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穿越周期,寻找α向上的智能电动增量赛道 汽车行业2023年度策略报告 2022年12月17日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 投资策略报告汽车行业投资评级看好上次评级看好陆嘉敏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执业编号:S1500522060001联系电话:13816900611邮箱:lujiamin@cindasc.com王欢汽车行业分析师执业编号:S1500522100003联系电话:18643122434邮箱:wanghuan@cindasc.com 曹子杰汽车行业研究助理联系电话:13522702936邮箱:caozijie@cindasc.com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CINDASECURITIESCO.,LTD 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9号院1号楼邮编:100031 汽车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穿越周期,寻找α向上的智能电动增量赛道 2022年12月17日 本期内容提要: 2022年回顾:疫情短期冲击,供需企稳向好,总量长期仍有向上空间。总量维度来看,2022年行业分别经历疫情冲击触底(1~5月)、政策刺激回升(6~9月)再到疫情散发需求转弱(10~12月)三个阶段,增速呈现触底回升后再放缓走势,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2700万辆,同比+3%。长期来看,考虑到我国当前较低的汽车保有水平,我们认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拉动下,中国车市总量长期仍有一定向上增长空间,中短期难言见顶。结构维度来看,2022年中国车市呈现三个明显特征:1)能源结构加速切换:电动对燃油的加速替代,电动车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2)乘用车受政策扰动前低后高:购置税优惠政策刺激下乘用车销量增速快速上行,提振明显;3)商用车周期底部企稳回升:商用车最差时刻已逐步过去,正迎来拐点向上。估值维度来看,汽车板块估值接近历史三年平均值,电动智能变革加持下,我们看好未来板块估值中枢持续抬升。 2023年展望:行业“危”“机”并存,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2023年行业面临不确定性较多,政策端来看,新能源车补贴退出、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或退坡,政策刺激力度减弱;供给端来看,疫情反复,新增确诊病例数不断增加,或对汽车产业链供给及运输形成一定压力,且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或对企业成本管控带来一定影响;需求端来看,刺激政策退出、疫情扩散或短期抑制部分乘用车需求,减弱汽车消费复苏弹性。2023年面对汽车行业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建议更多关注其中的确定性趋势,挖掘投资机会:1)“新能源”对“旧能源”的替代趋势:新能源车仍处于渗透率S型曲线上升期,优质车型供给增多,同时混动蓬勃发展;2)汽车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的升级趋势:智能化在政策端和供给端双重发力,激光雷达等感知硬件成本大幅下探,助推高阶智能驾驶快速普及;3)自主品牌整车从“国内”走向“海外”的全球化趋势:自主品牌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国内份额提升,出口增长明显,有望加速走向海外;4)零部件供应体系从“金字塔”到“扁平化”的国产替代趋势:传统的金字塔式多级供应链体系正在向扁平化的多主体协同模式转变,在自主品牌份额提升的背景下更有利于本土零部件厂商崛起。 乘用车投资逻辑:从“新车周期+技术储备”出发,把握自主品牌龙头,关注混动、出口、智能化三条主线。新车周期维度:分车企看比亚迪、吉利、蔚来、大众新车型较多,整体看自主品牌整体的新车规划最多,有望在2023年取得较好的表现;技术储备维度:比亚迪和丰田混动技术较为领先,特斯拉和新势力车企纯电技术较为成熟;智能化方面,各车企都有相应布局但并未形成特别具有体系的智能化品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加,智能化配置有望成为更重要的卖点。 零部件投资逻辑:从“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出发,按【单车价值量】 +【渗透率】+【国产化率】共振向上,精选汽车零部件优质赛道。2023年零部件标的优选可以穿越周期的高成长赛道。市场空间角度:以价和量来衡量,主要把握电动智能化趋势下“单车价值量”和“渗透率”可持续提升的成长赛道。我们认为该角度下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于汽车电动智能化带来的增量零部件,以及可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品类扩张。竞争格局角度:以“国产化率”来衡量,关注现阶段国产化率较低且外资/合资集中度较高,基于本土零部件企业技术及产品逐步成熟、响应速度更快、成本优势更强,以及车企供应链可控、日德美系供应商或随其绑定主机厂销量下滑逐步出清等因素考虑,本土零部件厂商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获取市场份额。综合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我们主要推荐 【线控底盘、线束线缆、智能座舱、一体压铸、电驱动】等高成长优质赛道。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核心是在行业β或放缓的背景下,寻找智能电动变革下,α向上且确定性较高的赛道及标的: 1)整车从新车周期+技术储备角度出发关注自主品牌龙头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新势力【蔚来、理想、零跑、小鹏】等。 2)零部件把握智能电动核心增量零部件赛道:把握技术升级趋势,按 【单车价值量】+【渗透率】+【国产化率】三维度筛选,现阶段重点看好【线控底盘、线束线缆、智能座舱、一体压铸、电驱动】等高成长高弹性赛道。①线控底盘【伯特利、中鼎股份、保隆科技、拓普集团、耐世特】等;②线束线缆【卡倍亿、沪光股份】等;③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常熟汽饰、华阳集团】;④一体化压铸【文灿股份、广东鸿图、爱柯迪、旭升集团】;⑤电驱动【英搏尔、欣锐科技】等。 风险因素:国内外疫情反复、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车市需求承压、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补贴退出导致新能源渗透率增长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安全风险及关键部件成本因素或导致智能化落地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等。 