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 / 复苏中的投资机会(三):消费是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挖掘价值投资成长 / 2022年12月06日 【策略观点】 消费的提振,收入与意愿缺一不可,提高工资性收入是核心。短期提振消费的主要切入点为提高人均收入和改善消费环境,根据美国经验,历次经济衰退时期,美国政府均出台刺激政策和提供大量转移支付,但消费真正实现修复还需经济预期企稳和工资收入回升。 我们预计消费将是下一个经济“发动机”。一是疫后经济增长动能轮换,消费始终处于底部,复苏潜能充足。二是当前基建单引擎模式面临增速瓶颈,亟待新动能接力,消费“稳增长”作用不可或缺。三是国内疫情期间居民维持高储蓄率,有望逐步向消费释放。四是根据大国发展经验,消费占经济比重增加符合发展规律,国内“双循环”新格局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依赖消费。 消费“报复性”增长概率偏低,或迎来缓慢且非均衡复苏。一方面,消费能力与意愿短期难提振,限制消费反弹高度。当前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偏低,消费能力受限;同时,收入预期转弱叠加收入差距扩大,整体消费意愿趋降。另一方面,各地、各行业分化明显,或将呈结构性复苏格局。从区域看,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能力不一,生产生活或将分批次回归常态化。从行业看,各细分行业受冲击程度不同,修复空间和速率或有差异。 复苏潜力上,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可选消费>必选消费。一是在财政紧平衡背景下,政府支出更多的将是发挥乘数效应,提振体量更大、弹性更大的居民消费。二是国内商品消费需求有待释放,且根据海外经验,服务消费需求不易提振,复苏斜率相对平缓。三是疫后居民收入收缩情况下,消费向必选消费倾斜,可选消费更具回升空间。 结构性复苏为主线。2023年国内消费复苏确定性较强,但较难迎来全面普遍复苏,分批次、结构性复苏概率较大。分行业看,短期看政策调整,前期受疫情严重抑制的餐饮、旅游、酒店等领域边际改善最为明显;中长期看居民收入,最终反弹幅度与增长潜能相关,前期下行较大领域有望取得更大反弹。分区域看,“全国一盘棋”与“因城施策”并行,面向沿海发达城市的高品质消费有望快速回暖。 大消费回暖可期,静候收入回升佳音,布局景气赛道。防疫政策优化预期已有所体现,短期谨慎看好酒店、餐饮、旅游等边际改善趋势明确的行业。中长期看好消费整体慢修复,消费电子、纺织服装等处于低位行业具备反弹潜力。地产预期尚不明朗,家电、家具等行业修复情况待观察。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压力 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回升不及预期 海外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不确定性加大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曲一平 证书编号:S1160522060001 联系人:陈然 电话:18811464006 相关研究 《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国产化投资框架和机遇》 2022.11.22 《等待海外风险释放,价值机遇将再现》 2022.10.13 《复苏中的投资机会(二):代建行业的逆周期机会》 2022.09.29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 证券研究报告 2017 正文目录 1.消费的提振,收入与意愿缺一不可4 1.1.消费的“能力-意愿”分析框架4 1.2.提振消费的核心在于提高工资性收入4 2.下一个经济“发动机”会是消费吗?7 2.1.消费复苏潜能充足7 2.1.1.疫后经济增长动能轮换,消费始终处于底部7 2.1.2.国内疫情期间居民维持高储蓄率,有望逐步向消费释放8 2.1.3.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依赖消费9 2.2.消费“报复性”增长概率偏低,或迎来缓慢且非均衡复苏10 2.2.1.消费能力与意愿短期难提振,限制消费反弹高度10 2.2.2.各地、各行业分化明显,或将呈结构性复苏格局12 3.寻找“底部”中的“底部”14 3.1.居民消费vs政府消费14 3.2.服务消费vs商品消费14 3.3.可选消费vs必选消费15 4.结构性复苏为主线,布局景气赛道16 4.1.展望2023消费,确定的复苏,不确定的复苏节奏16 4.2.大消费回暖可期,静候收入回升佳音17 图表目录 图表1:消费需求影响因素“能力-意愿”分析框架4 图表2:职工薪酬增加是消费上升的主要因素5 图表3:1970滞涨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5 图表4:1975石油危机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5 图表5:1990衰退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6 图表6:互联网泡沫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6 图表7:2008金融危机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6 图表8:2019Covid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6 图表9:疫后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切换7 图表10:国内消费增长潜能较大8 图表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台阶”8 图表12:住户存款在疫情期间形成“超额存款”8 图表13: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趋降9 图表14:居民储蓄意愿提升9 图表15:转移支付填补疫情冲击9 图表16:美国疫后储蓄势能向消费释放9 图表17: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10 图表18:国内失业率走高10 图表19: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低于整体10 图表20:消费者预期转差11 图表21:可支配收入均值增速高于中位数11 图表22:职工薪酬增加是消费上升的主要因素11 图表23:中国每千人医师数在新兴经济体中领先12 图表24:中国每千人床位数超过美英12 2017 图表25:东南沿海人均医院数量较少12 图表26:东南沿海人均床位数不足12 图表27:每千人口医师数由东北向西南减少13 图表28:中部地区人均卫生费用较低13 图表29:各行业商品消费受损程度不同13 图表30:居民消费占比超七成14 图表31:居民消费波动大于政府消费14 图表32:服务消费受疫情冲击较大15 图表33:美国服务消费恢复较慢15 图表34:线上、线下商品零售走势分化15 图表35:服务消费受疫情冲击较大16 图表36: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商业贸易、传媒等消费行业跑输整体17 图表37:大消费板块估值分化17 2017 疫后地产、出口、基建、汽车产业等相继成为国内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支撑,而占GDP比重过半的消费仍处于底部,为实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目标,提振消费或为后续工作主要发力点。