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减重药物专题:400亿量级黄金赛道,GLP1类药物减重市场正高速增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生物行业减重药物专题:400亿量级黄金赛道,GLP1类药物减重市场正高速增长

医药生物2022-10-09德邦证券上***
医药生物行业减重药物专题:400亿量级黄金赛道,GLP1类药物减重市场正高速增长

减重市场广阔,药物减重将重塑格局。依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到2018年的增长至34.3%和16.4%(合计50.7%)。肥胖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慢性疾病呈现显著正相关。随着肥胖干预手段的多样,除饮食干预和运动外,随着新一代GLP-1陆续获批肥胖适应症,减重药物正成为一种新的选择。FDA已有多款药品获批,中国亦有多款GLP-1品种处于后期阶段,减重市场的格局将被重塑。 GLP-1历经多代进化,已成为肥胖适应症首选药物。GLP-1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的肠促胰岛素,通过激动广泛分布的GLP-1受体发挥减肥作用,但极易降解。通过几代产品的进化,GLP-1激动剂类药物已从3次/日延长到1周/次,大大提高了依从性。2014年,利拉鲁肽(Saxenda)成为第一个基于GLP-1的减肥药物被引入美国市场。2021年,FDA批准了司美格鲁肽(Wegovy)的肥胖适应症。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三代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凭借优异的减重效果,良好的安全性,以及1周1次的良好依从性,已成为较能满足临床需求的新一代减肥药物,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双靶激动剂在研,有望引领新潮流。目前全球针对肥胖适应症的GLP-1类药物中,双靶甚至三靶正逐渐成为研究主流。礼来Trizepatide依据分子整合策略设计,是一种GIPR/GLP-1R双靶点激动剂,其针对肥胖的全球三期临床已完成,数据显示其72周中高剂量组减重比例可达20%,相较单靶更为明显。国内信达生物同样布局OXM3双靶激动剂,目前国内二期数据已发表,结果优异。我们认为,未来双靶激动剂有望凭借其优异的减重效果成为新一代减重药物核心。 400亿GLP-1减肥市场,下一个重磅大单品。分析国内的格局与临床进度,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肥胖适应症处于申报上市阶段,预计2023年获批,国内利拉鲁肽专利到期,较多类似药处于临床后期,大多为糖尿病适应症。司美格鲁肽肥胖适应症已完成三期。双靶点激动剂中,礼来和信达进度领先,礼来进入三期临床,信达则发布二期临床数据,目前已进入三期阶段。我们认为:肥胖市场人群基数大,新一代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减重药物上市将迎来供给侧的革命,激发潜在大市场,我们预计全国GLP-1类药物在肥胖及减重的销售峰值有望超过4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下一代重磅品种。 投资建议:随着新一代GLP-1类药物在国内上市,减重适应症市场将快速扩容,根据GLP-1类药物研发进度,我们重点推荐关注:华东医药,其利拉鲁肽肥胖适应症布局领先,已申报生产;信达生物,其双靶点激动剂已进入三期临床阶段。 风险提示:临床失败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 行业相关股票 1.国内过半人群超重或肥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代谢障碍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既是独立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多种癌症(如子宫内膜癌症、乳腺癌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等出现,肥胖已成为公共卫生焦点问题。 1.1.肥胖有多因素共同决定,根据BMI和腰围可分四大类型肥胖 BMI指数是诊断是否肥胖的通用标准,各国肥胖范围有所不同。肥胖的诊断标准包括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等,其中BMI是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其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当BMI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 根据WHO的定义,当BMI≥25时为超重,BMI≥30时为肥胖,该标准被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国采用;根据中国的定义,当BMI≥24时为超重,BMI≥28时为肥胖。 图1:中国及WHO对肥胖的定义 图2:BMI评分量表(中国标准) 根据BMI和腰围可将肥胖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类型。在中国根据BMI和腰围大小,可将肥胖类型进一步划分。当腰围超标(男性≥90 cm,女性≥85 cm)而BMI<28时,为单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为腹部和躯干脂肪多而四肢脂肪相对较少;当腰围不超标而BMI≥28时,为单纯全身型肥胖,主要特征为体内脂肪沉积呈匀称性分布,臀部脂肪堆积多于腹部;当腰围超标且BMI≥28时,为复合型肥胖。 表1:各种类型肥胖的划分标准 肥胖由系统动力因素、环境驱动因素和个人危险因素共同决定。肥胖属于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生物医学角度,肥胖可理解为遗传、膳食、生活方式与行为、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如职业、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健康素养、疾病状况、用药情况等)等个体因素导致的能量过剩。同时,环境驱动因素和更远端的系统动力因素(如政策、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图3:肥胖的群体层面决定因素和个体层面危险因素 1.2.中国约有一半人口超重或肥胖,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 中国成年及青少年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当前,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1)依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自1990年以来,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从1992年16.4%和3.6%(合计20.0%)增长到2018年的34.3%和16.4%(合计50.7%)。 2)依据2020年的全国调查报告,在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以及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中,超重/肥胖率分别达20%和10%,至2030年,中国成人(≥18岁)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7~17岁)中将达到31.8%,在学龄前儿童(≤6岁)中将达15.6%。 图4:中国成年居民超重及肥胖人数占比(%)及复合年均增长率(%) 中国人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病率与肥胖显著正相关。根据《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的数据,约有70-80%成年人高血压源于过度肥胖,在患Ⅱ型糖尿病的成人中肥胖者约占55%,且某些癌症还会呈越胖危险性越高的量效关系。