目录 一、2022年汽车行业回顾:疫情短期冲击,供需企稳向好8 1.1销量复盘:疫情扰动销量,政策助力+供给恢复驱动销量回升8 1.1.1总量维度:销量尚未见顶,长期仍有向上空间8 1.1.2结构维度:电动对燃油替代加速;乘用车前低后高,商用车逐步企稳11 1.1.3新能源汽车销量复盘:迈过S型增长曲线拐点,渗透率继续提升12 1.1.4乘用车销量复盘:购置税优惠+新能源快速增长,乘用车市场恢复高增速14 1.1.5商用车销量复盘:最差时点已过,需求逐步企稳回升15 1.2行情复盘:板块估值或已至低位,中长期配置时点显现16 1.2.1指数复盘:伴随销量波动明显16 1.2.2个股涨幅复盘:少数客车个股与零部件板块表现较好17 1.2.3板块估值复盘:估值短期见底,长期有望随电动、智能化趋势上升17 二、2023年展望:“危”“机”并存,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19 2.1危:政策端补贴退坡,供需两端面双重压力19 2.1.1供给端:疫情影响供应链稳定性,原材料价格影响成本19 2.1.2政策端: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及新能源车补贴退出21 2.1.3需求端: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速下行或致需求承压22 2.2机:关注汽车产业确定性趋势,挖掘投资机会23 2.2.1电动化:“新能源”对“旧能源”的替代趋势23 2.2.2智能化:汽车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的升级趋势29 2.2.3整车:自主品牌从“国内”走向“海外”的全球化趋势32 2.2.4零部件:供应体系从“金字塔”到“扁平化”的国产替代趋势34 三、投资选择:寻找α向上的赛道及标的36 3.1乘用车:“新车周期+技术储备”寻找整车龙头36 3.1.1比亚迪40 3.1.2吉利汽车41 3.1.3长安汽车43 3.1.4长城汽车44 3.1.5广汽集团46 3.1.6上汽集团48 3.2零部件:从“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出发,筛选高成长优质赛道穿越周期50 3.2.1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之基,渗透拐点已至52 3.2.2线束线缆:汽车的血管与神经,迎智能电动升级大机遇54 3.2.3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先锋,千亿蓝海国产化加速56 3.2.4一体压铸:一体压铸新趋势,汽车制造大变革58 3.2.5电驱动:电动车核心部件,尽享电动化红利61 四、投资标的梳理63 4.1比亚迪63 4.2卡倍亿64 4.3伯特利65 4.4保隆科技66 4.5拓普集团68 4.6中鼎股份69 4.7文灿股份70 4.8爱柯迪71 4.9英搏尔72 五、投资建议74 六、风险因素74 表目录 表1:2021年世界各国人口、公路、汽车数据对比11 表2:2022年汽车各子板块个股涨幅榜前十(截止2022年12月16日)17 表3:各车企L2/L2+级别自动驾驶规划与布局29 表4:近3年智能汽车相关政策梳理31 表5:自主品牌电动化技术对比37 表6:特斯拉&新势力电动化技术对比37 表7:外资品牌电动化技术对比38 表8:2004-2022年前10月我国主要厂商乘用车市占率(%)39 表9:2022年比亚迪重要新车(续航里程:km)40 表10:2022年吉利重要新车(续航里程:km)42 表11:2022年长安重要新车(续航里程:km)43 表12:2022年长城重要新车型(续航里程:km)45 表13:2022年广汽重要新车型(续航里程:km)47 表14:2022年上汽重要新车型(续航里程:km)49 表15:部分汽车零部件赛道市场空间与竞争格局情况51 表16:2021-2025年我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预测53 表17:2021-2022年中国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份额53 表18:汽车线缆产品55 表19:传统座舱产品及智能座舱典型产品(价格:元)57 表20:智能座舱细分部件的国内外厂商58 表21:国内一体化压铸部件市场空间测算59 表22:保隆科技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定点情况(部分)67 表23:拓普集团定增资金用途(万元)68 图目录 图1:2005-2022年1-11月汽车总销量(万辆)及增速(%)8 图2:2021-2022年11月月度汽车销量(万辆)与增速(%)9 图3:1980-2020年德国劳动力人口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汽车销量9 图4:1985-2020年日本劳动力人口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汽车销量9 图5:1980-2020年美国劳动力人口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汽车销量10 图6:2000-2020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汽车销量10 图7:千人汽车保有量(辆)国际对比10 图8:2015-2022年1-11月新旧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及增速(%)11 图9:2015-2022年1-11月新旧能源车型渗透率(%)11 图10:2015-2022年1-11月乘用车/商用车销量占比(%)12 图11:2015-2022年1-11月乘用车分车型销量占比(%)12 图12:2022年1-11月商用车分车型销量占比(%)12 图13:2021-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万辆)及增速(%)13 图14:2015-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及增速(%)13 图15:2015-2022年1-11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万辆)及增速(%)13 图16:2005-2022年1-11月乘用车销量(万辆)及增速(%)14 图17:2005-2022年1-11月轿车销量(万辆)及增速(%)14 图18:2005-2022年1-11月SUV销量(万辆)及增速(%)14 图19:2005-2022年1-11月MPV销量(万辆)及增速(%)14 图20:2005-2022年1-11月商用车销量(万辆)及增速(%)15 图21:2005-2022年1-11月客车、货车销量(万辆)及增速(%)15 图22:2015-2022年1-11月中国商用车出口量(万辆)及增速(%)15 图23:2020-2022年汽车指数与月度销量走势(截止2022年12月16日)16 图24:中信一级行业2022年度涨跌幅(%,截止2022年12月16日)16 图25:汽车行业子板块2022年度涨跌幅(%,截止2022年12月16日)17 图26:近三年汽车(中信)PE走势、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