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内宏观:本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召开的重要会议,重点聚焦于稳楼市、稳市场主体、稳健货币政策、税费支持政策、个人养老金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1)11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11月14日,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3)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4)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5)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落实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的有关情况。6)11月18日,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7)11月18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新的改革举措,包括引入做市商交易、调降交易经手费等。8)11月18日,证监会、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并自印发之日起实施。9)11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海外宏观:本周海外宏观经济热点主要涵盖中美元首会晤、全球人口达到80亿关口、澳洲联储公布最新货币政策会议纪要、G20峰会领导人宣言通过、英国公布财政紧缩方案等方面:1)当地时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2)当地时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3)当地时间11月15日,澳洲联储公布了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澳洲联储坚定致力于使通胀重返目标区间,将为此采取一切必要行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进一步加息。4)当地时间11月16日,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巴厘岛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5)当地时间11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亨特在议会下院发布《秋季预算声明》,宣布了总额550亿英镑的增税和削减支出措施。 产业政策:本周国内产业政策主要覆盖有色金属、锂电池等领域:1)11月1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2)11月18日,为保障锂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 未来一周前瞻:1)11月21日,中国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2)11月24日,美联储FOMC公布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3)11月24日,欧洲央行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海外央行加息进度超预期。 1国内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及会议 本周(11月14日-11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召开的重要会议,重点聚焦于稳楼市、稳市场主体、稳健货币政策、税费支持政策、个人养老金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 表1:2022年11月第3周国内重要宏观政策及会议梳理 重点关注: (1)11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相关要求,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合理使用预售监管资金,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指出,监管账户内资金达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规定的监管额度后,房地产企业可向商业银行申请出具保函置换监管额度内资金。商业银行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充分评估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财务状况、声誉风险等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通知》要求,保函仅可用于置换依法合规设立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监管额度内资金。 置换金额不得超过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30%,置换后的监管资金不得低于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70%。监管额度内资金拨付使用时,保函金额相应下调,确保监管账户内资金始终不低于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70%。 如房地产企业未向监管账户内补足差额资金,保函金额不得调整。此外,要求商业银行合理确定保函期限,确保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 《通知》规定,监管评级4级及以下或资产规模低于5000亿元的商业银行不得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商业银行不得向作为本银行主要股东、控股股东或关联方的房地产企业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 房地产企业提供商业银行出具的保函,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请求释放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相应额度资金的,监管账户行应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做好必要的审核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研究同意后向监管账户行发出拨付指令。监管账户行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拨付指令做好资金拨付,并等额减少账户管理额度。 商业银行在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时,要参照开发贷款授信标准,选择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优质房地产企业。保函额度全额计入对房地产企业及其所属集团的统一授信额度。要通过保证金、房地产企业反担保以及其他增信措施,防范保函业务风险,按要求计提风险资本,提取风险准备。一旦出现垫付,出函银行要及时向房地产企业采取追索措施,保全债权安全。垫付资金应足额计提拨备、真实分类,不得隐藏风险。 房地产企业要按规定使用保函置换的预售监管资金,优先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项目到期债务等,不得用于购置土地、新增其他投资、偿还股东借款等。房地产企业要按约定承担监管账户内的资金补足义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充足。 《通知》的发布和实施,将帮助优质房地产企业缓解流动性压力,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下一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将密切沟通协作,联合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指导商业银行依法合规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2)11月14日,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深入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通知》明确,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及时调整信贷管理系统,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完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相关尽职免责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延期贷款产品和服务,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提前对接企业延期需求,为企业提供差异化贷款延期方式、线上续贷产品和贷款延期线上办理渠道。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对于缺乏部分材料的贷款延期申请可“容缺办理”,事后补齐。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公示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及办理时限,提高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的便利度。 为充分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通知》提出,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和参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22年经营绩效时,应充分考虑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影响,给予合理调整和评价。同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有贷款延期需求的企业延长担保期限,继续提供增信支持。 下一步,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政策协同,畅通政策传导渠道,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落实《通知》要求,并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跟踪监测,确保政策取得实效。 (3)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10月份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压力加大,部分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从累计来看,保持了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10月国民经济总体上延续了恢复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经济运行有何特点——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保持稳定 10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国内疫情防控压力较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加大。全国人民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总体看,10月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并呈现以下特点。 生产、需求保持恢复态势。1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速比前9月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与前9月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8%和0.6%,增速均比前9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就业、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在全球通胀压力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和粮食能源保供持续加强,10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1至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相关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前10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1%,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 创新驱动增势较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1至10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8.4%和35.6%;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比1至9月加快1.1个百分点,对市场销售增长的拉动超过1.5个百分点。、 国内需求如何恢复——消费市场受到短期冲击,恢复向好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受到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影响,部分地区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一定冲击,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0.5%,其中餐饮收入下降8.1%。 “尽管消费市场受到短期冲击,但是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网上零售对市场销售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消费。”付凌晖表示,10月份粮油等基本生活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网上零售增长加快,生活必需品供应相关业态保持小幅增长。“从下阶段情况来看,疫情对市场销售的影响仍会存在,但总的看,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消费恢复向好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近期看,今年以来,各方面积极推动扩大传统消费,促进新型消费,效果逐步显现。例如,受益于国家出台促进汽车和家电消费的政策,近期汽车消费保持较快增长。长远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不会改变。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时期,消费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方面积极推动稳投资政策落实落细,效果逐步显现。 随着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有力支持,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1至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 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各地区积极推进新能源、新医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制造业补链强链,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制造业投资增长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超过40%。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升。随着地方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有效投放,交通水利、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