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智研咨询]:2022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射情况及发展机遇分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射情况及发展机遇分析

2022-09-15-智研咨询智***
2022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射情况及发展机遇分析

智研咨询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射情况及发展机遇分析 本文核心关键词:商业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商业遥感卫星市场规模、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政策规划、商业遥感卫星前景趋势 一、遥感卫星概述 “遥感”,是指在物理科学上是指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物体的属性的过程。 地球上的各种物体都有其电磁光谱特性,遥感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利用遥感设备从空间平台对地球表面的自然面貌、现象和自然资源进行观察、探测,并通过光、红外、微波等遥感器对各种地面物体所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信息进行读取,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提取、处理、分析过程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以达到准确辨认地球表面物体和现象的性质和状况的目的。 卫星遥感为航天遥感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主要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 目前,我国的非军用遥感卫星主要有民用和商用两类用途,其中民用遥感卫星主要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服务于国家政府部门、公众业务等的遥感卫星,以国家投资为主;商业遥感卫星主要指以营利为目的,广泛应用于商业市场的遥感卫星,以市场公司投资为主。 遥感卫星分类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全球遥感卫星行业运行情况 1、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数量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共发射遥感卫星191颗,相比2020年的146颗增加了45颗。 2015-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智研咨询整理 2021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高度活跃,全球累计进行了146次航天活动,是1957年有航天发射活动以来的最高值;发射航天器共计1846个,继2020年全球发射航天器数量首次破千后再创历史新高,总质量达到约778t,为2009年(该年总发射质量为829.1t)以来的最大值。 2021年146次运载火箭发射中,中国发射次数达到55次,自2018、2019年后第三次独占发射榜首,为本国及国际用户发射航天器数量达115个,发射次数及发射航天器数量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48次发射,在全球宇航企业中排名第一。美国全年进行了51次发射活动,排名第二,但其发射的航天器数量达到1335个,单箭平均发射航天器数量为26.2个,运载能力突出。俄罗斯火箭发射次数为25次,发射航天器340个,发射次数和发射航天器数量均实现了增长;欧洲火箭发射6次,发射航天器19个,发射航天器数量相较2020年大幅下滑;日本火箭发射3次,发射11个航天器;印度火箭发射2次,发射20个航天器;伊朗火箭发射3次,都未能取得成功;韩国火箭发射1次,也以失败告终。从成功入轨的航天器总质量统计来看,美国自2016年起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2021年发射入轨总质量达到402.6t;中国以190.5t位列第二,俄罗斯、欧洲发射总质量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2021年全球航天器及遥感卫星发射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智研咨询整理 从各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来看,美国和中国占据较大的份额。2021年美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为86颗,占全球比重达45.03%;中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为61颗,占比31.94%。 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发射市场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全球遥感卫星市场规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进入技术全面更新和产业化发展时期。国外商业遥感卫星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并逐渐成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航天大国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加快了新一代高性能遥感卫星的研制和商业化运行,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官助民办”的商业模式,商业遥感卫星以服务政府用户为主,与政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形成了美国的Landsat系列、WorldView系列、GeoEye系列等卫星星座为代表的商业遥感卫星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规模由35.9亿美元增长至63.2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9.9%。随着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数量不断增长,伴随空间分辨率及光谱波段数不断提升,用户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质量及数量需求日益提升。 2015-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三、中国遥感卫星行业发展阶段 中国遥感卫星行业先后经过萌芽发展、快速发展及创新发展三个阶段,行业逐步摆脱由起步较晚导致的落后面貌,并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遥感卫星产业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时间点代表性事件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1号送入太空,使人类利用卫星进行遥感、通信和导航成为可能。1958年8月14日Explorer6从太空传回第1张人造卫星影像,开启卫星遥感探测新时代。1959年2月28日美国成功发射CORONA系列返回式卫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侦察卫星,该卫星以胶片为存储载体,可进行高质量成像观测。1975年11月26日中国继前苏联、美国之后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该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的性质一致,虽具备可回收能力,但其工作寿命短,仅能工作5-15天。1980年中国“资源”卫星开始研制,是中国探索传输式遥感卫星的起点,后继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和资源三号3个系列。直至2005年,中国共累计发射13颗遥感卫星。2005年1957-2005年在遥感卫星行业,欧美国家均走在中国前列。2006年4月2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太空。该卫星是中国遥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实用型遥感卫星,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3年4月26日“十二五”启动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推动研制具有国际水平的7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加速中国遥感卫星向高端水平发展。