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量方面: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开启大规模采购,公司CPU在国产服务器的中标份额接近50%,叠加“东数西算”和人工智能新基建启动,预计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2)价方面:伴随性能更优的海光三号和深算二号逐渐量产,公司7000系列CPU单价有望突破9000元,8000系列DCU单价有望突破20000元,预计后续产品依然保持代际上涨。3)业绩高爆发+高确定:公司步入量价齐升的红利兑现期,规模效应使得成本费用边际下滑,2022年H1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342.8%和1240.8%,业绩表现已超2021全年。 募投项目的落地使得公司研发实力进一步加强,后续已有清晰的产品推出规划,有望实现中长期高质量成长。 CPU+DCU全面布局,打造国产计算底座。目前公司已形成CPU+DCU两大产品线布局,在高中低端通用服务器、AI计算等方面皆有广泛应用。1)CPU方面:公司获得国内稀缺的x86授权,在经历前期的技术吸收后开始自主研发,性能指标与国际巨头的同代际产品接近,生态迁移成本低,当前三大系列产品已经陆续进入专项目录,下游替换空间广阔。2)DCU方面:公司采用GPGPU设计路线,兼容“类CUDA”环境,软硬件生态丰富,在下游AI、大数据场景扩容,以及国内高性能计算芯片受限加大等环境下,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行业信创铺开,公司业绩爆发。伴随金融、电信为代表的行业信创全面推进,相关国产服务器渗透率快速提升,从已经公开的招投标结果看,国产服务器中海光系列占比接近50%,公司业绩进入爆发阶段。2022H1,公司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342.8%;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1240.8%,业绩表现已超2021全年。伴随规模效应的显现,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费用率逐步降低,盈利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公司预测2022Q1-3实现收入36.7-40.8亿元,同比增长170%-20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1-7.0亿元,同比增长392%-465%,全年业绩高增值得期待。 技术持续迭代,从追赶到齐头并进。公司秉承“销售一代、验证一代、研发一代”的产品研发策略,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尤其是2019年公司进入实体名单后,AMD不再提供技术支持,公司开始全面掌握通用处理器的设计技术,并推出海光二号完成了规模化应用验证。从海光三号处理器开始,公司独立开展通用处理器的迭代开发,在微体系结构上进一步自主创新;当前海光三号CPU于2022年6月发布,现已经开始量产,即将进行规模化销售,预计延续量价齐升趋势。伴随公司募投项目的落地,后续代际产品具备更加先进的研发环境,在性能、生态、自主可控程度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加强,助力公司实现中长期高质量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到98.9%。 考虑到公司为国内稀缺的高端处理器设计厂商,持续加大研发巩固“性能+生态+安全”的竞争壁垒,有望顺应当前自主可控产业趋势,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业绩爆发。结合对标公司的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海光信息当前的业务布局和产销节奏具备独特看点,可享受一定估值溢价。故给予海光信息2023年20倍PS,对应市值1630.69亿元,对应目标价70.1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链受限风险;下游需求释放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x86架构CPU市场份额下降;无实际控制人风险等。 指标/年度 1国产处理器领军者,CPU+DCU双轮驱动 1.1自主高端处理器供应商,性能和生态优势明显 海光信息前身为天津海光,成立于2014年,由天津海泰科技投资、中科曙光和中科院等联合设立。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主要从事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计算芯片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海光处理器以“性能强劲、安全可信、完善生态”作为主打标签,兼容市场主流的x86指令集,具有成熟而丰富的应用生态环境,多款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型主流高端处理器水平,在电信、金融、互联网、交通、能源、中小企业等下游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国资背景强大提供资源支持,员工持股平台覆盖范围广。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五家均为国有法人控股。2018年,中科曙光受让海光信息1948亿股股权,成为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上市前持股比例为32.1%;结合中科曙光在计算产业的深度布局和产业资源,与海光信息形成良好业务协同,助力公司高质发展。 当前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并且各股东承诺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谋求获得或参与争夺公司控制权,预计公司股权和控制结构将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蓝海轻舟合伙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当前持股比例为6.09%,激励对象包括671名公司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覆盖范围较广,实现核心员工利益绑定。 与AMD成立合资子公司,开启自主研发之路。2016年,海光信息与超微半导体(AMD)达成合作,共同成立海光微电子与海光集成两家子公司,引入x86和Zen微架构等高端处理器的技术授权及相关技术支持。其中,海光微电子(海光控股49%,AMD控股51%)主要负责x86处理器核(core)开发以及芯片的生产、封装、测试等外协工作,是海光集成的生产成本中心;海光集成(海光控股70%,AMD控股30%)则主要负责处理器系统架构设计、IP核开发,以及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公司与AMD签署的《技术许可协议》中,明确约定海光可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用途销售、进出口、分销合资产品,并且该许可在两家合资公司运营期限内持续有效。同时,在2019年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AMD不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公司自行实现了后续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开发,双方技术路径已产生差异,尚未出现相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图2:公司股权结构 核心团队技术+产业背景深厚,技术创新与落地推广并重。