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瑞士再保险]: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文)

2022-09-19-瑞士再保险✾***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文)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 01摘要 02主要发现 03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 09海外市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 13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发展潜力评估 18总结及建议 20附录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1 摘要 加快构建支持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机制性建设刻不容缓。 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量化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中国老年失能群体的护理需求特征,以及社保长护险的实际影响。 鉴于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与其家庭可得财务之间存在差距,本研究对城镇地区失能老人护理风险保障不足的规模进行了量化分析。 研究发现,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约为9217亿元,并将持续扩大。 在促进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方面,我们在制度建设、监管环境、风险保障能力和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在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风险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其中强调“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发展,稳步推进长护保险制度试点。政策制定者与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且具有可持续性的长护保障模式,使老龄群体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的关键挑战之一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和可得资金保障之间的差距持续上升。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具有长期性特征,同时健康人群面临的失能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上升,由此产生的护理需求持续增加。评估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评估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对社会实际护理需求的保障程度,探讨商业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合作模式,从而对提升老年失能群体综合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中国城镇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将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定义为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与家庭可得财务支持之间的差距。我们对失能老龄人群的护理需求根据不同的失能程度,分居家照护和机构护理两大模式进行了量化估算。可用的财务支持包括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及家庭自费支出。在估算当前保障缺口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对未来人口结构、失能率、家庭名义收入等变量的预期,本研究对保障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围绕社会保险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场景分析。 我们发现,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1,约相当于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需求的65%。从资金结构上看,家庭支出是目前失能老人家庭支持其护理服务费用的主要来源,占所有可用资金的96%;社保长护险占可用资金的约3%。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预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在基准假设下,社保长护险的持续发展将缓慢提升护理服务保障水平,失能老人整体保障程度将从目前的35%上升至2040年的42%;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同时,情景分析发现,如果社保长护险得以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服务保障。尽管如此,失能老人家庭仍将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和保障不足的问题。 因此,提升全社会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是一个严峻且艰巨的挑战。社会各方需要形成合力,探索建立多方责任共担、可持续的长期护理解决方案。国际经验显示,商业护理保险通常对社会保障计划起到补充或替代作用,是保障社会整体护理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与体制特征,我们建议各利益相关方关注以下方面,以促进商业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在观制度方面,建议政府明确建立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发挥商业保险在提供补充保障、满足多元化需求、促进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定位。监管环境方面,建议行业监管机构逐步健全和完善保险行业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建设,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风险定价、风险管理、设计产品责任等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出台财税优惠、拓宽资金投资范围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 在能力建设方面,建议保险行业加快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包括混合型保障产品、与健康医疗和养老金融产品的结合、保费支付方式创新等。建议护理服务行业积极扩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为失能老人的居家护理需求提供必要补充。提质增方面,建议各利益相关方持续加强对老年群体保障需求、资金供给结构、护理服务、国际经验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试点项目或创新方案实际保障能力的有效性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保险供给方式。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具有长制长期护务体系,建议着力培育建立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体系,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手段降低失能风险、减少护理服务成本,同时不断提升护理服务供应方与保险公司的协同保障能力,使失能老人群体能够获得必要的护理服务支持,同时降低家庭的财务压力。 1由于农村地区相关数据不足,根据本研究框架无法对该部分群体进行分析和建模。 中保险行业协会/再研究中中心 2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主要发现 我们估算,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总需求约为1.4万亿元,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约占护理服务需求的65%。目前家庭支出是失能老人支付其护理服务费用的主要来源,占所有可用资金的96%,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基金支出占比 仅3%左右。 16,000 14,1624,722 14,000 12,000 10,000 9,217 8,000 222 6,000 4,000 2,000 0 保障需求 家庭支出 社保长护险及补贴 保障缺口 数据来源:《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其他市场公开数据。 我们预计,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到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作为主要的公 共筹资手段,社保长护险的发展将有助于持续提升护理服务保障水平,整体保障程度将从目前的35%上升至2040年的42%。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212025F2030F2035F2040F 社保长护险基金支出 保障缺口 相关补贴 长护险对总需求的贡献度(右轴) 家庭支出 现有保障对总需求的贡献度(右轴) 注:2025-2040年为估计值。数据来源:《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其他市场公开数据。 国际经验显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所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对公共护理保障计划起到补充或替代作用。因此,一个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需要社保与商保起到互相协同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的保障能力。 美 日本 新加坡 公度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 社会救济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 公私合营模式 社会长护启动时 1995年 1970年代 2000年 2002年 社人群 全民 特定人群 40岁+ 30岁+ 社时60岁以上人口占比 20.9% 14.4% 23.0% 10.2% 2021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1 29.1% 23.3% 34.6% 21.9% 社时人均GDP(美元) 31658 8692 39169 22160 2021年人均GDP(元)2 50425 70202 39896 69919 相对于社定位 替代+补充 替代 补充 补充 人群 社保外人群 社保外人群 社保人群 社保人群 注:1、202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据为世界银行预测;2、2021年人均GDP数据为瑞再研究院预测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各国政府公开资料,瑞再研究院整理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结构性趋势推升护理保障需求 中国人口正加速老龄化。2000年前后,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0%,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截止202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9%,这一比例较2011年上升了5.6个百分点,比2000-2010年期间的上升幅度高2.3个百分点3,体现出中国老龄化进程有所加快。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20年,中国社会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30%。相比之下,德国的老龄人口比例从1966年的19%上升到2023年的30%则历经了57年。中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见图1-1)。 1-1: 中国老龄人口总数及比例 500 400 300 200 100 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0020052010201520202025F2030F2035F2040F 60岁及以上人口数(百万) 注:2025-2040年数据为世界银行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瑞再研究院整理 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右轴)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剧了家庭的养老负担。 失能人口规模随之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均持续下降,导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上升,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七普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16岁-59岁的劳动力人口规模比2010年底减少了4000多万人至8.8亿人;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2010年的68.7%下降至目前的62.5%。由此导致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从2010年的12%上升到2020年的20%4。此外,根据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3,低于2.1的代际更替水平5,已经进入1.5以下的“低生育率”区间,意味着家庭的养老负担更为艰巨。 人口加速老龄化意味着失能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长期护理风险显著上升。增龄是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增高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年龄每增加5岁,其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将增加1.12倍,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患病率都将大幅度上升(约为社会平均水平的2-3倍),常见病、多发病迅速增加,且持续天数长、康复慢,因此对健康保障服务的需求也是一般群体的3-5倍。6根据全国老龄办调查统计结果,中国约有4063万失能老年人,占同期老年人口的18.3%。7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8,老年人首次出现较为明显的失能问题的年龄均在65岁左右,并 2资料来源: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 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4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老年人口抚养比为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 5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型理论)假设,生育率会从较高水平下降,并稳定在每名妇女生育大约2.1个孩子的更替水平。来源:《低生育率:决定因素综述》,联合国人口发展处,2019年7月 6薛镭,安娴,王峥,等.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10):56-58 7资料来源: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15年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结果。 8《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且失能程度越严重,经历失能的时间也越长。在其所调查地区估计有4.8%的老年人处于10项日常活动能力(ADL)重度失能、处于中度失能状态的群体占比约7%,总失能率为11.8%。学术界也有基于不同普查和调查数据对失能率的研究,由于抽样人群结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