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2023年度策略(整车篇):电动智能加速,把握结构性机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3年度策略(整车篇):电动智能加速,把握结构性机会

2022-12-21丁逸朦、刘伟、马润玮国盛证券杨***
2023年度策略(整车篇):电动智能加速,把握结构性机会

行业迈入成熟期,结构性变化是主线:中长期维度,我国汽车市场的普及 红利期已过,行业已于2017-2019年完成增速换挡,产业链经历存量竞 争洗礼,开始步入成熟期。未来电动智能仍将是主线,结构性机会凸显: 1)电动化:行业渗透率迈过增速拐点,车企新平台、强车型支撑行业持 续成长,展望未来,行业有望复刻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竞争加剧的背景 下,自主品牌高性价比的大单品有望强势胜出,龙头公司跑出概率大;2) 智能化:特斯拉领衔,新势力、传统车企加速跟进,目前行业OTA、域控 制架构已进入普及期,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服务和内容收费开始落地,有 望为车企贡献稳定现金流,打开估值向上空间。 复盘2022年,外部扰动不断+政策支持超预期:2021年初起,行业受 缺芯、原材料涨价、疫情反复、俄乌冲突、限电等反复影响,产销量在4- 5月进入低谷,而后随着中央购置税减免及地方刺激政策的超预期推出, 行业表现强势。根据测算,我们预计本轮购置税减免,主要用于回填疫情 扰动的销量损失,超额刺激销量在80万辆左右,对2023年底的透支效 应有限。四季度起,随着政策逐渐进入尾声,自主品牌的车型竞争力更为 强势,渠道库存表现显著好于合资品牌,预计年底冲量潜力更为充足。 展望2023年,预计燃油车承压,新能源和出口贡献主要增量:我们预计 行业2023年销量表现好于上轮购置税政策末期(2017-2018年)水平, 主要受益于:1)本轮减免政策透支效应有限;2)新能源主力车型换代周 期,优质车型仍将密集推出;3)出口有望带来增量市场;4)疫情影响弱 化,内需潜力有望释放。中性条件下,预计2023年销量2398万辆,同 比+2%。景气度受2022年基数及政策实施节奏的影响,预计2023年 Q1为行业低谷,Q2销量有望实现同环比高增,Q3起同比增速预计有所 承压,Q4同环比或均有压力。 建议关注:把握板块节奏,布局新能源车型强势,出口抢得先手的整车龙 头,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理想汽车、赛力斯。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或不及预期、供应链短缺及原材料涨价影响、政策施 行或不及预期、新车发布不及预期、测算或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风险。 一、产业进入成熟期,结构性变化是主线 1.1产业进入成熟期,自主品牌强势崛起 中国增速换挡,全球汽车市场2018年起逐步进入存量时代。根据Marklines数据,全球汽车市场主要由中国、美国及西欧地区贡献(2021年销量合计占比68%),其中中国是近几年全球增量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2018年)、欧洲(2019年)、美国(2018年)的销量陆续见顶,全球汽车市场迈入存量时代。以增速而言,东盟、印度等地区仍处于汽车普及阶段,且经济发展较快,未来有望维持较高的销量增速。 图表1:全球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速(万辆) 图表2:欧洲/美国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速(万辆) 图表3:亚洲各主要地区销量同比增速 图表4:大洋洲/欧洲各主要地区销量同比增速 图表5:美洲各主要地区销量同比增速 图表6:中东/非洲地区销量同比增速 图表7:2018年各主要地区销量占比 图表8:2021年各主要地区销量占比 对于国内市场,经历2017-2019年间增速换挡,产业链已进入成熟期:2009-2016年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黄金期,汽车普及率低,行业需求旺盛,2017年起,随着第二轮购置税政策进入后期(7.5%),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破百,行业逐步进入换挡期,车企及零部件间竞争加剧,汽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展望未来,我国汽车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大幅低于美国(837辆/千人)等发达国家,城镇/农村每百户汽车保有量仅50/30辆,行业中长期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图表9:国内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速(万辆) 图表10:国内农村及城市机动车每百户保有量(辆) 图表11:国内千人驾驶员及汽车保有量(辆/千人) 行业经历2018整年的销量滑坡与库存消化,同比增速在2019年Q1筑底企稳,逐步进入一轮复苏周期。2021年Q3以来,由于芯片断供的影响持续发酵,国内整车销量有所承压,叠加市场担忧次轮复苏周期进入尾声,乘用车及零部件板块均有所回调,直至2022年Q2,由于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板块基本面触底,2022年6月购置税减免政策出台后,产销全面复苏,板块表现强势。 图表12:2017-2022年,行业换挡及成熟期复盘 自主品牌经历国内竞争洗礼,品牌实力显著增长,近几年车型强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根据我们统计的汽车之家数据,头部自主品牌新车上市积极,当年上市的新车/改款数量,在2019-2022年间,稳定在58款左右,较2015-2018年区间(32-43款)提升显著。 并且新车入门款指导价也持续上行,销量结构持续改善。 图表13:各自主品牌历年上市新车/改款,车型数量汇总(款) 图表14:各自主品牌历年上市新车/改款,入门款平均指导价(万元) 图表15:各自主品牌历年上市新车/改款,分品牌车型数量汇总(款) 图表16:各自主品牌历年上市新车/改款,分品牌入门款平均指导价(万元) 图表17:换购、增购比例持续上行,有利于车企ASP进一步提升 与强车型周期对应,国内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高。根据中汽协数据,国内自主品牌市占率 2022M1 -M11市占率达49%,而在零售端,根据乘联会数据,1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3.4%,同比增长7.1P Ct ;1-11月累计份额47%,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6.3P Ct ,市场份额表现强势。展望2023,行业总量平稳的背景下,头部自主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表18:国内乘用车分车系市占率 图表19:长安汽车集团销量及同比(万辆) 图表20:吉利汽车集团销量及同比(万辆) 图表21:长城汽车集团销量及同比(万辆) 图表22:比亚迪销量及同比(万辆) 1.2电动化提速,大单品逐渐跑出 2012年到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从12.5万辆增长到675万辆,复合增速48.6%,渗透率从0.2%提升至8.3%。分市场看,中国和欧洲是主要销售地区。