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疫政策逐步放宽,新冠累计病死率趋于稳定。WHO在9月中旬建议把握当下时点,采取必须的关键措施“结束(新冠)长跑”。多个国家在下半年也在调整防疫措施,8月初美国CDC取消社交距离限制,且密接者如果无症状不需要隔离。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也进一步放松防疫政策。全球航班和出入境政策来看,日本、泰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入境后无需隔离。此外美国CDC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7月以来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均为Omicron株,不同亚型之前仍有变异,但原始株及其他突变株占比已接近0,且未发现有其他新突变株出现。 国内防疫工具日趋完善,三重防疫准备逐步就绪。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基本步入尾声,重视新冠免疫和治疗在“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已有自行研发的疫苗、抗病毒药物上市,并在针对奥密克戎新的突变株积极研发新型疫苗和药物,同时也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利用贴息贷款政策加强基层医院关于新冠肺炎相关设施的配备,防疫工具日趋完善,三重防疫准备逐步就绪。 1)基础免疫体系,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全球领先,积极布局加强针接种工作。数据显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全球领先; 2)医疗干预预防体系:辉瑞的Paxlovid已于今年2月在中国大陆获附条件批准进口并被纳入医保外,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今年7月获批,并通过国家医保的初步核查,价格优势相对Paxlovid非常明显,且储备产能充足。 3)医疗新基建:贴息贷款政策的出台为医疗设备的更新改造购置提供强力支持,各地都给予高度关注和落实,目前已经多个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贴息贷款落地。医疗新基建浪潮将给医械领域带来了显著机遇,目前国产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将支持医院端在购置设备的过程中更多考虑国产企业,国产化率将得到快速提升。 本周推荐:成长组合:药石科技、金斯瑞生物科技、聚光科技;稳健组合:荣昌生物、迈瑞医疗、恒瑞医药;弹性组合:联影医疗、海泰新光、开立医疗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在当前新冠病毒无新增突变株的情况下,全球疫情防控已经走入尾声,国内防疫三重准备已逐步就绪,医疗新基建在”十四五”规划顶层指导和贴息贷款的大力支持下将迎来显著发展机遇,建议关注影像设备、急救设施、重症护理、IVD等多个细分业务板块,对医药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病毒突变风险,贴息贷款兑现低预期,其他系统性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全球防疫政策逐步放宽,新冠毒株病死率趋于稳定 海外多国逐步放松防疫政策,国内防疫策略持续优化。近日,据联合国新闻报道,全球新冠新增病例急剧下降,WHO在9月中旬建议把握当下时点,采取必须的关键措施“结束(新冠)长跑”。多个国家在下半年也在调整防疫措施,8月初美国CDC取消社交距离限制,且密接者如果无症状不需要隔离。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也进一步放松防疫政策。全球航班和出入境政策来看,日本、泰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入境后无需隔离,各大航空公司陆续公布9月最新国际航班计划,多条国际航线相继开通和恢复,我国民航局显示的国际航班数量也在陆续恢复中。 表1:部分国家最新防疫政策国家(地区) Omicron为当前主要流行株,目前未发现其他新突变株肆虐。美国CDC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7月以来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均为Omicron株,不同亚型之前仍有变异,其中BA.5亚型占绝大多数,但原始株及其他突变株占比已接近0,且未发现有其他新突变株出现,因此可以初步判断全球疫情逐步稳定。 图1:2022年7月以来新冠病毒流行毒株 Omicron病毒传染性更强,但临床风险和死亡率显著下降。相比野生株或其他VOC(突变株),Omicron变异株有更多突变,产生比Delta突变株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且Omicron变异株在造成重复感染方面的能力可能更强。 但《Nature Medicine》202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Omicron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真实世界研究(样本量超20万)显示其临床风险和死亡率更低:Omicron患者比Delta患者住院率下降41%,ICU住院率比例下降50%,机械通气率下降64%,死亡率下降79%。 表2:新冠病毒突变株特性名称 图2:Delta和Omicron致病性比较 真实世界数据显示累积病死率自2020年以来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22年3月以来已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尽管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不同突变株流行和防疫措施下,短期病死率呈现一定的波动,但长期来看,全球和多数国家的累积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并于近来呈现稳定趋势。全球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从2020年初8%降至2022年9月1%,美国从6%降至1%,中国大陆从5%降至0.5%,中国香港从3%降至0.5%,德国从5%降至0.5%,瑞士从6%降至0.3%。 图3:真实世界新冠肺炎累积病死率 中国香港Omicron株死亡率已下降至较低水平。中国香港更新了第5波新冠疫情的死亡病例数据(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0月5日),新冠死亡病例9980例,年龄中位数为86岁,病死率为0.57%,超过95%的死亡病例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与2022年8月31日公布的数据相比,病死率较为稳定并有所下降(此前为0.63%),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未接种疫苗人群病死率仍较高。 图4:香港第5波疫情病死率(按年龄划分) 2国内防疫工具日趋完善,三重防疫准备逐步就绪 9月14日WHO发布了6份政策简报,表明当前人类已经掌握有效的工具应对疫情(包括疫苗、抗病毒药物、医疗设备、防控策略),各国需要采取的关键防控措施尽快结束疫情。这表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基本步入尾声,重视新冠免疫和治疗在“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已有自行研发的疫苗、抗病毒药物上市,并在针对奥密克戎新的突变株积极研发新型疫苗和药物,同时也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利用贴息贷款政策加强基层医院关于新冠肺炎相关设施的配备,防疫工具日趋完善,三重防疫准备逐步就绪。 