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Optimus降本能力超出预期,滚珠丝杠大量应用 特斯拉Optimus原型机发布,符合技术开发预期,降本能力超出预期。(1)硬件设计紧凑,利于成本控制(目标2万美元);硬件架构方案成熟、稳定可控容易实现;(2)关节方案、视觉感知、芯片、AI系统、电池等与汽车同根同源,有利于量产、降本及快速迭代;(3)硬件仿真平台、灵巧手、双目视觉、腰部自由度等方面较为出色。整体硬件架构采用大电池组+电机驱动+刚性金属传动+串并联关节分布+视/力/位传感器。关节采用执行器设计,与汽车一脉相承。除去手指和手臂(手臂暂未看到)共26个执行器,含16个谐波减速器,未见使用RV或行星减速器。其中旋转关节=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线性关节=力矩电机+丝杠导轨。灵巧手单手手指上有6个执行器+11个自由度,采用绳驱驱动。 运动控制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关节设计与汽车一脉相承 运动控制:整体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弱于世界五大人形机器人,强于国内其他厂商水平。看好未来的潜力及开发迭代效率。关节采用执行器设计,与汽车一脉相承。除手指外,共28个关节执行器,含16个谐波减速器,未见使用RV或行星减速器。其中旋转关节=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线性关节=力矩电机+滚珠丝杠。使用滚珠丝杠目前在价格与性能上并不具备优势,或是考虑到与汽车协同、量产。下肢运动能力相对落后,明显弱于本田阿西莫和波士顿动力。上肢的灵巧手是亮点,采用绳驱,6自由度、11个关节,仿生性较好,但量产性与可靠性待验证。目前动作开发方面仍落后于其他家,但我们认为特斯拉在迭代及开发效率方面有优势。感知与交互:集成了汽车视觉传感的技术,实现精确的3D建模。暂未看到雷达、ToF、IMU与超声等。硬件为左右单目相机+鱼眼相机,成本较低,依赖算法。能够与Tesla汽车共用FSD系统是擎天柱最大的优势之一,包括数据、算法、传感器方案、自研SoC芯片、超级计算机D0J0等。其他零部件:电池,容量2.3kWh、工作电压52v,实现小体积大容量,推测复用了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电池与主板、散热风扇置于胸腔中。 目标成本价2万美元,降本能力超预期 目标成本2万美元,远低于其他人形机器人,但落地情况待观察。结构上,我们估算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及AI、其他硬件成本占比分别为36%、33%、31%; 降本路径可能有: (1)电机数量减少,由之前披露的40个减少到28个; (2)采用视觉感知,相机硬件成本低; (3)电池、FSD系统、可靠性仿真平台等与汽车复用,芯片、软件、算法、数据等大量前期投入已完成; (4)首批机器人可在自家车厂使用,保证了一定的需求量。 受益标的 力星股份、汉宇集团、绿的谐波、步科股份、怡合达、秦川机床等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国内供应链渗透不及预期。 1、Optimus机器人降本能力超出预期,滚珠丝杠大量应用 北美时间9月30日,特斯拉发布Optimus原型机,整体进度符合预期。降本能力超出预期:预计价格在2万美元,低于整车价格,与国产中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价格相当;量产进度略低于预期:预期2023年(18个月内)能够交付初步产品。但关节方案与汽车一脉相承,有益量产实现。整体迭代速度较快,期待后续方案优化。 Optimus全身共有28个电机关节,滚珠丝杠与轴承相对超预期。整体硬件架构采用大电池组+电机驱动+刚性金属传动+串并联关节分布+视/力/位传感器。关节采用执行器设计,与汽车一脉相承。除去手指和手臂(手臂暂未看到)共26个执行器,含16个谐波减速器,未见使用RV或行星减速器。其中旋转关节=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线性关节=力矩电机+丝杠导轨。灵巧手单手手指上有6个执行器+11个自由度,采用绳驱驱动。 控制算法及运动能力方面,Optimus弱于丰田机器人,强于国内水平。电池性能出色,2.3kwh的电池可让机器人工作一天。此外,Optimus具有safeguard远程控制方案和停止按钮设计。 