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内资龙头,利润有望拐点向上。公司成立于1997年,深耕线束领域二十余年,为国内线束内资龙头。公司前瞻布局高压线束开启新增量,16年首获高压线束定点,现已形成整车定制化线束、高压线束、仪表板线束、发动机线束、车身线束、门线束、顶棚及尾部线束等多维产品矩阵。22Q3实现营收9.45亿元,同环比+44%/+50%;归母净利0.2亿元,同比+2%,环比扭亏为盈。 智能化驱动低压线束量价齐升,龙头效应助力公司核心业务再腾飞。电动智能化助力汽车电子元件数量增多,带动线束用量增加,同时,智能化对线束数据传输速率提出更高要求,高传输速率线束带动单车价值量进一步提升,量价双升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据我们测算,至2025年国内低压线束市场空间约为834亿元。国内低压线束市场当前由外资巨头主导,进入壁垒较高,供应体系相对封闭。公司凭借领先的正向研发和设计能力,先后获得大众、奥迪、上汽等多家主机厂优秀供应商资质,突破供应商壁垒,成为内资线束供应商龙头企业。公司持续提升自身实力,于2007年探索智能制造模式,定制化、制造能力、降本增效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同时,为满足轻量化需求,公司前瞻布局铝导线,有望把握行业趋势、占得发展先机,进一步开拓市场。凭借低压线束产品竞争优势,当前公司持续向外资和自主新能源品牌突破,获得奔驰、北美T公司等国际知名厂商认可,并切入理想、赛力斯、智己等造车新势力供应链,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优质客户资源叠加产品核心竞争力,公司低压线束有望实现再腾飞。 前瞻布局高压线束增量赛道,产能+区位布局助力客户拓展,订单放量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在碳排转型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助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上升,高压线束为新能源汽车特有零部件,单车价值达2500元,为纯增量赛道,空间广阔。公司超前布局新能源高压线束业务,凭借丰富的传统线束研发经验及优质的下游客户基础,公司于2016年首获定点,后接连斩获理想、赛力斯、北美T公司等头部新能源厂商订单,逐步建立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战略布局西南地区,增强配套供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下游客户需求持续提升,近年产销比(100%)、产能利用率(>90%)均处高位,接连募资进行产能建设,为订单增长提供支撑,拓宽公司成长边界。当前高压线束已成为公司发展战略核心,随新能源加速渗透,自主品牌接连崛起,公司作为线束内资龙头有望享受国产替代红利。随高压线束业务持续拓展,有望打开公司业绩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36.34/55.55/80.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99/2.68/5.30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为104/39/20倍。公司为汽车低压线束内资龙头,高压线束加速落地带来新的增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行导致毛利率下滑;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至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拓展及定增投产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 1国内汽车线束内资龙头,业绩底部确立 1.1深耕线束行业二十余年,传统汽车线束内资龙头企业 公司深耕线束领域二十余年,为传统汽车线束内资龙头企业。沪光汽车前身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汽车线束产品研发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深耕线束行业,产品由门线线束不断拓展至定制化成套线束,配套车型不断向高端车渗透。自2000年起,公司陆续获得江淮、斯柯达、北京宝沃、长安福特林肯、上汽通用&君越等企业整车线束定点。2011年,公司首次为大众集团提供高端定制化KSK整车线束。2020年以来,公司又陆续获得了理想高压线束定点等。公司深耕线束产业二十余年,产品布局由局部线束逐步扩展为定制化整车线束,并逐步向外资品牌开拓,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截至2022年10月,公司第一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成三荣持股比例为59.98%,第二大股东金成成持股15%,二人为父子关系,为共同控制人。二人皆具备丰富行业经验与资源,成三荣先生在电器制造业耕耘三十余载,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其子金成成海外毕业归来后进入沪光股份,并担任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目前成三荣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智能化制造”的项目上,将“智慧化管理”任务交予沪光的接班人金成成。父子二人共同开拓技术及管理领域,股权集中稳定,公司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2年10月) 公司主要产品由成立之初的门/后盖线束逐渐拓展为涵盖整车客户定制化线束、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仪表板线束、发动机线束、车身线束、门线束、顶棚线束及尾部线束等的多维产品矩阵。其中,1)门/后盖线束:前门线、后门线、尾门线产品;2)高压线束:空调加热线束、电机驱动电源线束、电机控制器电源线束、电池输出电源线束等;3)发动机线束:发动机线束等。除此之外公司也不断向高端客制化成套线束及新能源汽车线束渗透。 图3:沪光股份主要产品 图4:公司业务营收占比 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公司在国内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均有布局,在抢占本土市场的同时也逐步向一流合资和外资品牌开拓,于美国和德国均设有工程中心,以实现对美洲和欧洲的布局。目前,公司拥有国内知名包括上汽集团、吉利、福田等,海外客户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斯柯达等。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已取得大众汽车、上汽奥迪、北京奔驰、上汽通用、上汽集团、理想汽车等国际汽车厂商的多款高压线束项目定点,并实现特定项目的批量供货。 图5:主要客户(截至2022年6月) 图6:全球化布局(截至2022年6月) 1.2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利润拐点底部确立 公司汽车类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比76.64%,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产品利润水平。公司主要原材料为导线、端子,其成分主要为铜,铜材属于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但价格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市场需求、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公司产品成本比例中直接材料占比高达76.64%,铜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图7:2021年汽车零部件产品成本占比 2020-2022H1原材料价格上涨致毛利率短期承压,价格传导机制或将缓解压力。