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Q2业绩达预告中枢,看好自主品牌驱动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71.26亿元(+7.26%),归母净利润4.86亿元(+54.72%),扣非归母净利润4.93亿元(+72.62%)。2022Q2营收34.84亿元(+1.46%),归母净利润3.08亿元(+113.9%),新品拉动内销Q2恢复性增长,外销提价落地叠加汇兑收益,盈利能力逆势提升。内销加强多品牌运营,收购摩飞立足长期,品牌经营模式或发生变化,加强渠道运营望强化效率,长期看好盈利提升,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10.79/12.19/14.29亿元,对应EPS为1.31/1.47/1.7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6/13.8/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2Q2新品拉动内销恢复性增长,外销提价叠加汇兑收益支撑盈利逆势提升2022H1外销营收54.47亿元(+5.81%),预计2022Q2外销略有下滑,主系海外消费需求疲弱。2022H1内销营收16.79亿元(+12.27%),进一步拆分国内市场: (1)摩飞科技实现营收6.10亿元(+6.9%),2022Q2摩飞品牌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增速20-30%。(2)东菱和百胜图预计在果蔬清洁消毒机、咖啡机等新品拉动下实现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方面,2022H1公司毛利率18.65%(+0.92pct),2022Q2毛利率20.78%(+4.27pct),毛利率筑底回升主系外销提价落地以及高毛利内销业务占比提升。2022H1扣非净利率6.92%(+2.62pct),2022Q2扣非净利率9.78%(+6.48pct),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主系1.2亿元汇兑收益降低财务费用率,生产降本、技术降本等措施下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维持相对稳定。展望后续,摩飞、东菱推新或刺激需求释放,看好内销稳健增长,外销提价支撑毛利提升。 收购摩飞立足长期,加强渠道运营,长期看好内销自主品牌及多品类发展 收购摩飞立足长期,品牌经营模式或发生变化,看好内销自主品牌长期发展。 2020/2021/2022H1摩飞科技利润率分别为14.8%/13.7%/12.19%,中高端品牌定位使得摩飞利润率高于公司整体,摩飞占比提升有望驱动公司长期业绩增长。立足优势品类做外延,个护领域拓展成效显现,2022H1电动牙刷收入同比+1.6亿元。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海外需求持续疲软;原材料价格反弹等。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2022Q2新品拉动内销恢复性增长,宏观因素扰动致外销增 速放缓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71.26亿元(+7.26%),归母净利润4.86亿元(+54.72%),扣非归母净利润4.93亿元(+72.62%)。分季度来看,2022Q1、2022Q2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6.42/34.84亿元,同比分别+13.46%/+1.46%,Q2增速有所放缓主系海外高通胀抑制需求所致。2022Q1、2022Q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3.08亿元,同比分别+4.6%/+113.9%, 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2/3.41亿元 , 同比分别-11.71%/+201.17%。同期低基数下2022Q2利润实现较高恢复性增长,2022Q2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较2020Q2复合增速分别为+0.31%/+7.22%。 图1:2022H1实现营收71.26亿元(+7.26%) 图2: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4.86亿元(+54.72%) 图3:2022Q2实现营收34.84亿元(+1.46%) 图4:2022Q2实现归母净利润3.08亿元(+113.9%) 收入按区域分:宏观扰动致外销短期承压,内销新品拉动实现较高恢复性增长。 2022H1外销实现营收54.47亿元(+5.81%),单季度来看预计2022Q2外销有所下滑,主系海外高通胀等宏观负面因素抑制消费需求所致。2022H1内销实现营收16.79亿元(+12.27%),单季度来看预计2022Q2内销同比增长15-20%。进一步拆分国内市场:(1)2022H1公司旗下摩飞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收6.10亿元(+6.9%),2022Q2摩飞品牌实现较高的恢复性增长,预计增速20-25%。(2)东菱预计在果蔬清洁消毒机、咖啡机等新品拉动下实现快速增长。(3)百胜图受益咖啡机需求提升预计实现快速增长。 收入按产品拆分:电热/电动类厨房电器受海外需求疲软影响增速放缓,个护领域开拓成效显现。2022H1公司电热类厨房电器、电动类厨房电器、家居电器、其他产品分别实现营收34.11亿元、15.92亿元、11.02亿元、8.79亿元,同比分别+0.82%/+4.06%/+10.32%/+46.25%。其中其他产品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个护领域的不断拓展,电动牙刷产品较2021H1增长1.62亿元。 2、2022Q2毛利率修复明显,叠加汇兑损益,盈利能力逆势提 升 (1)盈利能力:2022H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65%(+0.92pct),2022Q2毛利率20.78%(+4.27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外销毛利率在提价落地、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值双重推动下显著提升,以及毛利率较高的内销业务占比提升。