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内宏观:本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召开的重要会议,重点聚焦于央行降息、7月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大省工作部署、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保民生稳增长、抗旱救灾等方面:1)8月15日,人民银行将MLF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2)8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2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3)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4)8月16日,国家卫健委等17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确定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的措施,帮扶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政策,促进大宗消费。6)8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南方高温干旱情况及抗灾工作进展调度视频会,调度当前南方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影响,了解各地抗灾工作进展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高温干旱保秋粮工作。 海外宏观:海外宏观经济热点主要涵盖美澳货币政策纪要、土耳其央行逆势降息、印尼拟征收镍出口税等方面:1)当地时间8月16日,澳洲联储公布了8月2日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澳洲联储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加息,同时重申将以即将发布的经济数据和通胀前景为指引。2)当地时间8月17日,美联储公布了7月FOMC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委员们认为持续加息是合适的,但同时有许多委员认为,存在货币政策紧缩幅度超过必要水平的风险,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提到“过度紧缩”的风险。3)当地时间8月18日,土耳其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100个基点至13%。4)当地时间8月19日,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透露,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今年可能对镍出口征税,以期将更多精炼工作留在国内。 产业政策:国内产业政策主要覆盖基建、创投、消费、“双碳”等领域:1)8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8月15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行动方案》指出,要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3)8月17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微信平台发布消息称,上海将首次发放电子消费券,总规模达到10亿元。4)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未来一周前瞻:1)8月22日,中国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公布;2)8月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讲话;3)8月27日,中国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率发布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海外央行加息进度超预期。 1国内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及会议 本周(8月15日-8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召开的重要会议,重点聚焦于央行降息、7月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大省工作部署、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保民生稳增长、抗旱救灾等方面。 表1:2022年8月第3周国内重要宏观政策及会议梳理 重点关注: (1)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的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均较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此次“降息”的突然性和调降力度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最新MLF“量缩价降”,体现了货币政策稳货币、宽信用,降低资金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意图。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也为后续各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打下基础。专家预计,本月即将公布的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利率也会同步下调,不排除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幅度超过10个基点的可能性。 不久前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金融数据呈现全方位走弱特征。 8月以来,信贷需求继续走弱,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8月15日央行正式“降息”,刺激信贷稳增长的意图十分明显。市场人士表示,8月政策性“降息”落地,充分表明当前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为主要取向,海外央行持续鹰派的货币政策也未对其造成实质性阻碍,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基调更加明确。这也意味着,当前处于偏充裕状态的市场流动性还将保持一段时间。本轮降息一方面传递出将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将直接推动银行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 (2)8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付凌晖表示,面对7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从经济总体来看,付凌晖表示,国内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保持恢复态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从累计看,工业基本平稳,服务业降幅收窄。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1-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3%,降幅比1-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经济持续恢复,稳就业的政策显效,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产业升级发展新动能成长趋势明显,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数字经济增势较好。1-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比上月加快了0.1个百分点。绿色转型的步伐在加快。7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12.7%和33.9%。 房地产方面,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出台多项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房地产市场总体下行态势趋缓。从销售看,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3.1%,降幅比上半年略有扩大,但低于1-5月份降幅;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8.8%,比1-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从投资看,1-7月份,房地产投资下降6.4%,降幅比1-6月份扩大1个百分点。尽管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房地产项目交付问题,但从全国看,大部分施工期在两年以上,接近交付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保持平稳,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随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改善。 经济整体走势方面,付凌晖表示,经济目前还是处在恢复进程中,市场需求的制约作用还是比较大,企业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有待巩固,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发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有望恢复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第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继续显效。7月份以来,尽管多地出现散发疫情,但是疫情传播总体上得到有效控制,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持续发挥作用,7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基本稳定。从后期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有望保持。第二,国内需求恢复拉动逐步增强。从投资来看,稳投资政策持续加力,各地积极推进“两新一重”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连续3个月加快。支持制造业升级发展,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也有利于制造业投资的平稳增长。前7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消费看,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在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和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有望逐步恢复,特别是汽车和家电消费优惠政策持续发力,将拉动大宗商品销售增长。7月份,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生产供给恢复有望延续。能源保供持续发力,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望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等重点行业恢复正常生产,对于工业的支撑作用会继续发挥。同时,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也会逐步回暖,带动服务业生产回升。第四,高水平开放红利会继续显现。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外贸韧性强的特点明显,货物进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4%,这既有我国生产供给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因素,也有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优势的影响,还要看到,我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自贸区建设,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7月份,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8%,高于全部进出口增速。尤其是下阶段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持续发力,也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发展。 (3)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李克强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二季度经济遇到的超预期冲击,6月份扭转了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负增长的局面,经济运行企稳回升。7月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势要起而不可落。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深入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针对新情况合理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保障基本民生。 李克强表示,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经济也是稳财源。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已基本下达,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加大财力下沉,保障基层“三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基层工资发放。 李克强表示,市场主体稳,经济和就业才能稳。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4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要结合实际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他们恢复活力,在吸纳就业上继续当好“主角”,努力稳定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需求不振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经济大省人口多,要多想办法促消费,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各地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 李克强表示,经济大省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要继续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