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和实践研究报告 目录/Contents 前言02 一、我国养老市场发展环境03 二、国际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经验07 三、我国养老护理供需方现状分析17 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保障现状和特点35 五、我国商业护理保险潜在机会和商业模式展望47 六、长期护理保险实践研究53 七、总结与建议77 参考文献79 01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养老引发的社会问题,而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长期护理保险对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妥善有效处理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健康中国、养老服务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要求。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政策实施三年以来,试点城市已经由国家和人社部最初指定的15个扩大到了50个。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主要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导,商业护理保险市场呈现规模小、产品价格高、保障功能弱、产品特色不明显等特征。 本报告将以美国、日本、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历史和现状为借鉴,研究在我国养老护理需求和护理生态圈资源现状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创新发展模式,并选取上海、北京两大一线城市,将当地养老护理需求和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性实践相结合,探究商业长期护理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 需求与供给 美、日、德发展借鉴 商业模式实践 养老护理资源供给 长期护理保障 北京、上海长期护理生态地图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创新建议 我国养老市场环境 长期护理需求 长期护理国际市场借鉴 图0-1:研究思路 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安联健康险”)隶属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由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太平洋保险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安联集团”)联合成立。太保安联健康险致力于健康和关爱事业,为个人和团体客户提供全面的健康险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依托中国太平洋保险根植于中国市场的丰富积淀,尤其是庞大的客户资源和广泛的销售网络,结合安联集团卓越的专业技术优势,太保安联健康险立志成为国内领先的、为客户不断创造健康价值的专业健康险公司。 02 03 一、我国养老市场发展环境 ▎1.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长期护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口结构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1.9%,而在联合国的定义中,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已经非常的严重。如果用老人抚养比1来衡量,2005年为10.7%,即平均每9.4个劳动人口供养一个老人,而2018年抚养比已达17%,平均每5.9个劳动人口供养一个老人,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见图1-1)。 图1-1:我国老龄人口及抚养比统计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65岁以上人口数(万)65岁以上人口比例% 10.5% 11.4% 11.9% 8.9% 7.0% 7.7% 4.9% 5.6% 11,894 14,386 15,831 16,658 4,991 6,368 8,821 10,055 12 10 8 6 4 2 0 198219902000 200520102015 20172018 老人抚养比 8.0%8.3%9.9%10.7%11.9%14.3%15.9%17.0%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为生育率水平的不断降低。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少子化呈现预备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少儿人口比重从34%下降至20%,美国用了近60年,日本用了35年,而我国只用了24年。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程度形势严峻、且呈现加速态势,这给未来的长期护理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1.2我国长期护理需求环境现状 在我国过去劳动人口占比较高的社会结构中,长期护理并不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随着老年人口占比逐渐上升就产生了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在长期护理方面面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我国7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出生率,但随之带来的便是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结构的改变。我国家庭的户均人数从2003年的3.38人下降到了2015年的3.02人。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已经达到了适婚年龄,我国开始出现了大量的“421”倒金字塔型家庭模式,城镇化发展,使得年轻人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承担照顾护理家中老人的责任,加剧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化,导致由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规护理逐渐变得难以实现,甚至是开始缺失。据统计,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 1抚养比:即65岁老人的人口数量与15-64岁人口数量的比值 04 2)未富先老的现状,给国家财政在老年护理领域支出带来巨大压力。 纵观世界各国历史,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通常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现出渐进过程,通常是“先富后老”,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仅只有840美元,远低于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过程。这使我国将不得不面对经济发展水平与老龄化发展速度不同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即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护理医疗、资金储备等方面尚未做好应对。“未富先老”的现状将导致政府整体财政压力增大,可以用于扶持长期护理的支出逐渐减少。 