同年,具备全色2m、多光谱8m分辨率的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14年8月19日中国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该卫星可自主获取全色1m、多光谱4m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随后相继发射高分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卫星在轨与一号、二号相互配合,共同推动高分辨率数据应用,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进入高分辨率图像应用的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2015年,中国全年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七号”、“遥感卫星二十八号”和“遥感卫星二十八号”三颗遥感系列卫星,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水平趋于成熟,推动遥感卫星行业的创新发展,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领域。2015年10月1日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吉林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实现重要突破。2018年11月1日中国高分七号卫星成功发射,初步测试结果显示,卫星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大幅提高,可高效绘制地面1:10000地形模型。该成果有利于中国摆脱卫星遥感数据进口局面,填补局部地区民用卫星数据空白。同年12月,中国东方红有限公司首次提出发射世界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计划,自此中国遥感卫星进入全面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制图:智研咨询(www.chyxx.com)萌芽发展阶段(1957-2005年)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4年)创新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四、中国遥感卫星行业发射数量 随着卫星遥感和空间信息服务业需求的增长以及配套政策的落地,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全球发射191颗遥感卫星,其中61颗来自中国,中国遥感产业正加速发展。 2012-2021年中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五、中国遥感卫星行业市场规模及市场结构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据测算:2012年我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为1209.03亿元,2021年产业规模增长至5525.82亿元。 2012-2021年我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卫星遥感产业规模从2012年的40.8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8.12亿元,遥感产业发展迅速,但占卫星应用的比重较小,从2012年3.4%下降至2021年2.1%。 2012-2021年我国卫星遥感市场规模及其占卫星应用的比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遥感卫星下游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数据加工、空间信息综合服务和软件支持服务。在遥感和地球观测领域,不同成像方法、不同波段和分辨率的数据并存,遥感数据日益多样化。随着数据采集速度的 加快和更新周期的缩短,遥感数据的急剧增加导致遥感数据直接可读性差。当使用软件工具形成客户可用的资源时,人工操作效率低,限制了卫星遥感的商业化和民用普及。 数据加工可大幅提升面向多客户的服务能力。遥感大数据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遥感数据增值服务结合,给遥感原始数据的处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数据加工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数据处理成本,从而拓宽客户群体,推动商业化发展。 空间信息综合服务将促进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以遥感大数据影像为基础,利用遥感云服务、“互联网+”及新一代遥感应用手段,监测城市变化、实时管理城市的创新探索,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经之路。 软件支持可支持遥感数据几何精校正、配准、融合、镶嵌、信息提取和自动分类。遥感图像具有宏观、客观、综合、实时、动态、快速等特点,为地球资源调查与开发,国土整治,环境监测,以及全球性研究,提供新的探测手段。数据分析应用可在遥感大数据方面,在经济中的应用刚起步,结合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能够进行实时、可靠的经济发展分析,为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将在投资金融领域的行业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开发软件支持遥感卫星数据的整合,有利于遥感数据广泛用于测绘、动态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军事侦查等领域。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1年我国遥感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为118.12亿元,其中数据费用市场规模为20.21亿元。加工服务市场规模为32.03亿元;应用市场规模为65.88亿元。 2012-2021年我国遥感卫星产业细分市场规模统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1年我国遥感卫星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六、中国遥感卫星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多分辨率、多普段、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及应用体系。在运营方面,民间资本开始金融遥感卫星产业,在国外遥感卫星代理方面,国外主要的遥感卫星代理商都在中国设有代理机构。 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主体在政府的主导或推动下,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适时调整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最终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事项自主发展。目前,沪深两市已吸引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市政公用企业和基础设施企业上市融资,相关法规政策已十分健全,这类企业的价值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为自主商业遥感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主要规模以上的商业遥感企业有: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天津等商业发达的地区。 我国卫星制造主要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隶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中国空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简称:上海航天)、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等企业完成。中国卫星发射企业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动力)。卫星地面设备供应企业较多,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国腾电子、华力创通、南方测绘等。 在卫星制造领域,中国遥感卫星的生产由中国航天、中国卫星、中国空间、上海航天等少数企业所垄断,以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