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中泰研究晨会聚焦:电子2023年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泰研究晨会聚焦:电子2023年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2022-12-22中泰证券石***
中泰研究晨会聚焦:电子2023年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电子2023年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证券研究报告2022年12月22日 今日预览 晨报内容回顾: 欢迎关注中泰研究所订阅号 分析师:戴志锋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电话: Email: 今日重点>> 【固收】周岳:《新巴Ⅲ》如何影响债市? 【通信】陈宁玉:挖掘运营商云产业链,布局通信+新成长 【电子】王芳:2023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研究分享>> 【轻工-中顺洁柔(002511)】郭美鑫:股权激励凝聚人心,有望迎来盈利修复 今日重点 ►【固收】周岳:《新巴Ⅲ》如何影响债市?周岳|中泰固收首席 S0740520100003 《新巴Ⅲ》预计将于2023年1月1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国内银行业相关资本监管政策预计也会随之做出相应调整。本文梳理了巴塞尔协议的变迁过程,将《新巴Ⅲ》与我国现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比,结合我国银行实际情况与债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以供投资者参考。巴塞尔协议从Ⅰ到Ⅲ的修订过程,体现了统计全面、监管精细、风险吸收的修订原则,大幅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1988年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Ⅰ首次提出了最低资本要求;2004年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Ⅱ确立了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并更新了最低资本要求;2010年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Ⅲ扩大了风险覆盖范围,细化了对信用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分配,提高了模型风险识别的敏感度;2017年发布的《新巴Ⅲ》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资产计量框架,形成了多层次监管体系。在计量方法方面,《新巴Ⅲ》的计量方法向简单化、可比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模型计量风险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预计我国新规将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计量模型进行改进,引导计量方法向更先进的方向迈进,赋予银行更多的监管自主权,如信用风险采用IRB方法计量信用风险资产规模、操作风险采用新标准法替代原有的三种计量方式、市场风险引入衡量风险更为精准的ES模型替代VaR模型等。 在风险权重方面,《新巴Ⅲ》不仅扩大了风险资产类别的覆盖范围,同时也为风险资产赋予了更为灵活、细致的风险权重。《新巴Ⅲ》将信用风险资产分为14个类别,其中有8类为新增资产类别。预计我国新规将重新划分资产类别,细化各项资产的风险权重,但应当会依据我国具体市场情况来进行调整。预计风险权重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不变:全覆盖债券风险敞口等;2)上升:银行风险敞口、表外风险敞口以及次级债务、股权和其他资本工具风险敞口;3)下降: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资产风险敞口以及房地产风险敞口;4)二次分类和细化:银行风险敞口、房地产风险敞口等。 新规的落地对我国资本底线和杠杆率要求预计影响不大。资本充足率方面,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总体满足13%的资本充足率最高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可以满足,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满足该要求仍需进行一些资本补充;杠杆率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最低要求为4%,高于《新巴Ⅲ》标准。 新规的落地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新巴Ⅲ》可能通过两条主要路径对我国债市产生影响:资本充足程度和资本占用程度。中小银行专项债目前发行规模较小,加之发展时间较短,难以总结明显的发行规律,但预计新规的落地将会激活这一融资手段;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最大,但近期频发的不赎回现象反映出城农商行较大的资本压力;永续债的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主因是剩余的已批复额度逐渐被用尽,而新增批复额度大幅减少,并且预计低谷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可转债发行数量稀少,由于触发条件较高,预计新规落地后可转债不存在明显的集中发行。 银行流动性需求可能增加。为满足更高的流动性需求,普通债的长期发行需求可能上涨,长期发行规模可能增大;同业存单主要通过质押式回购补充流动性,发行量保持在10000亿元以上,在流动性要求提高的背景下,发行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大。 风险提示:1)政策变动超预期;2)数据口径偏差风险;3)债市变动超预期。摘要选自中泰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新巴Ⅲ》如何影响债市?》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2日 ►【通信】陈宁玉:挖掘运营商云产业链,布局通信+新成长陈宁玉|中泰通信首席 S0740517020004 5G建设后周期,数字基建结构性机会,看好三个通信+成长方向。通信板块全年震荡走势,指数下跌11.2%,主要受到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及疫情等宏观因素影响,板块指数好于大盘,TMT 行业中跌幅较小,主要得益于运营商与通信+新能源转型方向的超额表现。细分领域业绩分化加大,云视讯、光模块与光纤缆景气向上,连接器业绩大幅增长,而消费类场景中泛IOT模组、控制器需求短期承压,海缆受行业因素影响短期交付与确认延期,但在手订单充足。5G建设进入后周期,5G应用加速落地,提速降费影响边际减弱,运营商整体资本开支下降趋势,结构上向算力网络倾斜,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相继出台,2023年我们看好通信主线电信运营商与数字基建结构性机会,三个成长性方向:1、通信+新能源,2、通信+汽车智能化,3、军工通信,通信+新成长行情演绎将从预期到业绩兑现阶段,优选第二增长曲线规模放量的标的。 主线:运营商价值重构,数字基建结构性机会。2019年开始,提速降费影响淡化,运营商取消不限量套餐,5G逐步商用Arpu值提升,三大运营商营收利润整体开始增长,21年三大运营商营收增速创近年新高。