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十大报告学习交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二十大报告学习交流

二十大报告学习交流

杨建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2022年10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 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提纲 1.以高质量增长为核心构筑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2.新能源驱动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加速成型 3.产业数字化提质加速将主导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 4.双循环格局: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 5.筑牢资源类产业链安全保障的防火墙 6.加快构建能源发展新格局 7.以高质量城市化为核心构建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以高质量增长为核心构筑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温饱阶段轻工业阶段住行阶段 服务消费阶段 高端有效供给 增长速度 低端无效供给 物质消费的边际效用 递减区间 技术进步与消费升级互动增长进程 经济发展进程 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与产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工业化阶段 后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前期农业主导的发展阶段 轻工业主导的发展阶段 重化工业主导的发展阶段 吃穿主导的温饱阶段住行主导的小康阶段服务主导的消费阶段 近二十年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增长模式 汽车工业的增长动能在持续动能减弱 从饱和点的峰值来看,美国>西欧>东亚四小龙,这种规律性是与工业化后发国家面临更紧的资源约束以及更集中式的城镇化模式紧密相关的。 预计中国的汽车饱和点将更类似于东亚模式,甚至可能更低,预计在250~280左右.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1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 预计2030年,汽车保有总量预计3.8亿辆,新车产销规模4200万辆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有8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37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0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成都、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 机动车驾驶人4.9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4亿人。 传统增长动力衰退:房地产业 中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36平方米 人口因素是住房需求的底层力量。人口支持比为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数量与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人口数量之和的比值 。根据日韩等国经验,人口支持比峰值领先住房需求峰值3~4年,住房发展阶段均经历快速增长期、高位震荡期和下降期。中国人口支持比已经在2010年达峰,当前我国住房总需求已进入下降期。 2010年到2014年是我国住房需求的巅峰期。 预计2021-2035年我国将有200-250亿平方米的住房消费需求释放,年均产生住房消费需求15亿平米。“十三五”期间住房市场18.9亿平米,“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住房总需求呈现逐步下台阶的特征,到2035年降至13.3亿平米,15年间年均降速2.5%。 新发展格局的产业蓝图 供给侧:技术进步 精促进高质量增长与 消 神现代经济化体系 费 温饱阶段轻工业阶段住行阶段 增长 质高端有效供给 量 低端无效供给 服务消费阶段 需求侧:品质生活引领消费升级新时代,带动产业发展新机遇 物质基础支撑 物质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区间 物质消费增长速度 二、新能源驱动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加速成型 由于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总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排放立法领域,大城市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和尾气排放标准的出台,会为电动汽车行业实现突破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则得益于水平较高的生产和价值创造能力,在“行业”层面获得领先位置。从“市场”层面来看,全球领先的七个汽车大国逐渐拉平差距。 2022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1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占3.2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与去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历史新高。 •中美并跑新能源汽车行业。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66.1万辆(全球占比59%),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见图1)。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十余年发展,在三电系统、功率半导体、整车制造等都取得了一定先发优势(见图2),在与美国齐头并跑。当前全球汽车电动化已经进入市场驱动为主、政策驱动为辅的竞争阶段,而汽车革命的下半场——智能化,正处于发展关键期。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属于垄断竞争格局。宁德时 代一家独大。2020年市场份额达到48.06%;排在第二的是比亚迪,市场份额为14.91%;第三名是LG化学,市场份额是10.16%。 在当前以液态电解液为介质的锂离子电池领域,我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而且已占得部分先机,无须妄自菲薄。在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业界,应该注重巩固我国在这方面的优势。 以固态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是未来的重要竞争领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政府支持和指导、产学研合作、上下游合作和市场化产业链建设。 欧美日韩都加大了在固态动力电池方面的布局,都制定了国家战略,加大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并且组建跨行业的产业联盟,意在新一代电池上抢占先机挽回劣势。但总体上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产业化布局尚未开始。预计2025年以后有可能开始产业化应用。 固液混合态动力电池(也被称为半固态电池),我国领先于世界,技术已近成熟并开始产业化。这一类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工艺继承性好,是“锦上添花”的技术路线。 宝马生产线从英国迁到中国 整车进口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整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达到201.5万辆,较2020年同比增长1倍,位居全球第三 ,仅次于出口量为382万辆的日本和230万辆的德国。 •2022年5月,汽车企业出口24.5万辆,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62.3%。根据海关总署出口数据预估,2022年全年汽车出口量或将接近300万辆,出口量超越德国只是时间的问题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31万辆,同比增长304.6%。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欧洲国家占比五个,东南亚地区国家占比三个;2022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共计出口17.4万辆,同比增长141.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6.8万辆,同比增长14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5万辆,同比增长54.4%。 三、产业数字化提质加速将主导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生产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AI制造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 ——强、补、畅、护 ——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 边际收益递减区间 终端消费的应用场景 利用人工智能,科研人员预测出了约100万个物种的超过2亿种蛋白质的结构,涵盖科学界已编录的几乎每一种蛋白质。这将对结构生物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引发生命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并提升人类对生命的理解。 人工智能可以解码人体免疫系统,更精准地探寻到一些疾病的复杂免疫规律,从而帮助人们理解疾病,更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治疗药物和方法。 新赛道上的“独角兽”们 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才是主战场 信息基础设施“万事俱备” 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过去十年,已建成光纤长度增长约2.7倍,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90万标准机架。 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立体智能交通体系加速构建,无人码头、自动驾驶等交通运输新形态不断涌现,90%以上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全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和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等民生设施加速构建。 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优化。已经建成体系较为完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32个已建成运行。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200多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开发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自主技术创新补短板任重道远 整个EDA软件的全球市场规模不足一百亿美元,相对于5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它的产值几乎不可见。但是如果没有了这颗基石,全球所有的芯片设计公司都会直接停摆,半导体金字塔就会坍塌 中国各大细分赛道的工业软件正在逐步突破产品力的阈值,满足国产化替代的需要。 目前最卡脖子的环节是研发设计软件,主要对应EDA(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和CAD(中望软件) 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海企业已经实现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量产,90纳米光刻机、5纳米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国产CPU、5G芯片等实现突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约占全国25%,集聚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吸引了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 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 ,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 、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 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四、双循环格局: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被亚洲四小龙追赶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总体呈现出“双核”特征或“哑铃型”结构,其一,是以美国为核心的上游先进制造业群体,其二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下游生产制造群体。 在中美主导下形成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基本架构的过程中,两股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是中国依靠要素优势、规模经济和国内市场的支撑,以及产业配套体系的快速完善,形成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中心”;第二是美国,基于核心技术持续创新升级及不断强化的技术垄断力量,掌控全球产业的超额收益,形成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利益中心”。 在中美主导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其他多数国家,或者加入围绕美国形成的以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利益中心”,或者作为中国主导的生产制造体系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