表1:Optimus根据关节活动需求分别安装线性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单位:个) 1.1、旋转关节:无框电机+谐波减速器+双编码器+力矩传感器+交叉滚子轴承输出 特斯拉机器人共使用16个谐波减速器,主要分布在: 大腿内侧:1个旋转执行器*2 +胯部1*2 +腰部:2个+手腕:1个旋转执行器*2+肩膀:3个旋转执行器*2 +颈部:2个旋转执行器。 此方案与当前(科尔摩根供应给协作机器人厂的)协作机器人关节方案相似。 国内步科股份子公司常州精纳有类似产品。 图1:电机+谐波减速器构成了特斯拉机器人三种旋转执行器 1.1.1、伺服系统:旋转关节使用无框电机 特斯拉机器人线性、旋转关节处使用的无框电机是去掉轴、轴承、外壳、反馈或端盖的伺服电机,只包含定子和转子。核心特点是可以实现大力矩。 图2:特斯拉机器人旋转关节使用谐波减速器 图3:无框电机去掉了轴、轴承、外壳、反馈或端盖 1.1.2、精密减速器:小型谐波减速器 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及其他自动化装置的关键零部件,可分为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和精密行星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主要使用的是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的30%。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柔性关节需要更轻量、小型化的减速器,因此选用谐波减速器。 图4: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及控制器成本占比接近70% 图5:估算人形机器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其他硬件成本占比约分别为36%(20%+16%)、33%和31% 1.1.3、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双编码器 特斯拉机器人旋转关节采用高低速双编码器+力矩传感器: 关节集成双位置编码器:输出侧*1 +电机侧*1。输出侧编码器:测量输出位置的变化;电机侧编码器:计算得到输出轴的理论位置,与输出侧编码器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外部受力大小,从而交付驱动器进行后续控制。 关节集成非接触式力矩传感器:基于编码器或霍尔原理测量材料形变的力矩传感器,非应变片式。 图6:Optimus旋转关节采用双编码器+力矩传感器 图7:双编码器是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中的常见设计 1.2、线性关节:无框电机+滚珠丝杠+力矩传感器 特斯拉机器人线性关节使用无框电机+滚珠丝杠(即,线性执行器)的方案,利用滚珠丝杠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线性关节主要分布:腿部:3个线性执行器*2 +手腕:1个线性执行器*2 +肘关节:1个线性执行器*2。 此方案取代了可承受较大负载的RV减速器/行星减速器。丝杠的传动精度高,输出力能力强,但反驱透明度差(所以需要力传感器),响应速度偏慢,这套驱动方案可能会限制下肢高动态的运动能力。此方案可以实现高刚性,但成本也较高。 图8:使用4点接触球轴承使得结构更紧凑,但成本更高 图9:特斯拉机器人使用滚珠丝杠 滚珠丝杠的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特斯拉机器人使用的行星滚柱丝杠具有高轴向承载能力、强抗冲击能力、高速高精度、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 高精度滚珠丝杠技术壁垒高。全球主要的滚珠丝杆厂商有NSK日本精工、日本THK、日本斯凯孚等,CR5约46%。日本和欧洲滚珠丝杆企业占据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国内龙头企业包括:秦川机床(汉江机床)、鼎智丝杆(江苏雷利子公司)、汇川技术(上海莱恩)。 图10:日本和欧洲滚珠丝杠企业占据全球70%市场 1.3、其他关节:灵巧手、腰部关节、膝部仿生设计 灵巧手:采用绳驱驱动,单手共6个自由度11个关节,其中拇指2自由度(1摆动1弯曲)3关节,其余四指1自由度2关节,每根手指均为2个指节联动弯曲。 机械臂在某个特殊工况下的负载能力约9kg。 腰部:设置2个自由度,仿生性提升。 膝关节:仿生设计,尚不能做到直膝行走。人类的膝盖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滚动副+移动副的耦合,模仿存在困难。 