图5:WHO政策简报 2.1基础免疫体系—疫情接种率全球领先,加强针接种积极推进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全球领先,积极布局加强针接种工作。全球和我国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两针)为62%,加强针接种率已达30%,中国大陆加强针接种率为57%,中国香港加强针接种率为78%,美国加强针接种率为40%。 图6: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比例 应对Omicron突变株,已有疫苗仍有效,我国正在布局多款突变株疫苗。为应对已有疫苗针对Omicron突变株有效性降低的情况,全球多企业正在布局Omicron突变株、多联苗的研发。目前全球已有新冠二价苗获批上市,我国亦有以国药中生、科兴生物等为代表的多家企业的多款Omicron突变株疫苗在研。 表3:部分Omicron在研疫苗进展国家 2.2医疗干预预防体系—国内新冠口服药已有上市,其余项目正快速推进 截至目前,国内超过10款新冠口服药项目正在研发中。其中,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今年7月25日获批,成为第一款在国内上市的国产小分子口服新冠特效药,并已通过2022医保目录调整审查,有望正式纳入医保目录。按照各地临时性医保挂网价格,阿兹夫定片定价每瓶270元,每瓶35片,每片1mg,用法用量为每次5mg,每日1次,疗程至多不超过14天。按照上述用法用量以及每片剂量,患者每天需要服用5片,14天治疗需要70片,即两盒的用量,所需费用540元。相较于目前已上市的新冠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片价格具有较大优势。 图7:阿兹夫定已通过2022医保目录调整审查 首款新冠国产口服特效药原料药及制剂产能充足。2022年8月2日,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正式投产。目前,真实生物自有厂房阿兹夫定片的年设计产能约为10亿片。根据计划,真实生物已经筹划再建一条阿兹夫定生产线,建成后规划年产能将达到30亿片。另外真实生物已先后与新华制药、华润双鹤、奥翔药业等签订了针对阿兹夫定的委托生产协议,而拓新药业子公司新乡制药拥有阿兹夫定原料药生产资质,公司原料药生产线具备年产5吨的产能,此外复星医药拥有独家商业化阿兹夫定的权益。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从研发、生产到商业化的整条产业链均已打通,原料及制剂产能充足。 图8:阿兹夫定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相关公司 国内其他新冠口服药项目仍在快速推进,明年预计将有更多口服新冠药上市。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阿兹夫定以外,国内还有其他新冠药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如歌礼制药的ASC-10已经获得FDA批准在轻度至中度新冠患者中开展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b期临床研究;科兴制药的SHEN26临床试验注册申请获批;先声药业的SIM0417已完成临床II期首例给药,且是国内首个获批新冠暴露后预防适应症临床试验的小分子药物,据先声药业公司官网信息,其在南京布局新冠原料药及制剂生产项目,预计生产规模为新冠原料药200公斤/年(原料药自产自用),新冠口服药3.2亿片/年。 表4:国内新冠口服药最新进展更新(截至2022.10.06) 纵观全球,目前超过20个新冠口服药在研。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已有四款新冠口服药物在美国获批,分别为辉瑞的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莫努匹韦)、吉利德的Remdesivir(瑞德西韦)、礼来的Olumiant(巴瑞替尼)。其中辉瑞的Paxlovid已于今年2月在中国大陆获附条件批准进口并被纳入医保,价格为2300元/盒。 表5:海外部分新冠口服药最新进展更新(截至2022.10.06) 2.3医疗新基建迅速扩容—贴息贷款快速落地,助力基层医院提升收治能力 自新冠疫情爆发开始,我国医疗体系资源供给和分配不均的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是医疗资源总量未得到满足,医疗资源的质量尚待提高,另一方面是资源分布不均,就诊量集中于三级医院,基层医院的资源供给不足救治能力有限。医疗资源总量方面,从人均ICU床位数来看,中国ICU床位占人口比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021年全国每10万常住人口预计拥有4.37张综合ICU床位,而美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达到34.7张。医疗资源分配方面,从就诊人次上看,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过103万家,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家,而三级医院只有2996家,占比0.3%,提供了占全国34.2%的床位与26.3%的诊疗人次。这说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缺口较大,尤其是面临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时,亟须扩大医疗建设,提高各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能力。 图9:我国医疗资源与发达国家差距 “十四五”规划出台各项政策解决医疗资源紧缺问题。为解决我国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需求问题,各项支持政策陆续出台,重视防疫救治产业的完善和医疗健康的投入建设。“十四五”规划聚焦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等。基础医疗建设的目标是按照每个县1-2家的数量标准,“十四五”期间,在全国重点选建1000家卫生院,参照县级医院能力标准加强建设,使其逐步达到县级医院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作用。“十四五”末,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有一个大的提升。 表6:“十四五”规划中医疗设备配置要求医院 贴息贷款为医疗设备的更新改造购置提供强力支持。2022年9月13日,国常会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并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其中,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使用方向主要是开展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此次财政贴息贷款给予了医疗新基建充分的资金支持,将大力满足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增添医疗设备的需求,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 表7:贴息贷款政策解读医院 贴息贷款在各省份中已快速落地,医疗新基建进度超预期。贴息贷款政策出台后,各地都给予高度关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