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并结合当前石化化工行业的发展特点,我们围绕能源安全、科技创新、农化产业链、低碳发展四大主线阐述学习体会。 强调能源安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针对能源安全及“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确保能源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今年以来,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新旧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世界能源局势涛汹浪险,能源外部环境动荡。我们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我国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为主的体系转向新能源体系,在发展天然气作为“碳达峰”过渡能源的同时,大力推进风、光、锂、氢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将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把能源的饭碗握在自己手里。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推动科技创新,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针对科技创新,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近期,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法案以限制我国在相关先进领域的发展。对于我国自身而言,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加速推升已具有显著优势的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行业地位;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速填补我国在半导体等部分关键领域与全球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半导体材料为首的一系列关键新兴材料将在后续获得进一步加速发展。 持续强调粮食安全,高粮价背景下化肥、农药将迎高景气。针对粮食安全,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确保粮食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我们认为,在粮食安全备受重视以及因全球粮食供应收缩所导致的粮价上涨的背景下,农户的种植意愿有望加强,从而推升农资产品的需求量,进而拉升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行业景气。此外,从我国角度出发,为了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庞大的粮食需求,推升单位耕地面积的粮食产量,高品质农资产品的需求也有望加大,新型复合肥、新型农药制剂等具备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农资产品的发展将有望加速。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调环境资源保护,利好石化化工行业龙头企业。针对绿色低碳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认为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环境资源保护,这意味着我国“双碳”政策方针不会动摇。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低碳政策指引下化工企业高能耗项目审批难度将依然较高,另一方面,我国化工行业或将迎来落后产能加速出清,供给侧加速调整的格局,此外化工落后产能也将加速置换。我们预计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龙头企业能耗指标落地进程将加快,预计新项目审批也将向能耗水平更为先进的化工龙头企业倾斜,叠加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扩张,化工龙头企业预计将显著受益。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中美贸易竞争加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提升不及预期,环保风险。 1、强调能源安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 针对能源安全及“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今年以来,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新旧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世界能源局势涛汹浪险,能源外部环境动荡。我们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我国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为主的体系转向新能源体系,在发展天然气作为“碳达峰”过渡能源的同时,大力推进风、光、锂、氢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将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把能源的饭碗握在自己手里,以煤炭为主体能源,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提高石油的生产能力,坚持“增储上产”,不断降本增效,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推进储量动用,提高油田采收率,保证油气稳增稳产;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保障能源储运领域安全。 1.1、能源转型进行时,天然气、氢能、风光发电共同铺设能源转型之路 21世纪以来,为应对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油价波动和日益严峻的气候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开展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转型实践。目前,根据全球各国的能源转型实践和未来规划,我们发现,天然气、氢能、风能和光伏是能源转型路上的重要能源,其中,天然气主要作为过渡能源替代煤和石油以实现碳达峰,而氢能、风能和光伏将成为能源转型终局的主导能源。 天然气替代煤和石油实现碳达峰。第三次能源转型的首要问题是降低单位能耗强度和碳排放量以实现碳达峰。相比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热值高、碳排放低,是降低碳排放量的理想能源,我们在2021年12月28日发布的《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我国天然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天然气行业深度报告》中计算得到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排放量仅为原煤的61%、原油的77%。相比于氢、风、光等新能源,天然气储量和产量较高,获取成本低,供能稳定,拥有更为成熟的应用技术和更快的推广速度。因此,天然气是优秀的过渡能源,可替代煤和石油以实现碳达峰。 图1:1965年以来经合组织国家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量 上世纪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天然气发电,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例,降低煤和石油的消费量和消费比例,天然气为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做出了卓越贡献。根据BP数据,20世纪70-90年代,经合组织化石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占比稳定在20%左右;20世纪90年代,北海地区和美国页岩盆地产气量的增长叠加发电市场化改革推动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天然气发电的快速建设,经合组织化石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占比从1989年的21%提高到2021年的36%,经合组织各国最终于201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开始迈进碳中和之路。