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银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疫后复苏背景下的银行经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银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疫后复苏背景下的银行经营

2022-12-23王一峰光大证券赵***
银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疫后复苏背景下的银行经营

疫后复苏背景下的银行经营 ——银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 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 2022年12月22日 证券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 2022年:平稳收官 四季度经济再度转弱对有效信贷需求形成持续扰动,政策性驱动扩张力量占据主导,信用投放延续放缓态势,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1万亿左右,贷款增速10.9%。贷款定价未出现拐点,反而11月金融市场利率出现反弹,一定程度上对NIM形成拖累。近期房地产融资形势大幅改观,银行体系资产质量稳定预期增强。银行业营收与盈利增速承压小幅放缓,但总体仍然稳健。 2023年:疫后复苏 (1)货币政策定调“总量要够、结构要准”,信用需求或因刺激性政策驱动而稳定,预计全年新增贷款 22~23万亿,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使用体现精准性,货币出现一定活化迹象。上半年,各类刺 激性举措和宽信用安排确定性强,后续需视通胀形势而定是否出现政策转向。 (2)从信贷结构看,强基建、增制造、稳地产、促消费、扩小微、拓绿金是主线。居民端消费类信用增长系统性好于2022年。 (3)资产端定价难以出现明显拐点,但对公贷款定价也难继续下滑,全年表现或“前低后高”;负债端, 不排除央行再度管控诸如协定存款之类的高成本负债。年初按揭贷款集中重定价压制效力较强,对NIM形 成拖累,净息差下半年或企稳小幅反弹。 (4)营收增速因“以量补价”略有提速,盈利增速较2022年维持稳定,新BaselIII扰动资本充足率,盈利增速料快于营收。 核心观点 投资建议: 2023年,从银行股投资角度,我们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房地产链景气度提升、“稳投资”提振“宽信用”等多重因素共振,托举经济逐步筑底企稳带来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结合近十余年银行板块月度及季度表现看,多数年份1Q银行板块走势较好;特别是1月份,剔除疫情影响的2020年,银行板块录得相对收益的胜率超90%。建议关注两条主线: ①经营基本面优质,估值性价比较高的招行、兴业、平安、邮储,看好头部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 ②区位优势明显,凸显“亲周期”性,且可转债进入转股期,具有较强业绩释放诉求的杭州、南京、江苏、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房地产风险形势扰动;宽信用进程不及预期。 目录 2022年银行业经营回顾 2023年银行业经营:疫后复苏 看好银行股“亲周期”表现 风险提示 业绩表现: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放缓,盈利增速稳定 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8%、1%、8%。其中,营收、PPOP增速较上半年下降2.1、2pct;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5pct。 图1:上市银行业绩增速走势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上市银行业绩增速呈现下行态势。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PPOP延续下行,盈利增速环比改善。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图2: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拆分 业绩驱动因素上:①规模扩张、拨备为主要贡献分项,且贡献度进一步走强;②非息收入贡献明显收窄;③息差、费用为主要拖累项,其中息差负向拖累进一步扩大。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单位:pct 业绩表现:国有大行、农商行相对承压,股份行、城商行表现稳健 表1:上市银行业绩增速变动情况 银行类型 营业收入增速 归母净利润增速 1H22 1-3Q22 变动(pct) 1H22 1-3Q22 变动(pct) 国有行 5.2% 2.4% -2.9 6.0% 6.5% 0.4 股份行 2.8% 1.9% -0.9 8.6% 9.4% 0.8 城商行 10.2% 10.5% 0.3 15.1% 15.6% 0.5 农商行 4.5% 2.6% -1.9 14.2% 10.9% -3.3 上市银行 4.9% 2.8% -2.1 7.9% 8.0% 0.1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三季度经营典型特征 国有大行扩表提速,贷款增速与中小银行形成反差,政策性推动信用扩张超过市场化需求; 国有大行NIM收窄超预期,后续仍有压力;资产端定价连续下行、核心负债定期化不止; 净利息收入增速持续放缓,非息表现呈现差异性,大银行受AIC抵债股权影响、中小银行以投资变现其他非息; 资本约束下,PPOP与盈利增速差走阔,信用成本下行调节盈利。 资负决定营收,资本决定盈利;零售银行估值收敛。 目录 2022年银行业经营回顾 2023年银行业经营:疫后复苏 看好银行股“亲周期”表现 风险提示 图3:预计2023年新增贷款规模22-23万亿,增速10.3-10.8% 资料来源:Wind,22Q4及以后为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 规模:202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2-23万亿,增速10.3-10.8% 预计2022年信贷增量超21万亿,增速10.9%。展望12月,零售端,缩表趋势难有显著改善,按揭早偿仍相对较高;对公端,关键变量在于政策工具配套融资落地情况。目前7400亿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项目银行参与比例较低,3.6万亿配套融资签约合同的实际提款比例也明显偏低。基于此,预计12月信贷增量同比持平,增量1.13万亿,结构延续“对公强、零售弱”格局,大行仍将发挥“头雁”作用。预计今年全年贷款增量21万亿,增速10.9%。 预计2023年新增贷款规模22-23万亿,增速10.3-10.8%。信贷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实质性缓解,但伴随疫情企稳、政策驱动、市场预期修复,信贷需求复苏节奏有望加快,明年增量规划预计初步按照不低于2022年水平进行安排,预估新增人民币贷款22~23万亿。其中: ①投放节奏:在贷款利率下行、客户竞争加剧背景下,“早投放早收益诉求更强”,预计2023年信贷节奏按照40%、25%、20%、15%安排。 ②机构特征:前期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配套资金提供比例偏低,后续伴随银行参与度提升、项目落地提款加速,政策性银行及国有大行仍将发挥“头雁”作用。且不排除明年继续安排较大规模的开发性政策性工具来稳定投资。 ③区域特征: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仍是信贷资源集中高地,区位分化行情仍将持续。 