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2023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3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2022-12-22王芳、杨旭、赵晗泥、李雪峰、游凡、张琼、刘博文中泰证券小***
2023年度策略:周期将见底,国产正当时

周期有望于2023Q1见底,国产化+创新提供成长动能。1)全球半导体周期有望于2023Q1触底,静待反转:2022/9起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进入负增速阶段,该阶段通常长5-7个月,历史经验看本轮周期拐点或有望于23Q1出现,但受疫情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需求复苏延后可能导致本轮周期拐点延后出现。而从下游需求看,目前各环节仍处于去库存阶段。而从海外大厂Q4展望看,多数设计公司指引为同比负增长。2)全球层面看,各环节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基本同步:其中,制造、封测、硅片营收同比增速虽仍为正值、但明显下降。而设计环节中,射频、存储、SoC的部分公司已于2022Q3进入负增长。股价方面,海外大厂股价基本于2021/11/20-22/01见顶,部分个股早于基本面约1个月。3)大陆层面看,设备材料独立于全球周期,设计环节先于全球反应:其中,大陆设备独立于全球周期,材料、制造、封测基本与全球周期同步。设计部分板块同比收入较全球半导体提前进入负增长阶段(主要因去年国内设计公司营收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22Q2时,模拟、射频营收均已进入负增长;22Q3时,模拟、射频增速仍然为负,且MCU也进入负增速,其他设计公司增速降至4%,功率半导体增速降至14%。FPGA板块由于下游较为特殊,因此22Q3仍保持40%的高速增长。股价方面,2021/11为小幅反弹,但股价远低于2021/7月股价高点。 周期见底有望率先反转叠加国产替代空间弹性,看好半导体设计及被动板块。2021年中国是全球半导体第一大市场,但整体自给率不到20%,剔除海外厂商在华建厂的产值贡献外,国产IC厂商自给率仅为6.6%,被动元件整体自给率约为20%,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认为,高需求低自给率背景下的国产替代强alpha仍是国产半导体及被动元件投资的长期逻辑。(1)从周期看,半导体设计处于产业链下游,与终端价格绑定较深,在上游成本松动、下游需求缓解预期下,2023年有望率先触底反弹;被动元件虽不属于半导体,但其与半导体周期重合度高,被动元件目前价格、库存均已处于底部,预计2023Q2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2)从替代空间看,半导体下游最大细分市场为IC设计,其中数字、模拟、存储赛道空间大,国产化率低,成长空间广阔;被动元件行业当前MLCC、电感等行业国产化率低,国内厂商积极布局且已具备一定竞争力,预计分来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因此我们看好半导体设计及被动板块在2023年的率先周期触底反转,而低自给率、大市场规模也将打开其未来的长期增长空间。 1)设备:按剩余可替代的空间来排序,刻蚀、薄膜沉积、光刻、量测为空间最大的四大环节。我们根据潜在的国产替代空间进行排序,按照2021年的国产化率测算,刻蚀设备潜在替代空间为47亿美元、薄膜沉积设备潜在替代空间为42亿美元、光刻设备潜在替代空间为31亿美元,量测对应空间为24亿美元,其他如清洗、离子注入、涂胶显影、CMP各自的国产替代空间分别为12/8/6/5亿美元。2)零部件:大陆设备零部件市场接近150亿美金,国产厂商渗透率低,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2021年大陆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142亿美金,但国产化率低,只有石英件、气体喷淋头、边缘环等国产化率超10%,其余的国产化程度都比较低,国内设备厂商主要从海外采购。 大陆主要的半导体零部件厂商中,仅富创精密是较为纯粹的半导体零部件供应商,其他厂商下游覆盖领域广泛,但整体渗透率低,在本土化需求迫切的情况下,国产零部件导入速度明显加快,零部件厂商收入迎来快速增长。3)材料:国产替代作为材料板块最强alpha,目前各环节陆续实现从0到1突破,国产厂商进入高速成长通道,具有长期配臵价值。