3)我国护理市场尚不成熟,劳动力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 从人才缺口来看,目前我国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数量为4,063万,若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专业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大、学历低、流动性高,且通常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对于由中低层劳动力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劳动力来源的缺乏也会抬高整体成本,加剧长期护理相关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从护理设施来看,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滞后,不仅总量不足、规范性不够、地区及城乡间差距也较大。 以上问题促使长期护理问题在老年化的过程中愈发突出,甚至成为国家和个人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1.3我国目前长期护理服务主要方式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居家护理,是指老年人在家中接受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护理。居家服务以家政服务为主,以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服务内容为辅,未能针对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提供有区别的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机构护理,是指老人到养老院、养老公寓、康复护理或医疗机构接受护理。养老机构通常具有齐全的养老护理设施、正规的管理标准和个性化养老服务。近年来,社区护理模式2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快速发展,社区护理是指以居家护理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通过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白天老人可在社区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就餐服务、学习培训等服务,晚上回到家中养老。 目前由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护理,依然是我国长期护理服务最普遍的提供方式,中国保险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3中,60岁以上老年群体期望接受家庭护理和居家护理的比重接近70%。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在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机构护理会使得老年人失去感情依托,产生孤独感甚至心理问题;第二,我国社区为依托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专业规划建设的养老社区数量寥寥无几,整体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第三,我国养老护理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第四,专业养老机构往往费用高昂,多数老人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接受机构护理或入住专业的养老社区。上海在2005年率先提出了“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7%老年人可得到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90%的老年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这也是现阶段中国众多专家推崇的养老模式。 2本课题将社区护理机构归入机构护理范畴,下同 3参见第3.5章我国长期护理需求现状调研 05 ▎1.4我国长期护理市场生态大图 中国的长期护理生态主要包括五大方面(见图1-2)。第一是监管部门,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二是支付方,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和商业保险体系;第三是医疗服务方,包括医疗机构、医疗人员、药品生产流通、医疗设施提供;第四是养老服务方,包括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人员、鉴定评估机构和护理设施提供;最后是消费者,通过保险获得保障,接受医疗服务和护理生活照料。 图1-2:我国长期护理的生态大图 政府监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医疗保障局 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费用结算 支付方 费用结算 医疗服务方养老服务方 医疗机构:公立/私立医院、护理养老机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 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心、福利院、老年公寓、康复中 心、社区护理站 服务人员:护理人员、护士、家政服务人员 护理设施:护具辅具、护理仪器、相关设备 医疗设施:医疗器械制造、医疗获得保障评定/鉴定机构:地市人社局(医 用品、相关设备保办)、医保事业管理中心 接受医疗服务 失能/半失能人群 护理/生活照料 商业保险:人寿险公司、财产险意健险部、健康险公司 /审核/ 经办 咨询 药品:流通经销商、生产商、零售商 医疗人员:医生、护士、药师 社会保障:城镇居民/职工医保、社会长期护理(试点)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生态体系主要存在三大特征。第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养老保险仅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项目中也并不包括长期护理费用,失能群体长期护理主要由政府补贴、政府救济、亲属资助等形式实现。第二,服务方既包括医疗机构,也包括养老机构,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系统管理,存在服务衔接不强,职能存在交叉,标准制定不统一,系统和数据难互通等问题。第三,支付方和服务方间缺乏互通联动,既无法实现护理资源高效整合,也难以支持保险产品定价和创新。 06 07 二、国际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经验 ▎2.1定义与综述 根据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IAA)的定义,长期护理(Long-TermCare,LTC)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譬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的护理,这种护理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居家服务、运送服务或其他支持性的服务”。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长期护理定义为“个人照料、家庭事务管理(例如房间清扫、做饭、购物等)、协助性服务(例如轮椅等行动辅助用品、安置扶手等安全用品)、技术性服务(例如安全报警装置、服药提醒系统)”等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定义为围绕日常生活活动提供的协助性服务,即通常所说的个人照料服务,包括洗浴、穿衣、行走等活动项目。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LTCI),又称老年护理健康保险或长期看护保险,通用科隆再保险集团(GeneralCologneRe.)对其定义为:“当被保险人身体衰弱导致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能使用辅助设备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形式。日本对护理保险制度的界定更为强调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形式,其内容为:“针对瘫痪在床、痴呆等高龄者,以全社会相互扶持为目的,提供访问护理、定期入所护理、短期入所护理等服务的保险制度”。 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为应对老龄化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都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