群众面对的物价压力。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资源统筹分配。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渐进延迟退休年龄。 (六)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平稳转段 会议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我国疫情防控正进入“新阶段”。在“动态清零”的上一阶段,防疫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 制新增感染人数;而在当前的新阶段,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会议因此部署要有序组织实施,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重点保障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顺利度过流行期,确保平稳 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未来防疫政策将“因时因势”持续优化调整,经济 活动将向常态回归,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有望迎来明显反弹,为我国经济复苏提供内生动能。 四、重点工作:供需结合,提振信心 明年经济发展困难很多,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会议指出应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提振信心入手,做好“六个坚持”“六个更好统筹”3,重点聚焦扩大内需、优化供给、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稳外资、防风险五个方面。 (一)着力扩大内需:扩消费,促投资 首先是优先扩消费。明年随着我国经济渐进重启,居民收入和预期改善,消费将成为经济复苏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以及养老服务消费将成为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其次是促投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此外,要通过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重点进口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 3根据会议表述,“六个坚持”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法制化;“六个更好统筹”包括更好统筹防疫和发展、更好统筹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六大方面 会议发扬二十大报告精神,指明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六个发力点,一是制造业补链强链;二是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三是提高粮食产能;四是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特别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和量子计算领域;五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六是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中建立新优势。 (三)“两个毫不动摇”: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会议将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明年第三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论述,无疑是提振民企信心的重要举措。会议旗帜鲜明地指出,针对社会上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一方面要毫不动摇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企改革,“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