ToB为主的新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0%-30%,22Q1-Q3移动DICT业务增长40%,电信产业数字化业务增长16.5%,联通产业互联网业务增长30%。22H1三大运营商云计算均实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预计全年合计超过千亿。22年中移动规划算力网络投资480亿,投资占比约26%,中电信产业数字化投资增加62%,中联通算力网络投资增加65%。运营商具备资源优势,在网络安全背景下云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有望重构估值。展望23年Capex或进入下降周期,投资结构向有线传输与算力网络倾斜。5G应用看好运营商与IOT,结构性看好运营商云产业链细分领域的: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和暖通设备等主力供应商。 成长方向一:通信+汽车智能化,产业链国产化加速。当前汽车是科技创新最具价值载体之一,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崛起和产业链变革的契机,国内通信电子产业链厂商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并且在成本、供应能力和品质上竞争力开始凸显。目前竞争格局,汽车电子以海外巨头占主导,自主品牌主动国产化,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持续看好与通信相关三个细分领域:汽车连接器、汽车控制器、高精度导航。今年以来,龙头公司新产品和新客户定点不断取得突破,规模效应开始体现。短期电动车销量预期低,板块股价处于低位,智能化+国产化是中长期驱动因素,龙头公司对应较大的发展空间。 成长方向二:通信+新能源:新业务放量成为主力业务。通信产业链公司通过技术拓展或者并购方式切入新能源业务,拓展业绩增长点,主要包括海缆、光伏逆变器和支架、以及储能变流器、温控和系统。海缆市场快速发展,海上风电、石油钻井平台等对海底电缆、光电复合缆的需求快速增加。国内央补退出后,海风电逐步进入平价阶段,预计明年装机规模有望翻倍。短期双30政策对装机规模预期产生干扰,中长期看风电场深远海化将提升海缆价值量。技术迭代期寡头竞争格局稳定,持续看好国内龙头成长性。光伏逆变器和跟踪支架业务将受益于欧美装机规模增长,储能也将成为基站电源供应商的重要拓展方向。科信、科华、意华等为代表的转型公司,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为主力业务,对应明年弹性较大。 成长方向三:军工通信+卫星互联网,战略性方向。现代战争国防信息化将是重点需求。美国已建成全球最先进的C4ISR,陆军信息化装备已占50%,海军、空军信息化装备占70%。我国各国防信息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后期,刚刚迈入到全面建设的第二阶段,国防信息化有较大发展空间。产业链主要包括雷达、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军工通信与军工电子五大领域。现代化战争带来更多装备信息化要求,同时提升通信数据量,军用通信设备面临周期性代际升级。高轨卫星通信发展走向成熟,低轨卫星资源稀缺,现有可容纳的数量远小于各国组网需求,出于战略性卡位等考虑国内积极布局,成立星网集团进行统筹安排。目前已启动了前期实验星相关招标,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加速。 投资策略与重点关注:我们建议围绕一个主线:数字经济新基建,三个成长性方向:通信+汽车智能化、通信+新能源、军工通信+卫星互联进行布局。重点关注:(1)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网络设备:锐捷网络、中兴通讯、紫光股份等;(3)云产业链:润泽科技、宝信软件、光环新网、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佳力图等;(4)IOT: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等;(5)汽车智能化:瑞可达、科博达、徕木股份、鼎通科技、维峰电子、闻泰科技、华测导航等;(6)光缆海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起帆电缆等。(7)通信+新能源:意华股份、科信 技术、英维克、科华数据等;(8)军工通信与卫星互联:七一二、上海瀚讯、铖昌科技、振芯科技、海格通信、中国卫通等。 风险提示:海外贸易争端悬而未决;5G投资规模及用户数发展低于预期;物联网应用发展低于预期;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系统性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情况等 摘要选自中泰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挖掘运营商云产业链,布局通信+新成长》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2日 ►【电子】王芳:2023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王芳|中泰电子首席 S0740521120002 周期有望于2023Q1见底,国产化+创新提供成长动能。1)全球半导体周期有望于2023Q1触底,静待反转:2022/9起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进入负增速阶段,该阶段通常长5-7个月,历史经验看本轮周期拐点或有望于23Q1出现,但受疫情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需求复苏延后可能导致本轮周期拐点延后出现。而从下游需求看,目前各环节仍处于去库存阶段。而从海外大厂Q4展望看,多数设计公司指引为同比负增长。2)全球层面看,各环节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基本同步:其中,制造、封测、硅片营收同比增速虽仍为正值、但明显下降。而设计环节中,射频、存储、SoC的部分公司已于2022Q3进入负增长。股价方面,海外大厂股价基本于2021/11/20-22/01见顶,部分个股早于基本面约1个月。3)大陆层面看,设备材料独立于全球周期,设计环节先于全球反应:其中,大陆设备独立于全球周期,材料、制造、封测基本与全球周期同步。设计部分板块同比收入较全球半导体提前进入负增长阶段(主要因去年国内设计公司营收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22Q2时,模拟、射频营收均已进入负增长;22Q3时,模拟、射频增速仍然为负,且MCU也进入负增速,其他设计公司增速降至4%,功率半导体增速降至14%。FPGA板块由于下游较为特殊,因此22Q3仍保持40%的高速增长。股价方面,2021/11为小幅反弹,但股价远低于2021/7月股价高点。 周期见底有望率先反转叠加国产替代空间弹性,看好半导体设计及被动板块。2021年中国是全球半导体第一大市场,但整体自给率不到20%,剔除海外厂商在华建厂的产值贡献外,国产IC厂商自给率仅为6.6%,被动元件整体自给率约为20%,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认为,高需求低自给率背景下的国产替代强alpha仍是国产半导体及被动元件投资的长期逻辑。 (1)从周期看,半导体设计处于产业链下游,与终端价格绑定较深,在上游成本松动、下游需求缓解预期下,2023年有望率先触底反弹;被动元件虽不属于半导体,但其与半导体周期重合度高,被动元件目前价格、库存均已处于底部,预计2023Q2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2)从替代空间看,半导体下游最大细分市场为IC设计,其中数字、模拟、存储赛道空间大,国产化率低,成长空间广阔;被动元件行业当前MLCC、电感等行业国产化率低,国内厂商积极布局且已具备一定竞争力,预计分来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因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