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扩内需政策继续巩固经济复苏,节能减碳行动步伐加快。截至7月31日,2022年我国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3.47万亿元,本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在扩内需的带动下,年内地方专项债或存在超额增发空间,预计后续专项债限额可能提前下达并年内发行,规模或在1万亿元左右;8月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仍待继续巩固,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维持稳中偏松基调,继续围绕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扩内需、化解风险等方面,主要发力点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消费、基建、科技等领域倾斜; 同日,三部委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我国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总体目标、六大任务与两个行动,传统工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消费、循环经济等领域值得关注;7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4%,在扩张区间内下降,而服务业为55.5%,景气度继续上行,制造业景气度有望在季节性因素消退、政策实施效能提升下回升,虽然服务业景气度向好,但仍需警惕疫情蔓延对经济的冲击;2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有金融资本权益。近期出现不少金融领域的风险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后续金融风险防范仍将是政府工作重心之一。 海外:欧美衰退风险再升级,OPEC+超预期小幅增产。当地时间8月1日,ISM公布美国7月份ISM制造业指数为52.8%,创2020年6月以来的新低,其中需求不足问题明显,为抑制高通胀,货币政策不断紧缩,叠加高物价与低就业,消费需求的疲软可能继续遏止美国经济生产活动的复苏;1日,IHS Markit公布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49.8%,较6月下滑2.3个百分点,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随着欧元区货币紧缩步伐加快、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持续,欧洲制造业衰退风险加大,或给全球供应链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1日,OPEC+同意9月增产10万桶/日,为OPEC+史上最小增产幅度,闲置产能有限及对与俄罗斯关系的顾虑限制OPEC+大幅增产,预计短期内由于供给端OPEC+增产缓慢、欧盟继续减少俄油进口,需求端夏季出行旺季持续,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态势,但中期受全球流动性加快收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结构转型加快的影响,油价或逐步回落;3日,日本公布数据显示7月综合PMI终值较前值减少2.8个百分点至50.2%,后续经济恢复面临多重压力。 高频数据:上游:布伦特原油周环比下降5.29%,铁矿石、阴极铜价格周环比上升5.82%、2.70%;中游: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上升4.34%,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下降5.95%;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下降16.60%,汽车零售表现持续走强;物价:蔬菜价格周环比回落3.27%、猪肉价格周环比小幅下降。 下周重点关注:日本6月贸易余额(周一);7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M2、M1,中国CPI、PPI年率、美国7月CPI、核心CPI年率、8月5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周三);IEA、OPEC8月原油市场报告、美国7月PPI、核心PPI年率(周四);美国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周五)。 风险提示:疫情形势进一步恶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影响超预期。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政策继续巩固经济复苏,节能减碳行动步伐加快 1-7月地方专项债发行已接近全年限额,后续或存超额增发空间。截至7月31日,2022新增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约为4.15万亿元,其中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3.47万亿元(含135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本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单月来看,7月新增地方专项债约612.97亿元,受额度占满影响发行速度大幅趋缓。根据7月27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6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35.0%)、社会事业(19.3%)、保障性安居工程(16.4%)和交通基础设施(15.3%),其余部分投向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能源等。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 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及“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施,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使用”。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专项债撬动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大盘的作用,年内地方专项债或存在超额增发空间。据财政部预算司统计,2022年全国地方专项债务限额218185亿元,而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202645亿元,两者存在近1.55万亿元的差距,表明后续“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还存在着运作空间。同时,在专项债使用范围上,财政部今年4月提出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5月国常会再次将支持范围拓展至新型基础设施等,后续专项债使用范围或继续扩展。受国内疫情反复和全球经济下行影响,下半年我国实现经济复苏压力仍然较大,亟需地方财政对基建投资给予支持,预计后续可能提前下达专项债限额并年内发行,规模或在1万亿元左右。 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货币政策仍需加力巩固经济复苏。8月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稳经济大盘重点领域得到有效金融支持,三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持续健全,四是一些突出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处置,五是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六是金融国际合作向纵深推进,七是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质效提升。会议提出人民银行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下半年,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加大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力度;二是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加快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督促平台企业全面完成整改,实施规范、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监管,发挥好平台经济创造就业和促进消费的作用;三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把好金融控股公司市场准入关,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全方位监管等;四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五是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六是深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七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严峻,货币政策面临下半年通胀或有上行以及海外流动性紧缩加快的两大风险,但国内经济复苏仍待继续巩固,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维持稳中偏松基调,继续围绕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扩内需、化解风险等方面,主要发力点仍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向消费、基建、科技等领域倾斜。 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六大任务与两个行动,传统工业将加快绿色转型。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此次《方案》明确了我国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六大重点任务包括: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深入推进节能降碳,调整优化用能结构,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从两个重大行动来看,一是重点行业达峰行动,明确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的低碳发展路线图;二是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加大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此次《方案》出台为我国下一阶段节能减碳行动作出了重要的目标指引和部署规划,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相关绿色产业或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减碳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16%的基础上,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后续随着《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落地,我国传统工业将加快绿色转型,电力热力部门是碳排放最大领域,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等投资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工业部门中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工业部门也是减碳的重点。传统工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消费、循环经济等领域值得关注。 财新PMI制造业与服务业走势分化,政策发力有望助力制造业回升。8月1日,7月财新制造业PMI发布,录得50.4%,低于6月1.3个百分点,回落的趋势与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制造业PMI一致,但数值上高于统计局公布的49%,显示出7月制造业仍处于修复区间,但修复节奏放缓。具体来看,供需方面,企业7月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在扩张区间回落,显示制造业供需恢复速度放缓。近期国内需求相对疲弱、疫情影响持续,叠加停电等因素,企业产需增长受到制约,仍维持供强需弱格局。其中,消费品和投资品新订单增加,但中间品类新订单减少。新出口订单指数延续扩张趋势,但幅度略小。价格方面,与统计局PMI一致的是,价格指数均呈现大幅回落态势,但财新的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仍处于扩张区间。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出厂价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低于荣枯线,但消费品出厂价格上升,说明消费品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受供应商库存和人手短缺、近期散发疫情等影响,供应商交货时间延长,供应商交货时间指数跌至荣枯线以下。预期方面,制造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较上月同样略有下调。就业方面,财新制造业PMI显示的就业情况较统计局数据更加低迷。 财新PMI就业指数创下自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就业指数持续收缩,市场需求低迷,企业削减成本意愿强烈,扩大用工意愿不足,而统计局公布的从业人员PMI仅下滑0.1个百分点至48.6%。与官方PMI相反的是,财新原材料库存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原材料采购量略有增加,但是因需求疲软,产成品库存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总体来看,与统计局公布的7月制造业PMI不同的是,财新制造业PMI显示出更乐观的情况,产需指数仍在荣枯线上,购进价格指数仍在扩张区间,企业也仍在补原材料库存,然而就业指数相对更加低迷;服务业方面,7月财新服务业PMI录得55.5%,较6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并且创2021年5月以来新高,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并不一致。分项数据上,7月服务业供给和需求继续回暖,由于服务业经营活动好转,经营预期指数升至2021年12月来最高。但就业指数连续第七个月落在荣枯线以下,投入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上扬。7月28日,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7月29日,国常会部署进一步扩需求举措,后续将加快现有政策落地见效,保就业保民生也将是施策重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望在季节性因素消退、政策实施效能提升下回升,虽然服务业景气度向好,但仍需警惕疫情蔓延对经济的冲击。 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8月2日,为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有金融资本权益,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具体来看,一是规范金融企业收支管理,包括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合理控制费用开支、严格落实履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