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7月11日,央行公布6月货币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新增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新增社融5.17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10.8%、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M2同比11.4%,较上月上涨0.3个百分点。 点评: 稳增长发力下,融资总量和结构双双改善,往后信用修复总体弹性或下降 新增社融超预期、主因信贷和政府债券支撑。6月,新增社融5.17万亿元、高于预期的4.6万亿元,单月增量位列有数据以来第4的高位;存量增速10.8%、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代表企业中长期资金来源的有效社融也回升0.3个百分点。分项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万亿元、同比多增超7400亿元,政府债券翻番至1.6万亿元、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同比共减少1800亿元,表外票据由负转正。 企业融资放量,中长贷大幅改善、票据近一年以来首次同比转负。6月,新增贷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主要由企业端贡献。其中,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改善、同比多增超70%至1.4万亿元、一定程度或与政策性贷款释放等有关,企业短贷翻番至6900亿元左右,而票据同比大幅减少、不足千亿元。 居民需求延续弱势,中长贷依然收缩、同比降幅收窄。6月,新增居民贷款同比相差无几,中长贷延续拖累、同比减少1000亿元左右、上月同比减少超3300亿元,短贷同比多增近800亿元。个人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5年LPR下降实施下,6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一度大幅回升、后明显回落,后续还待观察。 重申观点:信用修复总体弹性下降,结构改善更值得关注。部分领域融资约束、叠加微观主体报表尚待修复等,或使得本轮信用修复弹性弱于以往。伴随新一轮稳增长效果加快显现,经济已进入修复通道;但宏微观环境、政策环境等不同,或使得本轮疫后修复并非过往简单复制(详情参见《疫后“三思”:经济的“天花板”?》、《稳地产,不能忽视的供给约束》、《财政如何“续力”?》)。 常规跟踪:信贷和政府债券支撑社融放量;M1、M2回升或缘于留抵退税等 信贷、政府债券支撑社融超预期。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万亿元、同比多增超7400亿元,政府债券同比多增近8680亿元至1.6万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表外票据同比分别多增93亿元、218亿元和1286亿元,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分别为2495亿元和58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432亿元和368亿元。 信贷同比多增,主要由企业端贡献、结构也明显改善。6月,新增贷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分部门看,企业贷款同比多增近8000亿元,中长贷贡献同比增量75%以上,短贷同比增加超3800亿元,票据同比减少近1950亿元; 居民中长贷同比延续收缩、近990亿元,居民短贷4282亿元、同比略有增加。 M1、M2双双回升,或与留抵退税等有关。6月,M1、M2分别较上月回升1.2和0.3个百分点至5.8%和11.4%。除基数外,M1回升或反映留抵退税下流通中资金较多;存款分项中,居民、企业存款同比多增2400亿元和4600亿元左右,非银存款同比多减近2600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减,或缘于退税、财政支出较快。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图表1:6月,新增社融5.17万亿元、超市场预期 图表2:社融超预期主因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支撑 图表3:6月,信贷同比多增主要由企业端贡献 图表4:6月,企业中长贷超季节性大幅改善 图表5:6月,新增居民中长贷依然低于往年同期 图表6: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一度回升、后回落 图表7:6月,M1、M2双双回升 图表8:5月,居民、企业存款多增,财政存款多减 风险提示:1、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债务压制、项目质量等拖累稳增长需求释放,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疫情反复超预期,进一步抑制项目开工、生产经营活动等。2、疫情反复。国内疫情反复,对项目开工、线下消费等抑制加强;海外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压制延续,出口替代衰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