高端处理器设计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骨干研发人员多拥有intel、AMD等国内外知名芯片公司的就职背景,以及成功研发x86处理器或ARM处理器的经验,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石。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031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为90.2%,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749,占员工总人数的65.53%,技术实力国内领先。同时,公司管理层拥有丰富的产业背景和资源,亦在内部管理、供应链、产品销售等方面组建起成熟团队,助力公司产品走向市场并快速推广。 表1:公司核心团队简介 1.2CPU+DCU协同布局,产品持续迭代 公司集中发力高端处理器,研发量产海光CPU和海光DCU。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掌握了高端处理器核心微结构设计、高端处理SoC架构设计、处理器安全、处理器验证、高主频与低功耗处理器实现、高端芯片IP设计、先进工艺物理设计、先进封装设计、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的民族企业。根据应用领域、技术路线和产品特征的不同,公司形成CPU和DCU两条主要的产品线。 表2: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图3:海光产品命名规则 海光CPU:主要面向复杂逻辑计算、多任务调度等通用处理器应用场景需求,兼容国际主流x86处理器架构和技术路线,具有先进的工艺制程、优异的系统架构、丰富的软硬件生态等优势;并且支持国密算法,扩充安全指令,集成安全算法专用加速电路,支持可信计算,大幅度提升高端处理器的安全性。 面向不同的市场需求,公司CPU产品已形成7000、5000、3000三大系列,面向高、中、低端市场进行全方位覆盖:1)海光7000系列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领域;2)海光5000系列主要面向政务、企业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中低端服务器需求,并发处理能力和单核心处理器性能较为均衡;3)海光3000系列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面向入门级计算领域。 表3:公司目前在售的海光二号CPU产品 海光DCU:属于GPGPU的一种,构成与CPU类似,结构逻辑相对CPU简单但计算单元数量较多。海光DCU协处理器全面兼容ROCmGPU计算生态,和NVIDIA的CUDA通用并行计算架构具有高度相似性,CUDA用户可以以较低成本快速迁移至ROCm平台。因此,海光DCU可较好适配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软硬件生态丰富,能够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计算密集类应用领域,主要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为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高能效比的算力,支撑高复杂度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任务。 表4:海光DCU 8100系列产品 获得国内主流OEM支持,产业链生态迅速拓展。公司产品支持能够适配主流的x86、Linux操作系统,支持多个版本的数据库、中间件、AI算法、云计算平台等,迁移成本较低。 凭借优异的软硬件生态与性能,公司逐步开拓了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有效地推动海光高端处理器的产业化落地;同时,海康威视、清华同方和锐捷等厂商基于海光CPU推出工作站,主要应用在工业设计和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等场景,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图4:公司代表产品解决方案 图5:公司主要客户 1.3进入收获期,业绩爆发正当时 营收持续高增长,2021年实现转亏为盈。1)收入端:2019-2021年,公司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分别实现收入3.8亿元、10.2亿元、23.1亿元,CAGR高达146.9%。2)利润端:2020年之前公司连续亏损,主要由于集成电路设计前期需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以及前期实施了较大力度的员工激励所致。2021年,伴随公司收入规模的扩大和费用投入的稳态化,公司完成扭亏转盈,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935.6%。 爆发增速持续,2022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已超2021年全年。2022年H1,伴随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行业领域持续推进,叠加DCU产品的进一步放量,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342.8%;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1240.8%。同时,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2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收入36.7-40. 8亿元,同比增长170%-20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1-7.0亿元,同比增长392%-465%,爆发增速延续,全年业绩高增值得期待。 图6:2018-2022H1公司营收及同比增速 图7:2018-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分产品看,7000系列CPU贡献主要营收,DCU快速放量。2021年公司CPU产品整体实现营收20.7亿元,同比增长102.7%,收入占比达到89.7%;其中7000系列CPU实现收入15.0亿元,贡献收入占比达到65%。同时,公司DCU产品于2021年下半年正式量产出货,一经上市反响优异。2021年DCU实现营收2.4亿元,收入占比达到10.3%。 图8:2018-2021年公司分产品收入结构 图9:2018-2021年公司分产品收入情况(亿元) 产品单价代际上涨,并随产品生命周期的推移逐步下降。2019年6月以前,公司产品销售规模较小,主要采用参照国际同行业领先企业的产品价目表的定价方式;2019年7月以后,公司开始采用行业通用的阶梯定价策略,接受针对项目的单独特价申请。总体来看,公司对新代际产品较上一代产品定价有所上涨,而某一代际产品上市初期定价较高,后续随生命周期的推移逐步下降。 图10:2019-2021年公司产品平均单价情况(元) 图11:2019-2021年公司CPU系列价格变动趋势(元) 分行业看,电信和金融收入占比前二,多领域持续推进。公司在电信运营商、金融等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3.8/2.6亿元,同比增长355.4%/470.0%,占比分别达到20.5%/14.0%。此外,伴随公司产品线逐步丰富、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在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的销量亦快速提升,营收结构持续优化。 图12:2019-2021年客户实现的终端应用领域收入结构 图1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