当前国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对消费的扰动趋于消退,国内消费修复是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哪些细分领域处于“深坑”位置?本文从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国内消费具备复苏潜能和分批次、结构性复苏条件,中长期看好大消费领域整体慢修复。 1.消费的提振,收入与意愿缺一不可 1.1.消费的“能力-意愿”分析框架 按照“消费=收入*消费率”拆分,国内消费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两个方面。 消费能力方面,收入=人口*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可进一步细分为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支付四部分,由经济增长、就业、企业利润、资产价格、政府补助政策等因素决定。 消费率即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来自消费主体自身特性,如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差异明显,如中青年消费率高于老龄人口,中低收入人群消费率高于高收入人群;另一方面来自消费环境。因此,老龄化率、中产比重、基尼系数、经济增速波动、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会影响消费率。 图表1:消费需求影响因素“能力-意愿”分析框架 资料来源:《中国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结构研究》,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1.2.提振消费的核心在于提高工资性收入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但其中部分为长期慢变量,变化较为缓慢, 2017 1968-03 1968-06 1968-09 1968-12 1969-03 1969-06 1969-09 1969-12 1970-03 1970-06 1970-09 1970-12 1971-03 1971-06 1971-09 1971-12 1972-03 1972-06 1972-09 1972-12 1972-03 1972-06 1972-09 1972-12 1973-03 1973-06 1973-09 1973-12 1974-03 1974-06 1974-09 1974-12 1975-03 1975-06 1975-09 1975-12 1976-03 1976-06 1976-09 1976-12 对短期消费作用有限,如人口、收入结构、消费观念等。短期提振消费的主要切入点为提高人均收入和改善消费环境。从收入端看,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支付转化为消费的比率不同,根据美国1947年3月- 2022年6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职工薪酬转化为消费比率在100%以上,且近年来不断提升;其余三类收入转化为消费比率逐年下降,2010年以后均为负值,意味着职工薪酬的增长才能有效转化为个人消费。 图表2:职工薪酬增加是消费上升的主要因素 200% 美国各类收入转化为消费比率 1947-20221980年后2000年后2010年后 经营收入财产收入 150%100%50%0%-50%-100% 职工薪酬 转移支付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美国经验表明,历次经济衰退时期,美国政府均出台刺激政策和提供大量转移支付,但消费真正实现修复还需经济企稳和工资收入回升。 1970年代由通胀引发的衰退,消费支出在高转移支付和高物价支撑下保持平 稳。美国1970和1975年两次衰退主要由通胀引发,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在 1974年10月达到11.6%,创1959年有记录以来新高,此后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1980年3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再次升至11.6%。石油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行,严重制约美国国内生产,1970和1975年美国工业生产同比减少3.3%和8.9%,由此引发失业率提升、雇员报酬下降。但由于在衰退期间政府转移支付大幅增长,加上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美国在滞涨时期的个人消费支出仍保持平稳,且在职工薪酬回升后,消费支出增速高于衰退前水平。 美国个人收入和支🎧:同比 30 职工薪酬 经营收入 财产收入 转移支付消费支� 25 20 15 10 5 0 -5 美国个人收入和支🎧:同比 40 职工薪酬 经营收入 财产收入 转移支付消费支� 30 20 10 0 -10 图表3:1970滞涨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图表4:1975石油危机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 2017 2007-03 2007-06 2007-09 2007-12 2008-03 2008-06 2008-09 2008-12 2009-03 2009-06 2009-09 2009-12 2010-03 2010-06 2010-09 2010-12 2011-03 2011-06 2011-09 2011-12 2017-09 2017-12 2018-03 2018-06 2018-09 2018-12 2019-03 2019-06 2019-09 2019-12 2020-03 2020-06 2020-09 2020-12 2021-03 2021-06 2021-09 2021-12 2022-03 2022-06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1990年代由外部冲击引发的衰退,转移支付逐步提高,消费与职工薪酬同步波动。199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主要由于东欧动荡、两伊战争、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等引发的外溢效应,冲击美国供需两端,1990年美国不变价GDP同比增速降至0.1%,创有记录以来新低,此后个人消费支持增速与职工薪酬增速同步下降。由于冲击主要来自海外,美国内需受损较轻,衰退期间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温和,转移支付增速变化不大。 2000年、2008年由美国自身经济金融体系波动引发的衰退,大量转移支付熨平经济周期,消费支出波动小于职工薪酬。互联网泡沫和次贷危机直接爆发于美国,冲击美国内需,引发破产潮、失业潮,职工薪酬大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