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占比较低,但未来天然气将成为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工具。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国“煤改气”进程提速,提倡将“烧煤炭”改为“烧天然气”,各地清洁环保政策频出,“煤改气”政策不断推进。从表观消费量上来看,2011-2020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CAGR高达11%,天然气需求增长显著。我国各省市积极规划“十四五”期间天然气行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天然气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据我国学者徐博等在《中国“十四五”天然气消费趋势分析》中的测算,我国“十四五”期间天然气需求CAGR有望达到5.8%(具体细节请参考我们于2021年12月28日发布的《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我国天然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天然气行业深度报告》)。 氢能、风能将成为新的主导能源。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热值高、来源多样、储运灵活的绿色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1)清洁低碳:与传统的化石燃料不同,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而在氢转化成电和热的过程中,只产生水,并不产生温室气体或细粉尘。 2)热值高:其热值可达到120MJ/kg,是同质量化石燃料的3倍。3)来源多样:氢可以通过化石燃料、电解水、核能、光催化等多种方式制取。4)储运灵活: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等形态出现,能适应不同场景的要求。 目前全世界氢能的供应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灰氢”为主,未来随着结合CCUS技术产生的“蓝氢”和利用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逐渐替代“灰氢”,氢能制取有望实现零排放,从而在满足碳中和约束的前提下发挥其高热值和储运灵活的优势,成为碳中和时代的主导能源。 近年来,风力发电成本降低叠加政策驱动,风电装机量和发电量高速增长。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量已经是2011年的3.5倍,风能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2021年中国和美国两国的新增风电装机量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64%,同时中美两国的累计装机量占比也达到了全球的56%。 图2:1995-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量(GW) 图3:1995-2021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及同比增速 1.2、国情与外部压力共振,我国能源安全挑战巨大 我国能源需求压力巨大。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拥有量较低。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能源分布不均,生产和消费呈现逆向分布特征。我国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80%以上的煤炭储量集中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约70%的可开发水能资源蕴藏在西南地区的高山峡谷中,一半以上的天然气资源储藏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大量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也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边远欠发达地区,然而全国2/3的能源消费却位于东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产生严重的空间错位。 图4: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量结构 图5:我国石油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依存度 图6:我国天然气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依存度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较高。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占比高达55%,煤炭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例超过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全世界的54%,消费量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之和。我国石油供给高度依赖进口。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油气产量增速不及随经济发展带来的油气需求增长,油气进口依存度逐年增加,其中石油从2001年的28%增至2021年的75%,天然气从2001年的完全自给逐渐升至2021年的48%。 今年以来国际局势动荡,能源外部供给安全受威胁。俄乌冲突以来,西方持续推进对俄制裁,俄罗斯亦以能源作为武器进行反击。一方面,动荡的国际局势驱动国际能源价格大涨,使我国从外部获取能源的成本陡增,2022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104.94美元/桶,同比增长61%。另一方面,油气供应成为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关注,在能源制裁和能源断供的影响下,处于地缘政治漩涡中心的能源供应屡屡遭到威胁,能源断供的出现和延续严重地伤害了相关国家的能源经济利益,并对我国能源安全工作形成警示。 图7:2020年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美元/桶) 图8:2020年以来我国进口LNG到岸价(美元/百万英热) 1.3、生产、贸易、储运多管齐下,全方位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1.3.1、油气生产领域坚决落实“增储上产”规划,大力提高勘探开发力度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机构历来强调能源保供的重要性 2018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保供目标在政策中的重要性并未被弱化。“十四五”规划提出,以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承担战略功能,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和运输格局,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提升国内能源供给保障水平。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我国的能源保障和消费政策将支撑原油消费增长。 2022年7月24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2022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油气相关规划落地实施,以更大力度增加上游投资,助力保障经济运行和民生需求;大力推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提高海洋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大力推动页岩油、页岩气成为战略接续领域,坚定非常规油气发展方向,加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