图4:预计2023年新增社融规模35+万亿,增速回升0.3百分点至10.3% 资料来源:Wind,22Q4及以后为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 规模:2023年新增社融有望超35万亿,增速10.3% 预计2022年社融增量预计33万亿,增速10%。预计12月社融同比小幅少增,增量2.2万亿,增速10%。12月社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拖累:①随着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完毕,12月委托贷款增长空间相对有限。②12月初票据延续“零利率”行情,月内票据融资规模较高,未贴现票据或维持负增长。③专项债提前批将于明年发行,考虑到去年的高基数效应,12月政府债净融资大概率缩量。 预计2023年新增社融规模有望超35万亿,增速回升0.3百分点至10.3%。其中:①表内贷款,增量大体在22万亿左右;②政府债券,假定2023年GDP增速维持在5%,赤字率为3.2%,意味着一 般公共预算限额约3.77万亿。根据过往分配规律,预计国债净融资2.85万亿,地方政府一般债为0.8万亿。2021、2022两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分别为3.65、4.15万亿,假定明年专项债额度设定为3.8万亿。2023年稳增长任务仍将依靠政府加杠杆推动,鉴于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逼近限额、央行转移支付空间有限、土地金融循环速度下滑等限制,不排除发行特别国债弥补财政收支 缺口。③非标融资,明年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加码,委托贷款增长空间尚存,同时信托贷款亦可能不再萎缩。④企业债,预计2023年企业债融资增量2.5~3万亿左右。 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今年以来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突出,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政策性驱动信贷投放的力量远大于市场化拉动力量,贷款定价震荡走低。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过12%,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 随着2023年对经济整体增长诉求的提升,央行刘国强副行长对明年货币政策表述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①“总量要够”,预计2023年降准2次,OMO、MLF可能在年初时点下调一次。2023年,在“总量要够”的基调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随着流动性短缺框架的恢复,我们预计全年可能安排两次降准,每次步长25bp。随着内外部约束的减弱,OMO、MLF可能在年初时点下调一次,对应LPR在1月存在下调可能,5YLPR降幅大于1Y,但整体利率政策调整空间相对有限。 ②“结构要准”,继续加强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领域做文章,精准 滴灌,同时配合产业政策“调结构”。相继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保交楼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 造再贷款等超过10个结构性政策工具。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旨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定向性货币政策引导银行综合施策支持产业协调发展,特定领域贷款投放显著增快。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我们预计2023年相关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延续。 预计2023年M2增速为11.3~11.5%。一方面,防疫政策优化下经济景气度回升,市场预期修复,货币贮藏需求或有所回落, 货币活化程度持续提升,存款定期化现象也将得以缓解,M2-M1剪刀差有望自8%高位水平回落。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基础不 断夯实过程中,市场融资需求有望持续转暖,信贷供需矛盾获得实质性缓解。社融增速筑底反弹,M2向社融转化进程加速,预计2023年M2-社融剪刀差逐步收窄回归1%以内。 结构:2023年基建、制造业贷款将持续发力 “强基建”:预计2023年基建中长期贷款增量或达4.58万亿,增速升至14%左右。前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投放7400亿,对应项目超过2700个,但毕竟进入冬季,施工进度偏慢,加之各地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压力大,开发性金融工具形成的配套融资存在“签约多、提款少”问 题。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关键节点,将是重大基建项目加速落地期,可期待将形成较高实物工作量。后续为稳定经济,因此不排除明年继续安排较大规模的开发性政策性工具来稳定投资,同步匹配PSL投放规模增加,预计2023年开发性金融工具形成的配套融资将有所恢复。 “增制造”:制造业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预计2023年新增5.5万亿,增速保持20%以上。我们预计,①今年四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维持5000-7000亿,全部制造业贷款新增约8000亿;②2022年制造业贷款有望新增约5万亿,同比多增超过2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3万亿;2023年,制造业贷款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预计全年新增5.5万亿,增速仍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达到2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高科技领域 图5:2023年基建中长期贷款增量或达4.58万亿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 图6:2023年制造业贷款增量或达5.5万亿 资料来源:央行、银保监会,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 制造业贷款维持更高增速,能够达到25%,从而推动全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量不低于2022年。 结构:普惠小微、绿色领域维持高增,医疗教育领域投放力度加大 普惠小微贷款:MPA考核对于普惠贷款的“两增两控”考核仍将延续执行,预计2023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为25%,新增规模6万亿左右。 绿色贷款:预计2022年绿色贷款增速可维持在40%以上,全年增量或达6.4万亿。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力度将持续加大,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激励约束制度等也有望进一步完善,预计2023年绿色领域信贷将延续高增态势,增速34%,预计新增投放规模7.5万亿,较2022年多增约1.1万亿。 医疗教育领域信贷增长有望延续改善:随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