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下游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预计2021-2026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从2968亿元增长至7082亿元,CAGR为19.0%。2)公司为国内领先的传感器生产企业,业绩增长迅速,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高性能超声波传感器产能将增加6160万只/年,扩产率高达100%。3)公司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国内市占率约为21%,进口替代叠加汽车智能化有望催化公司业绩稳增长。 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加快推进产品技术的升级和迭代,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达24.0%;实现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速为57.1%;毛利率稳步提升,2021年上升至34.5%,未来随新产品销量打开、ADAS等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传感器行业景气度高,下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国家已出台多重政策鼓励和发展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业,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10亿元,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606亿美元,预计2021-2026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CAGR为19.0%,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7082亿元;下游行业收益于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及仪表、家居智能化等趋势,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产品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显,未来发展可期。1)公司产品丰富,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智能家居等各领域,其中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的单车装载量有望从4-8个增长至10-12个,未来有望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2)客户结构稳定,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及智能仪表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德赛西威参股后,未来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3)公司掌握大量核心技术,在芯片制造、结构设计、智能算法、精密加工方面拥有专利共计256项,其中37项为发明专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亿元/0.9亿元/1.1亿元,CAGR为23.1%,对应PE为24倍/20倍/17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超声波传感器领先企业,公司募投项目逐步建设投产,进口替代叠加汽车智能化有望推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综上,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为1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及全球芯片短缺的风险。 Table_MainProfit] 指标/年度 1国内超声波传感器领先企业,深耕行业二十余载 奥迪威致力于提供全球传感器应用方案,是国内生产超声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领先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已具备换能芯片制备、产品结构设计、智能算法和精密加工技术等技术优势,生产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智能家居等领域。其中传感器产品尤其是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目前已被国内多家主流汽车厂商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行业地位。2021年度,公司传感器产品产能达6153.2万个,执行器产品产能达1.0亿个,合计产能利用率达87.1%。奥迪威于2022年6月登录北交所。 深耕行业二十余年,逐步实现业务拓展。奥迪威成立于1999年,先后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999年-2003年)公司主要生产报警发生器产品,2002年公司建立了超声波传感器生产线,第二年进入了汽车电子领域。产品升级期(2004年-2010年)公司的产品技术持续升级,产品体系持续完善,2004年公司的雾化器件实现产业化,2006年超声波传感器进入智能仪表市场,2008年公司成功进入汽车前装市场,成为多家车厂的二级供应商。 快速发展期(2010-2016年)公司进一步深化市场布局,释放产能,2013年成立了肇庆子公司,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第二年正式投入生产。技术升级期(2017年至今)公司持续精进工艺技术,丰富产品系列,2018年超声波传感器制造基地主体建筑落成,传感器的精密制造技术实现飞跃,2020年公司推出前车防撞超声波传感器,2021年发布压触传感器新产品,实现消费电子领域产品线的拓展。 图1:奥迪威发展历程 1.1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技术经验丰富 实控人为张曙光夫妇,德赛西威参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张曙光及配偶黄海涛合计持股比例为发行前总股本的21.85%,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曙光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黄海涛担任公司董事及运营总监,公司无控股股东。德赛西威持股占比为7.02%,加上其关联方共持有公司10.32%的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德赛西威主要为公司下游应用行业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等业务。 管理层深耕行业多年。公司董事长张曙光在电子行业拥有30年工作经历,2002年加入奥迪威后先后任职副总经理、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梁美怡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历,2003年加入奥迪威,先后任职营业部部长、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董事。 图2:奥迪威股权结构(截至2021年12月31日) 表1:奥迪威高管核心人员 1.2产业链工艺技术完整,产品应用广泛布局 生产线涵盖整条产业链,通过自主品牌销售获取收入。面向工业企业,公司通过自主生产与客户应用场景相匹配的元器件或模组获取销售收入。公司与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采购橡塑胶材料、电子线材、金属材料、电极材料、电子元件等原材料。 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生产线和工艺技术,公司共有四个制造中心,负责生产基础材料的制造中心将生产的换能芯片供应给另外三个制造中心,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加工。自主品牌奥迪威(Audiowell)拥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目前产品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面向工业企业客户销售。 图3:奥迪威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产品为传感器和执行器,应用领域广泛。公司产品按照产品技术原理及功能可分为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产品包括测距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测距功能是超声波传感器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其中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应用于智能仪表领域,是智能水表、热表、燃气表的核心部件;压触执行器是公司的新产品,未来通过替代线性马达,有望被大规模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执行器产品包括电声器件和雾化器件,电声器件应用于安防领域;雾化器件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主要用于家用及工业加湿器和香薰器等。 