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牵头组织编写,作为“推进零售业减少食物浪费-余量食物捐赠开拓者计划”项目主要产出成果之一,得到来自企业、科研院校及相关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特别鸣谢 感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博士生张驰和博士生陈成为本指南编写做出的贡献。 感谢以下专家在指南编制过程中提供指导和支持:刘晓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冰绿洲盛食社(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 高思IVL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办公室代表 付晓天WRI世界自然资源研究所中国食物与自然资源部部门主任李蜚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中国区副主任 感谢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圆桌及超市委员会、便利店委员会等部分委员企业支持本指南编写,参与调研及案例经验分享,他们是: 沃尔玛中国、见福便利店、奥乐齐(中国)、百胜中国、好特卖、首航国力、湖北雅斯、欧亚超市、广东嘉荣、潍坊佳乐家、北京华冠、联家超市、中百仓储、贵州合力、易初莲花、西亚超市、生鲜传奇等。 关于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认可余量食物捐赠理念并自愿参与捐赠实施的组织,包括零售企业(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第三方公益机构(如公益基金会、慈善机构、公益性民非机构等)及其二级合作机构等。 本指南目标 ■帮助企业了解余量食物概念和食品循环再利用的多元解决方案,认识开展余量食物捐赠行动的可行性,确保物尽其用以发挥食物最大价值; ■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余量食物捐赠机会,激发企业自愿参与余量食物捐赠的内生动力; ■为企业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流程,用于制定和管理余量食物捐赠的有效策略,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捐赠机制,实施标准化的流程,提高风险管理可控性,降低操作成本; ■提高不同企业和合作机构之间在余量食物捐赠流程上的一致性和透明度。 说明 此版本为指南首次发布,后续将根据最新的政策法规要求、国内外行业实践案例新成果、新经验,以及相关管理标准工具和方法的完善与研究,进行年度检查并定期更新指南内容。本指南的制定以引领性、科学性、实操性为原则,致力于提供尽可能完整、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不恰当之处敬请指正。 目录 引言7 一、术语和定义1 二、余量食物捐赠实施原则1 三、余量食物捐赠模式及场景2 模式一:集中捐赠(大循环式)2 模式二:分散捐赠(小循环式)4 四、余量食物捐赠实施的六大关键步骤6 第一步:识别余量食物捐赠机会6 第二步:确立捐赠模式及目标8 第三步:选择合作伙伴8 第四步:制定并改善流程11 第五步:衡量与评价12 第六步:消费者意识倡导12 附录14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倡导绿色消费,杜绝食品浪费行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只限于倡导“光盘行动”,更是强化和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意识的迫切需要,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社会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提出: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科学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中,特别提出促进食品合理利用,并强调要“建立食品捐赠需求对接机制。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等,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向有关社会组织、福利机构、救助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捐赠食品”。如今,伴随国家相关法规政策陆续出台,从原材料生产、食品加工、分销、消费的不同环节中,各主体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打破消费和浪费之间的界限,从传统的“资源获取-使用-丢弃”方式向“资源再利用和再生”方式转型。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及《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要求,连锁零售企业积极落实主体责任,采取一系列举措将反食品浪费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中。更有部分行业领先企业践行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开展余量食物捐赠,积累了先行的经验,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为行业推进食品浪费减量化行动提供了新方案,更为行业实现低碳运营贡献了新思路。 从全球来看,迄今为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2.3已成为国际共识:“到2030年,在零售和消费者层面,人均全球食物浪费减少一半。借鉴国际经验,实施余量食物捐赠是减少食品浪费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对企业来说,积极有效践行《反食品浪费法》,有助于提高食品精益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对社区来说,通过有温度的公益模式,既可实现余量食物合理再利用,又能及时地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食品节约再利用的理念;对政府来说,余量食物捐赠可以帮助资源再分配,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以《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为依据,在分析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国际相关机构余量食物的再分配路径,结合国内连锁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业经营特点进行编写。余量食物捐赠实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前提下,实现管理成本最优化、供需对接精准化和食物流通效率最大化,成为余量食物捐赠落到实处必须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本指南的适时推出,旨在为食物开展余量食物捐赠的所有相关方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方案,动员多层次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食物浪费减量化行动。更好地助力零售企业开展减少食物浪费工作,全面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一、术语和定义 ◆余量食物 本指南中余量食物,系指零售企业因故未售出且可食用无食用安全问题的食物。