进一步拆分内外销,2022H1外销业务毛利率16.36%(+2.46pct),外销毛利率提升主系提价落地; 2022H1内销毛利率26.09%(-4.82pct),环比+0.94pct,降幅环比收窄,成本压力趋于缓解。拆分产品来看,2022H1电热类厨房电器、电动类厨房电器、家居电器、其他产品毛利率同比分别+1.36pct、+0.38pct、+1.23pct、+1.64pct,分品类毛利率在价的驱动下均有较好提升。 2022H1公司净利率为6.82%(+2.09pct),扣非净利率为6.92%(+2.62pct),其中2022Q2净利率为8.85%(+4.65pct),扣非净利率9.78%(+6.48pct)。单季度来看2022Q2扣非净利率恢复至2020Q2水平,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利润率显强韧性。 图5:2022H1公司净利率6.82%(+2.09pct) 图6:2022Q2公司净利率8.85%(+4.65pct) (2)费用端: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维持相对稳定,财务费用受汇率波动影响大幅下滑。20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27%(-2.49pct),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84%/5.16%/3.09%/-1.81%, 同比分别-0.47pct/同比持平/+0.20pct/-2.22pct。分季度来看,2022Q2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99%(-3.88pct),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1%/5.7%/3.21%/3.93%,同比分别-0.25pct/+1.12pct/+0.05pct/-4.8pct。2022Q2管理费用增加主系管理人员工资、保险支出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大幅减少主系受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影响,2022H1实现汇兑收益1.27亿元。 汇率波动一方面带来汇兑收益,另一方面带来外汇远期合约投资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22H1远期外汇合约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0.26亿元。整体来看,利润表层面汇率波动带来1亿元左右的正向影响。 图7:2022H1汇率波动带来财务费用的减少,销售费用投放效果良好,研发/管理费用率维持相对稳定 (3)营运能力:现金流改善,周转效率有所提升。2022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98亿元(+194.75%),主要系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和现金和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97亿元(-299.18%),主要系本期投资支付的现金增加及收回投资的现金减少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33亿元(+464.4%),主要系本期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主动增加补充流动资金所致。 2022H1公司存货19.91亿元,较2021年年末减少24.96%,存货周转天数72天,同比减少7天。2022H1应收账款16.33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加9.1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9.52天,同比减少5天,公司整体周转效率有所提升。 3、收购摩飞立足长期,加强渠道运营,看好长期自主品牌发 展 收购摩飞商标权彰显公司发展自主品牌决心,长期来看内外销业务有望实现均衡发展,盈利可提升。2022年6月7日公司与MORPHY RICHARDSLIMITED签署《谅解备忘录》,公司将直接购买MR在中国境内及英国、爱尔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摩飞商标等。此外在爱尔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将以品牌授权或分销的形式开展海外业务。本次收购完成后,预计公司将获得摩飞国内长期运营权,无须担心授权到期问题,利好摩飞国内长期发展。摩飞定位中高端,2020、2021年净利率分别达到14.76%、13.67%,利润率高于公司整体并相对稳定,随着摩飞营收占比的提升,长期盈利抗负面因素能力有望提升。 图8:摩飞定位中高端,整体林润率高于公司整体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71.26亿元(+7.26%),归母净利润4.86亿元(+54.72%),扣非归母净利润4.93亿元(+72.62%)。2022Q2营收34.84亿元(+1.46%),归母净利润3.08亿元(+113.9%),新品拉动内销Q2恢复性增长,外销提价落地叠加汇兑收益,盈利能力逆势提升。内销加强多品牌运营,收购摩飞立足长期,品牌经营模式或发生变化,加强渠道运营望强化效率,长期看好盈利提升,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10.79/12.19/14.29亿元,对应EPS为1.31/1.47/1.7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6/13.8/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5、风险提示 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海外需求持续疲软;原材料价格反弹等。 附:财务预测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