图11:Optimus灵巧手采用绳驱驱动 图12:Optimus膝关节采用仿生设计 1.4、关节轴承:角接触轴承+交叉滚子轴承+四点接触轴承+深沟球轴承 轴承应用于速度不同的零件中进行传动。角接触轴承可以在承受较高的转速的同时承受一定的轴向力;交叉滚子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刚性强;四点接触轴承可以在高转速条件下承受双向较大的轴向力和径向力。 特斯拉旋转关节与线性关节使用不同轴承。 旋转关节:外壳固定部分和高速电机轴之间:角接触轴承*2;外壳固定部分和低速输出轴之间:交叉滚子轴承*1 线性关节:电机固定部分和电机转动部分+丝杠螺母部分之间:四点接触轴承*1 +深沟球轴承*1 图13:特斯拉机器人根据不同位置的受力特点选用不同轴承 表2:国产轴承厂商有望受益 1.5、其他零部件:集成汽车技术,电池、视觉传感性能优异 电池:容量2.3kWh、动力电52v,金属外壳保护提高安全性。电池实现小体积大容量,推测复用了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电池与主板、散热风扇置于胸腔中。 视觉传感器:硬件为左右单目相机+鱼眼相机,硬件成本较低,依赖算法。集成了汽车视觉传感的技术,实现精确的3D建模。 工厂等部分场景有应用GPS传感器。 图14:特斯拉机器人电池、主板、风扇集成于胸腔中 图15:特斯拉机器人视觉能实现精确3D建模 2、汽车总装厂应用场景明确,量产初期车企有优势 2.1、人形机器人有望先由汽车总装厂开始渗透,随后过渡到高端住宿及家庭场景 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于“仿人”,主要有三:(1)仿生步态下运动能力较传统履带/四轮/双轮机器人大幅提升;(2)灵巧手可实现双手配合和工具替换,较工业机器人技能更广;(3)依靠算法能力实现复杂环境识别并实施决策。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先从汽车总装厂开始渗透,服装厂缝纫车间也是可能的应用场景。后续算法水平及降本能力得到提升后,应用场景将逐渐扩展到高端住宿和部分家庭场景。此外还会有部分机器人应用于娱乐教育领域,但这两种场景的实现大规模应用较为困难,且需要消费者教育。 码头、物流、车间等中长距离物流运输场景下AGV或更具优势:(1)AGV技术已相对成熟,激光雷达、SLAM、VSLAM等技术应用或使AGV物流车摆脱磁条限制;(2)当前人形机器人抓握及负载能力相对受限,不适合重物搬运且单次运输能力有限; 消防、安保等领域或首先出现四足仿生机器人普及: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造价成本相对弱势,四足机器人在步态平衡、移动速度和生产成本上具有优势,或首先出现四足仿生机器人的应用普及。在2C陪伴机器人方面,四足机械狗同样可能先于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 图16:各厂陆续推出以量产落地为目标的四足机器人 2.2、人形机器人年产量上万后,成本或下降到5万美元以下 目前人形机器人成本约为10-15万美元左右,未来产量增加及工艺改善将降低成本。根据优必选科技副总裁付春江预测,根据量产规模不同,人形机器人降本进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几千台小批量生产,降本20%-30%至约10万美元; 1万-几万台量产,降本50%至5万美元; 几十万至上百万台大规模量产,降本70%-80%至2-3万美元。 图17: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成本将下降至2-3万美元 2.3、仿生机器人降本量产车企优势明显 仿生机器人赛道主要玩家包括:机器人厂商、车企和互联网大厂。三者开发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机器人厂商更注重机器人前沿技术突破,车企思路偏向严格降本、量产为先,互联网大厂仿生机器人采用全栈自研,或依托平台惯性,注重生态建设。 我们认为,在人形机器人量产初期,车企将有较大优势: 技术通用性强:(1)硬件能力上,电动汽车舵机(机电一体化)、减速器、储能电池等通用性强,应用经验丰富;(2)感知技术上,车企具有先天优势,已经完成了芯片开发、图像标记和神经网络训练的大量前期投入;(3)仿真开发上,车企的汽车可靠性仿真平台复用,能够从量产/成本角度出发,为机器人的结构及可靠性设计提供大量的评估及优化支持。 研发资源丰富:车企资金充裕,现金流稳定;研发人员储备充足。 市场重叠度高:汽车本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