从细分赛道看,各环节进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部分领域已实现较好国产化,但先进材料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关注12寸大硅片、光刻胶、CMP抛光等高端材料领域龙头厂商。4)Chiplet:在先进制程受限大背景下,Chiplet技术是中国大陆芯片突破的必由之路。Chiplet是将一类满足特定功能、制程/工艺不一定相同的die(裸片),通过die-to-die内部互联技术实现多个模块芯片与底层基础芯片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芯片,其优势在于:1)提升晶圆良率——单颗die面积缩小,整片晶圆良率提升;2)提升芯片性能——Chiplet技术可堆叠多颗芯片,实现算力提升。 相对应地,Chiplet作为新的封装形式,带来封测、ABF载板、测试设备的新增需求,相关标的有望受益。 汽车电子长期创新方向,智能化创造持续增长点。2022年1-10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渗透率突破10%拐点达到13%,国内渗透率则达到24%。电动化加速渗透,其中随着车企加速布局800V电控系统解决“里程焦虑“,以及特斯拉Model 3开创性引入碳化硅MOSFET后,车载SiC器件放量增长可期,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6亿美元,2026年有望达46亿美元,CAGR达30.2%。与此同时,智能化持续升级迭代,预计全球L2及以上车型渗透率将从2021年的18%提升至2030年的86%,L3+级智能车渗透率将由2022年的1%上升至2030年的56%,由此带来CIS、SOC、MCU、存储等各类车规半导体,以及摄像头、激光雷达、AR-HUD等多类车载光学零组件的需求增长。据Omdia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美元,2021-25年CAGR达15%。在目前海外半导体龙头主导的背景下,国内供应链厂商迎来广阔替代空间。 投资建议: 周期:1)设计:圣邦股份、兆易创新、纳芯微、韦尔股份、瑞芯微、晶晨股份、中颖电子、北京君正、复旦微电、安路科技、澜起科技、聚辰股份;2)被动:顺络电子、三环集团、洁美科技。 国产化:1)设备:拓荆科技、精测电子、万业企业、芯源微、盛美上海、华海清科、中微公司、北方华创;2)材料: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沪硅产业、立昂微、彤程新材、华懋科技;3)零部件:富创精密、新莱应材、江丰电子;4)chiplet:兴森科技、通富微电、长川科技、华峰测控。 创新:1)SiC:天岳先进、中瓷电子、三安光电;2)汽车电子:韦尔股份、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永新光学、长光华芯、水晶光电、隆利科技等。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风险、产品瓶颈束缚风险、大陆厂商技术进步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报告中各行业相关业绩增速测算未剔除负值影响,计算结果存在与实际情况偏差的风险、行业数据或因存在主观筛选导致与行业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风险。 一、周期有望于2023Q1见底,国产化+创新提供成长动能 1.1全球半导体周期有望于2023Q1触底,静待反转 全球半导体产业大市场、强周期性: 1)市场规模: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5531亿美金,同比+26%,WSTS预计2022年将继续增长,市场规模为5800亿美金,同比+4%,2023年市场规模为5570亿美金,同比-4%。 2)周期性:从1978年开始,全球半导体产业历经11轮周期,从2019年开始处于第12轮周期,目前处于下行阶段,近几轮周期通常持续3-4年。 图表1: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强周期属性(亿美金) 半导体周期主要受需求驱动,目前看下游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半导体的下游中,通信+计算机占到60%以上。 1)服务器:基本与半导体周期一致,某些周期存在提前或延迟。 2)PC:与半导体周期基本同步,2020Q2~2021Q2受疫情居家办公影响,同比销量大增,对该轮周期驱动力较强。 3)手机:16年以前与半导体周期基本一致,对周期的驱动性较强。2016年以后,手机进入零增速+微创新时代,对半导体的需求驱动力减弱,因此与半导体周期的相关性弱化。