余量食物包括 (但不限于)外观或包装不符合售卖要求、按产品货架期要求须下架、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预包装食品或农产品。使用余量食物名称以区别常规在售食物。 ◆食品浪费 食品浪费是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和目的进行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1。 ◆食品保质期 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2。 二、余量食物捐赠实施原则 余量食物捐赠的实施应遵循安全性、自愿性、合规性、透明性、多元性等原则来开展。其中保障食物的安全性最为重要。 ◆安全性:是指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展开捐赠,是捐赠最为重要的条件 捐赠方及接收捐赠的发放组织者,要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为主要任务,从捐赠、接受到发放全过程在每个关键环节确保食物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自愿性:是指对余量食物捐赠认可,能主动参与其中,与各方达成共识基础上展开捐赠。 捐赠方与接受发放组织应本着自愿及共识合作的原则,立足公益目的开展捐赠。不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参考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104/83b2946e514b449ba313eb4f508c6f29.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参考链接:http://www.nhc.gov.cn/wjw/aqbz/201106/a054a6affd0e489da150cf2b51a971a7.shtml ◆合规性: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各方主体责任明确、清晰地开展捐赠活动。 参与捐赠实施的各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透明性:是指对捐赠目标和成果信息做到可跟踪、可追溯、可评估,保证捐赠有效持续实施。 参与捐赠实施的各方,应坚持流程及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对捐赠食物的出入库登记、接收及分类储存、定时发放及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公示等,让每一份食物的去向都有迹可循,全链路透明。 ◆多元性:是指捐赠模式多元化、捐赠参与方多元化。 捐赠方及不同主体结合自身特点,采用多元化方式实施捐赠,动员多层次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 三、余量食物捐赠模式及场景 针对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典型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情况的实地调研,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现阶段余量食物捐赠的主要模式可分为集中捐赠和分散捐赠两种。随着零售业态变化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涌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捐赠新模式。 模式一:集中捐赠(大循环式) 主要是指通过第三方公益机构参与余量食物收运和分发的捐赠过程,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1。捐赠企业在识别经营范围内余量食物中的可捐赠食物后,委托第三方公益机构,以固定频次将 余量食物分发至匹配的受捐赠机构(接收方)。此过程中,第三方公益机构可依靠自由网络,组织工作人员或招募志愿者进行食物分发,也可进一步与二级分发机构合作,完成分发。 小贴士 □第三方公益机构:应优先考虑在当地民政系统依法注册的民非、社团、福利机构、救助机构、慈善基金会等,且经考察具备一定人员、场地和组织能力,可实施食品捐赠。 □二级分发机构:主要是指各类社区公益机构、学校工厂等有需求的单位和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政府,他们能够动员、组织和协调把余量食物按照要求分发给有需要的群体。参与捐赠工作前,建议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工作技能等方面培训。 该模式构筑了“捐赠企业→第三方公益机构(含二级分发机构等下设或授权实施组织)→接收方”的余量食物捐赠大循环。在捐赠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承载不同的功能: ◆捐赠企业:主要负责识别适宜捐赠的食物,确定其数量和类别等信息,妥善整理储存;同时,与第三方公益机构共同讨论,商定食物的运输与分发流程,关注捐赠食物的去向。 ◆第三方公益机构:主要负责对捐赠接收方的审查,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捐赠企业的捐赠目标人群与需求的匹配意愿。当捐赠企业有特殊捐赠倾向时,第三方公益机构可辅助识别和评估。同时,还应承担相应二级分发机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最终,反馈捐赠结果给相应的企业。 ◆二级分发机构:主要负责捐赠食物的发放、记录、反馈等。 为保障捐赠全流程的食物安全,捐赠实施过程中建议设置三次食物安全检查,分别是捐赠企业自我识别过程(由捐赠企业负责)、第三方公益机构自捐赠企业提货时(由第三方公益机构负责)、食物分发过程(由分发机构或分发志愿者负责)。对未通过食物安全检查的余量食物进行及时报损,转入末端处置环节。 余量识别、盘查与记录 合作 资质审查 提供资质审查材料 讨论实施细节反馈捐赠效果 匹配与分发 申报、接洽 余量食物流动 匹配 培训与监督 参与分发、 应急管理等 参与方职能 捐赠企业 第三方公益机构 连锁超市 连锁便利店 ⋯⋯ 公益基金会 慈善机构 公益性民非机构 ⋯⋯ 受捐赠分发网络 人群或组织 安全检查2食品交接时 安全检查1门店整理时 报损 安全检查3食品分发时 报损 报损 末端处置 注:对未通过安全检查的食物进行报损,转入末端处置环节 图3-1集中捐赠模式示意图 专栏3.1沃尔玛中国“余量食物捐赠项目” 以国家“双碳”政策和《反食品浪费法》颁布为契机,2021年7月,沃尔玛在中国首次试点捐赠余量食物,并于2022年4月宣布将把更多城市和门店纳入“余量食物捐赠项目”范围,与公益机构共建零售业首个“全国性余量食物捐赠网络”。 试点以来,沃尔玛每月可捐赠的余量食物种类包含米面粮油、调料、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也有饼干、汽水、麦片等零食和副食品。参与捐赠的门店包含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商店两种业态,捐赠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天一次不等。为了让“余量食物捐赠项目”运营更加标准化、可持续、并逐步规模化,沃尔玛邀请第三方公益机构参与项目管理和运营,双方细化各环节的分工及职责(图1),从而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和周转效率最大化。 图1:沃尔玛中国“余量食物捐赠项目”运营流程和人员设置 截至2022年9月,沃尔玛中国已通过第三方公益机构累计捐赠余量食物总价值近378万元人民币,总受益约150,000人次,减少碳排放约570吨。目前,沃尔玛中国“余量食物捐赠项目”已从上海扩大到深圳、广州、昆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