图4:公司主要传感器产品 图5:公司主要执行器产品 1.3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推动业绩稳步增长。公司2019年-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2.5、3.4和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4和0.6亿元。2019年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下滑,营收同比下降14.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0.2%,系受到汽车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业绩短期内承压。据此公司加快推进产品技术的升级和迭代,成功投产一批重点项目,2020和2021年受到汽车市场回暖和新品销量增加的影响,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营收同比大幅上升33.5%,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577.9%,超过2018年的业绩水平;2021年营收同比增速达24.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57.1%。未来随着自动驾驶、代客泊车、智能水表等下游应用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6:公司2017-2021年营收及增速 图7:公司2017-2021年利润情况 传感器业务贡献大部分营收,细分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公司营收分为传感器、执行器、技术服务及其他收入三个部分,主要来源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销售。传感器业务早期营收占比维持在55%左右,近三年呈上升趋势,2021年传感器营收占比为61.5%;由于传感器业务仍处于发展阶段,受到ROA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渗透率提升等因素的影响,毛利率逐年上升,2019-2021年传感器毛利率分别为23.5%、34.0%、36.0%。执行器业务营收占比呈下降趋势,2021年营收占比为38.0%;2019-2021年执行器毛利率分别为23.1%、34.0%和36.0%,系产销量增加、生产效率提高。 图8:公司主营业务营收占比 图9: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情况 费用率降低叠加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持续上升。公司三费总体呈下降趋势,管理费用率下降程度较为明显,由2017年的19.6%下降至2021年的7.8%。2019年费用率有所上升,主要是汽车市场不景气,公司业绩较差所致。2020-2021年由于销量增加、公司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毛利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32.6%、34.5%。未来单位成本进一步下降,产品工艺不断完善,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销量逐渐提升,公司毛利率得到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10:公司2017-2021年毛利情况 图11:公司2017-2021年费用率 2下游需求持续旺盛,传感器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2.1响应国家物联网政策,传感器下游多领域收益 政策环境良好,助力行业技术发展。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2011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条鼓励和发展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业的政策,重点支持新型、智能传感器、高端、微型传感器和智能化、微型化电声器件等敏感元件的研发及应用。国务院于2021年7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 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提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表2:公司所在行业相关政策 下游行业政策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空间。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属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基础电子元器件,国家物联网政策鼓励深化其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智慧医疗、能源表计等下游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传感器和执行器产品带来了更多市场。车联网和智能汽车的相关政策显示,要加快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多域控制器、惯性导航等感知器件的联合开发和成果转化;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随着以上政策实施,车载传感器业务空间有望进一步得到释放。 表3:公司主要下游行业相关政策 2.2“汽车+智能仪表+智能家居”多维度驱动传感器市场持续扩张 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唯一功能器件,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赛迪咨询统计,2020年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10亿元,2016-2020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CAGR约为14.3%,预计2021-2026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CAGR为19.0%,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7082亿元。202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606亿美元,预计2021和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709和1844亿美元。随着“十四五”期间发展5G、物联网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图12:2016-2026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图13:2018-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 下游汽车市场进入存量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汽车领域为传感器的最大下游,市场规模占全球传感器结构市场达32.3%。2018年起全球汽车市场进入存量发展阶段,2017-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下降,在2021年有所回暖,销量达3052万辆。同时,以纯电动、插电混动式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连年提升,系汽车厂商专注于技术和驾驶体验的升级。 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1万辆,大幅增长156.6%,渗透率达11.49%。 图14:2016-2021年中国汽车销量 图15: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下游智能仪表行业发展空间大,智能家居需求持续扩大。超声波智能仪表具有使用寿命长、精准度高、能耗低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水力及热力领域。目前我国智能仪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机械仪表占据主流,智能仪表发展空间巨大。2018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规模为52.8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211.4亿元。传感器与智能家居设备深度绑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加湿器、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电器需求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