但因手机基数大,故22Q1开始下行周期中,手机疲软对周期影响明显。 图表2:通信+计算机占到半导体总需求的60% 图表3:服务器周期基本与半导体周期一致(季度) 图表4:PC周期基本与半导体周期一致(季度) 图表5:智能机周期基本与半导体周期一致(季度) 因疫情扰乱供需节奏,本轮周期“缺芯”时间明显拉长。 1)供给端,2020年初疫情在全球蔓延,代工厂、封测厂生产及扩产都受到了影响。需求端,车企低估了新能源汽车需求,在制造端排产量小于实际需求,后期要求加单后导致发生挤兑。本轮向上周期由此开启。 2)在我们统计的2000年以来的6轮周期中,有3轮周期中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0%,但前两次周期中满产状态仅维持一个季度,而本次周期中持续了21Q1-22Q2 6个季度。 图表6:本轮周期产能利用率达100%的持续时间更长 2022/9进入负增速阶段,历史经验看该阶段通常长5-7个月 1)2019/8上行周期起点。2019/7为周期增速底部,此后进入增速上行周期,并于2020/2月增速回到正增长;股价提前2个月反应,即从2019/4月开始上涨。 2)2022/3下行周期起点。2022/2增速达到本轮上行周期高点,股价基本同步反应,于2022/1到达顶点。 其中1轮周期中该阶段不存在,1轮周期中该阶段为10个月,其他4轮周期中为6-7个月,根据历史周期性规律判断,本轮周期拐点或有望于23Q1出现。但受疫情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需求复苏延后可能导致本轮周期拐点延后出现。 图表7:历年周期总结表 图表8: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速与股价基本同步 除复盘历史,我们也重点跟踪存储价格走势,以期跟踪全球半导体周期变化。 存储是半导体第二大细分品牌,周期波动性最强。1)市场规模:2021/2020/2019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为1534/1175/1064亿美金,占半导体规模的比例为28%/27%/26%,是全球第二大细分品类。2)周期波动:存储的周期性与全球半导体整体周期性走势一致,但波动性远大于其他细分品类。 图表9:存储是半导体第二大细分品类 图表10:存储的周期波动性最强 全球DRAM或Flash市场价格分为合约价和现货价,价格反映景气变化。1)合约价:Contract Price,大客户,价格按照协议合约走,月度议价,不受期间价格波动影响,占比约90%。2)现货价:Spot Price,反应当前市场供需情况,价格波动比合约价更剧烈,占比约10%。 图表11:存储市场分为现货和合约 存储价格与全球半导体周期高度相关,目前存储价格仍处于下行区间,存储在半导体中占比大、周期性强,存储价格与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额高度相关。我们定期跟踪存储价格,截至2022年11月30日,DDR4合约价、现货价均创历史新低,DRAM整体跌幅较10月收窄,但仍处于下行通道。 图表12:DRAM合约价(美元)与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yoy(右轴) 图表13:DRAM现货价(美元)与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yoy(右轴) 海外存储厂商展望23H2景气复苏,三星周期低点逆势投资。海外存储厂商预期库存23H1改善,需求有望23Q2开始回温,23H2景气复苏。 海外存储厂商中仅三星逆周期投资,美光、海力士、华邦、旺宏均削减明年资本开支、减少产能、延缓扩产等举措。 图表14:海外存储厂商三季报业绩下滑,展望2 3H2 需求回温 海外大厂景气度展望:Q4多数设计公司指引为同比负增长 1)设计:设计板块中,仅MCU板块Q4指引同比正增长,其他设计板块(数字、存储、射频、模拟、功率)均延续22Q3的负增速。 2)材料、设备、制造、封测环节Q4展望增速仍为正增长。 图表15:海外大厂业绩及预期 1.2全球层面看,各环节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基本同步 从各环节看,设计公司普遍22Q3进入负增长。从全球层面看,各环节周期基本同步。其中,制造、封测、硅片营收同比增速虽仍为正值、但明显下降。而设计环节中,射频、存储、SoC的部分公司已于2022Q3进入负增长。 图表16: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与各环节营收同比增速 1)制造、封测、硅片环节: 制造、封测、硅片营收基本与全球半导体营收同步。目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