成套线束为公司主要产品,其原材料主要为铜,2020年铜价开始上涨,由年初4万/吨左右上涨至8万/吨左右,涨幅接近一倍,铜价上涨致公司产品毛利率承压,目前公司与主要客户采用铜价补差或调整产品价格的方式抵御铜价波动风险。自2021年以来,公司积极优化客户结构,拓展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的业务版图,继续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持续加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投入。当前,高压线束开始放量使得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成套线束单套价格持续优化。原材料价格传导机制带来产品ASP提升,有望缓解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毛利率压力。 同时,自2022年6月起,铜价大幅回落,未来铜价将趋于稳定,对利润率的不利影响将会持续减弱。 图8:主要原材料铜价格走势 图9:成套线束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 2021年公司汽车类产品制造成本占比9.93%,直接人工成本占比13.43%。 疫情短期影响单位人均产出,叠加用人成本上升,毛利短期承压。2019-2021年,受疫情影响,下游客户需求及工厂开工率波动较大,导致人均产出短期出现下滑趋势,单位人均产出2021年为56.32万元,相较于2019年下降了23.86%。与此同时,自2019年以来,用工成本持续增加,至2021年,人均薪酬已由2019年的7.91万元增加至9.24万元,增幅达到16.85%。 图10:生产人员数量和平均产出 图11:人均薪酬 2022 H2 原材料价格回落,价格传导机制落地,叠加下游需求修复有望改善人均产出,公司利润底部确立,盈利能力加速修复。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利润率水平已触底反弹 。22Q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10.84%/0.72%, 环比+0.95Pcts/+0.92Pcts,随着疫情等因素趋于缓和,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利润率有望加速修复。 图12: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 疫情逐步缓解,客户需求释放,营收弹性强劲;盈利水平持续修复,利润有望拐点向上。2015-2021年,公司营收从10.15亿元上升至24.48亿元。2019-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导致汽车行业环境不佳的因素,营收同比下降。2021年公司进一步革新产品、拓展客户,营收达24.48亿元,同比+60%,创历史新高。22Q3实现营业收入9.45亿元,同比+44%,环比+50%;归母净利0.2亿元,同比+2%,环比扭亏为盈,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图13: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14: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1.3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构筑产品护城河 2015-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平稳下行态势,费用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2022H1公司三费费用率达5.50%,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0.35%/3.56%/1.58%,分别同比-0.10Pcts/-0.09Pcts/+0.11 Pcts,财务费率的增加主要系2022H1内银行借款平均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整体趋势逐步加强。 图15:2015-2021年期间费用率(%) 2015-2022H1公司持续增加研发费用,强化产品核心竞争力。从2015年以来,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增加。2022H1公司投入高达0.68亿元,同比增长31.43%,占营业收入的4.94%。研发费用的投入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新工艺研发技术,取得了客户及合作开发供应商的广泛认可。 2022年9月23日沪光股份上海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挂牌公示,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4亿元,预计2026年后达产,年收入9亿元。项目占地面积约33亩,拟建总建筑面积68833平方米,地上面积54855平方米,地下面积13978平方米。 预计2026年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9亿元,年税收9000万元。沪光股份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将致力于整车电气系统的研发、设计、验证和试制,以及轻量化铝线、小型化连接装置等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发展。 图16:2015-2022H1研发费用和费用率 图17:上海技术研发中心规划 2低压线束内资龙头稳固,国产替代打开成长空间 2.1汽车低压线束不可或缺,具备长期成长性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类似汽车的神经网络,为整车中不可缺失的系统级零部件。主要用于连接汽车的蓄电池、分电盒、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为整车电器电子部件提供电能、信号传输,并为控制回路提供基础连接,使之实现所有的电器功能。电气安全和信号精度对线束的连接稳定性要求极高,确保线路不产生过载、短路、断路、电压波动以及信号传输衰减。 图18:汽车线束分布(前侧视角) 图19:汽车线束结构爆炸图(后侧视角) 根据系统的组成,汽车线束可分为发动机线束、仪表线束、照明线束、空调线束以及辅助电器线束等。 表1:汽车线束种类 2.2电动智能化助低压线束量价齐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汽车已经从最初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性、舒适性逐渐向娱乐化、智能化发展。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已经成为夺取未来汽车市场重要的有效途径。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转变之下,低压线束发展机遇逐渐显现。 2.2.1单车传感器数量+数据传输量激增,汽车线束迎量价齐升 随着汽车电子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电气架构也随之发生改变,汽车线束用量大幅提升。1950s,汽车内电气组件极少,没有电子元件,环形端子就是最基本的连接方式;1960s,电气组件增加;自1970s起,开始引入电子元件,电子集成推动电气化发展,专业的电气架构成为重点;2010s后,消费电子产品集成增加了电气系统的复杂性,新能源汽车逐步普及推动高电压动力系统发展。 汽车智能化与电气化程度的提升,依赖于汽车传感器、ECU(电子控制单元)数量的增加,90年代一辆车的ECU数量大约为十几个,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