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超重率、肥胖率,以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 一项针对中国上海地区18739名成年人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常见慢性病与BMI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高血压在正常、超重和肥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7%、14.5%和28.3%,肥胖患者检出率约为正常人群的6倍;高血糖在正常、超重和肥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5%、8.8%和17.1%,肥胖患者检出率约为正常人群的5倍。 表2:不同BMI人群的常见慢性病指标异常检出率BMI<24(正常) 相比于其他肥胖类型,中心型肥胖风险更大。由于中心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含量通常高于全身型肥胖患者,其并发慢性病风险往往较高。一项针对中国各地区46600名35岁以上成年人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心型肥胖患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1%,高于体重正常者(23.5%)和全身型肥胖患者(31.6%),而中心型肥胖合并全身型肥胖患者(复合型肥胖)则高达47.2%。中心型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检出率也大幅高于体重正常者。 图5:不同肥胖类型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 图6:正常体重者与中心型肥胖患者慢性病指标检出率 2.从生活干预到药物手术、肥胖治疗方式不断演进 2.1.肥胖防治分为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肥胖的防治以疾病的三级预防和治疗为基本原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服用减肥药物、减重手术等。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针对超重/肥胖成年人规范化治疗流程图,当BMI在24.0至27.9范围,推荐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等)进行治疗;当单纯性肥胖且BMI≥35.0,或BMI≥24.0且伴有至少1项代谢异常,或BMI≥28.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推荐使用药物治疗;仅当BMI≥35.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考虑手术治疗。 表3:肥胖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等级 图7:超重/肥胖成年人规范化治疗流程图 饮食干预是控制超重及肥胖的基础手段。不同饮食结构会对超重及肥胖产生影响,随着人们对肥胖症发病机制和饮食结构的认知不断深入,产生了多种饮食干预措施,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等,其中LCD的受重视程度较高。LCD指限制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增加脂肪与蛋白质,减少精制谷物与添加糖摄入的饮食。多项研究显示,LCD可以有效减少超重肥胖者的体重,降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但LCD能否持续减轻体重并降低超重肥胖风险仍缺乏充足的研究证据,其安全性也存在争议。此外,提倡戒烟戒酒,少量多餐,定时进餐,增加膳食纤维,并加强对肥胖患者的教育也是饮食干预的重要部分。 表4:常见体重控制膳食方法及其特点饮食控制方式 轻食与代餐作为健康减重的饮食方案,备受新一代年轻人推崇。英敏特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后,大部分消费者在健康饮食和运动健身方面更加重视,促进代餐与轻食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1)轻食是以类型丰富、低能量、高营养为特征的新兴饮食方式,如沙拉;中国营养学会2021年发布的《中国人的轻食消费行为白皮书》对6207人(大多参与者为年轻人)的调研结果显示,94.9%的被调查者每周至少消费一次轻食,55.7%的人每周消费2-4次。根据NCBD,我国2021年沙拉轻食行业市场规模或达到92.3亿元,同比增长66%。 2)代餐则是以某类低热量、高营养的特定食物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如代餐粉、代餐奶昔等。英敏特报告《体重管理的饮食习惯——中国,2020年》发现,在采取措施管理体型的消费者中代餐的渗透率已从2016年的18%增至2020年的27%,增幅为各类体重/体型管理方法之首。艾媒数据中心数据显示,预期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1321.8亿元。 左旋肉碱作为减重辅助用食品添加剂,同样被诸多人用以体重控制。左旋肉碱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是常见的辅助减重可食用添加剂,在人体的肝脏和肾中产生,并储存在肌肉、精液、脑和心脏中,对人体无毒副作用,配合适当的运动可加速燃烧脂肪。根据诚达药业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左旋肉碱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中国2018年左旋肉碱市场规模为0.14亿美元,占全球8.28%的市场份额。根据The Insight Partners预测,2019年至2027年,左旋肉碱全球市场规模将保持4.79%的复合增长率。 图8:2017-2022年中国代餐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图9:2017-2021年中国沙拉轻食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运动方式主要可分为有氧运动及力量训练,二者结合可发挥减重效果。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通常是指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将有氧运动手段与力量运动手段两者都加入训练方案,通常采取中低强度,训练时间平均分配的复合型运动方式。 多项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结合力量练习对于改善体质及减脂减重有着显著效果。 表5: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可发挥减肥功效运动类型含义 表6:对于不同超重/肥胖人群运动量的建议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十分普遍,效果有限。常规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体重和腰围监测、控制饮食、积极运动等。这些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较易实施,但减重效果通常较差,且容易发生体重反弹。对于运动控制来说,《共识》建议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150 min,最好每天运动30~90分钟,周运动3~7天,总共达到200~300分钟/周。 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体重,但患者接受度差。目前主流的减重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胃内水球等。手术治疗肥胖效果明确,一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