2021年,欧洲、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233.2万辆和339.6万辆,合计贡献超80%,渗透率分别为17.0%、13.3%,同比2020年提升显著。 图表23: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图表24:2020-2021年全球分地区新能源车渗透率 2022年前10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775.1万辆,同比+61.0%;10月单月销量93.2万辆,同比+55%。分国别来看,挪威在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排名第一,维持在60%-80%之间;其余主要国家基本都在40%以下。 图表25:全球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及增速(万辆,%) 图表26:各国月度新能源车渗透率(%) 2021年,分车企:全球新能源车销量TOP3是特斯拉、比亚迪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分别为93.6万辆、59.4万辆和45.6万辆,市占率分别为14.4%、9.1%和7.0%。 分车型:TOP3分别是Model3、五菱宏光MINIEV以及ModelY,销量分别为50.1万辆、42.4万辆和41.1万辆,市占率分为7.7%、6.5%和6.3%。 图表27: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品牌销量排名Top10 图表28: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车型销量排名Top10 2022年前10月,分车企:全球新能源车销量TOP3是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分别为139.3万辆、98.9辆、40.1万辆,市占率分别为18.0%、12.8%、5.2%。 分车型:TOP3分别是Model Y、Model3、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分别为56.9万辆、36.5万辆、35.8万辆,市占率分为7.3%、4.7%、4.6%。 图表29: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品牌销量排名Top10 图表30: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车型销量排名Top10 各车企强开启车周期,驱动新能源市场高增。传统车企积极转型,纷纷布局新能源车平台。各品牌的智能驾驶平台、纯电平台自2017年开始陆续发布,比亚迪、长城、奇瑞、长安、吉利等头部自主的新一代混动平台,均于2022年开始放量。 图表31:车企纯电平台发布时间 复盘智能手机。2011-2022年9月,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从15.8%提升至94.8%,最高曾到98.8%。依托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苹果、三星、小米、华为、Vivo等优质品牌逐渐跑出,快速迭代分占市场,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行业格局。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5亿部,其中三星出货量2.7亿部,占比20%,排行第一;Apple出货量2.4亿部紧随其后,市占率约为17.4%。 图表3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台) 图表33:国内智能手机龙头市占率 图表34:全球智能手机龙头市场份额 不同于SUV,新能源车渗透率天花板更高,大单品逐渐跑出。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渗透开始加速,到2022年9月,渗透率提升至27.4%。特斯拉、比亚迪强势领跑,新势力加速追赶。分车型看,Model 3、ModelY、海豹等已展现大单品潜力。 图表35:SUV及新能源车渗透率 图表36:新能源龙头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图表37:爆款车型销量(辆) 1.3业务模式变革,软件定义汽车 传统车企的业务核心在硬件制造,发动机、底盘和变速器三大部件决定了竞争壁垒和盈利差距。随着硬件标准化推进,在同一价格带下,不同车型的硬件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推动行业转向软件开发和技术迭代从而推动硬件的升级。主机厂给汽车配备性能超前的硬件,再通过OTA进行远程软件管理和升级,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逐步解锁功能创造营收。 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架构简单一些,造车难度略减,特斯拉和新势力带头提升整车智能化配置,传统车企陆续跟上,造车模式进入“硬件制造+软件智能”阶段。根据麦肯锡数据,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技术重视程度较高,且对自动驾驶功能有买单意愿。 图表38:消费者重视智能汽车技术 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面临算力、通讯效率以及线束成本方面的挑战,并且传统汽车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过于复杂,难以快速迭代升级。特斯拉引领架构变革,率先实现区域控制器集成。特斯拉最新搭载在Model3上的电子电气架构主要包括中央计算模块CCM、前/左/右车身控制器BCM。 图表39:特斯拉率先实现区域控制器集成 图表40:特斯拉实现中央计算和三个区域域控制器架构 从2012年特斯拉首次推出OTA(Over-the-air)至今,ModelS到ModelY都具备整车OTA能力。特斯拉车主可以通过OTA对应用系统、车载娱乐系统、动力系统、底盘域、自动驾驶等实现远程升级。特斯拉早期OTA升级主要聚焦在人机交互、导航以及智能网联。2016年特斯拉通过V7.0版本正式推出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含自动泊车、辅助转向、自动辅助变道等功能。后续升级中,特斯拉不断优化自动驾驶功能,同时进一步拓展车内信息娱乐功能。 图表41:特斯拉OTA升级历程 2015年,特斯拉首次推出FSD系统时价格为2500美元,而经过2022年9月5日最新一轮涨价后,目前价格已达1.5万美元。截止2022AI DAY,FSD Beta已经迭代至10.69.2.2版本,测试人数来到16万,马斯克预计2022年底将能向全球用户推出FSD。 图表42:特斯拉FSD多次涨价 2021年AI日,特斯拉展示首款AI训练芯片Dojo D1,以及基于该芯片构建的完整Dojo集群ExaPOD,可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对大量视频数据进行标注和训练,对数据进行超高效率计算,帮助特斯拉Autopilot不断进化的同时大幅提升训练效率减少成本,最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图表43:特斯拉FSDBeta进展 图表44:特斯拉基于英伟达GPU的大型超算中心 2022AIDAY,Autopilot负责人Ashok分享了特斯拉在感知、规划、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