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点: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征求意见,二级医院验配的限制或将取消财联社6月17日发布文章“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征求意见:二级医院验配的限制或将取消”提到: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组织起草了《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已向业内征求意见,新的征求意见稿已没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要求,仅要求医疗机构拥有开展角膜塑形镜技术相关的能力、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和至少一名符合要求、具有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生和相应配套硬件设施。我们认为,如若新规落地实施,有望促进角膜塑形镜的渗透率提升,利好上游生产厂家和下游服务终端,有望受益标的: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爱尔眼科。 一周观点: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开启,规则进一步细化,有望稳定市场预期2022年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公开征求意见。本年度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流程与2021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从2022年5-6月份开始,预计在2022年11月完成谈判并公布结果,共分5个阶段实施。本次方案的主要变化有两点: (1)明确拟纳入药品目录的非独家药品,采用竞价等方式同步确定医保支付标准;(2)披露续约规则明细。我们认为,本次医药目录调整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规则,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医保谈判政策,有望稳定市场对创新药商业化的预期。 本周医药生物同比上涨3%,医药多数板块上涨 2022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本周上证综指上涨0.97%,报3316.79,中小板上涨1.18%,报8498.24,创业板上涨3.94%,报2657.21。医药生物同比上涨3%,报9306.64,表现强于上证2.02个pct,强于中小板1.81个pct,弱于创业板0.94个pct。本周医药生物各子板块多数上涨,其中生物制品涨幅最大,上涨7.3%。 估值溢价方面,全部A股估值为12.95倍,医药生物估值为24.6倍,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9.93%,低于历史均值51.06个pct(2011年初至今)。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昊海生科、皓元医药、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康龙化成、普洛药业、天士力、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寿仙谷、羚锐制药、翔宇医疗、昌红科技、益丰药房、老百姓、中国中药、天士力、东诚药业、义翘神州、华东医药、复锐医疗科技(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受益标的:诺唯赞、百普赛斯、菲鹏生物、鱼跃医疗、一心堂、大参林、健之佳、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前沿生物、君实生物、先声药业、爱美客、华熙生物、四环医药、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同仁堂、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健民集团、康缘药业、中新药业、寿仙谷、济川药业(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风险提示:行业黑天鹅事件、疫情恶化影响生产运营。 1、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征求意见,二级医院验配的限制 或将取消 事件:财联社6月17日发布文章“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征求意见:二级医院验配的限制或将取消”提到: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组织起草了《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已向业内征求意见,新的征求意见稿已没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要求,仅要求医疗机构拥有开展角膜塑形镜技术相关的能力、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和至少一名符合要求、具有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生和相应配套硬件设施。 目前国家关于角膜塑形镜的管理文件于2001年发布,《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就验配医疗机构、人员、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表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就验配医疗机构、人员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根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到2020年预计我国5岁以上人群的近视发病率将增至50.86%~51.36%,患病人口接近7.04亿~7.11亿,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将达到4000万~5155万,而根据爱博医疗招股说明书数据,2025年目标患者人数将达到311万人,市场空间将超过46亿元。 表2:以1500元/副作为厂家或者进口总代理商的平均销售价格,市场空间测算 如若新规实施,有望促进角膜塑形镜的渗透率提升,利好上游生产厂家和下游服务终端。目前,验配角膜塑形镜需要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取得验配处方,在医院、眼科诊所、视光中心等取得角膜塑形镜零售许可证的机构定制镜片销售,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共有6555家,占综合医院数量比32.6%,若放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限制,能够开具验配处方的医疗机构、医生明显增加,角膜塑形镜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利好上游生产厂家和下游服务终端。同时,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近视科学矫治,实现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简称eREC)不断提高。 对于上游生产厂商来讲,眼科耗材具有研发壁垒较高的特点,竞争格局较好。眼科药械领域中高端市场仍被进口厂商所占据,随着国产厂商技术及产品的品质提升,未来拥有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其中角膜塑形镜是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少有的安全有效手段,目前竞争格局良好,国产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在政策的支持下,叠加暑期角膜塑形镜验配高峰期,上游厂商有望迎来业绩改善。 从下游服务终端的接受度来看,我们认为民营医疗机构加大角膜塑形镜验配供给的意愿更大,主要有2个原因: (1)公立医院对视光中心重视程度不高,根据《S医院视光中心竞争战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当地公立医院更聚焦眼科诊疗,对视光中心投入资源一般,在视光中心的品牌建设、人才培育、诊疗技术提升等方面发展缓慢,且部分公立医院将角膜塑形镜进行外包,产品较为单一,可选择性少; (2)角膜塑形镜属于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目前并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全由患者自费,目前公立医院大部分实施产品零加价给用户,但公立医院对于角膜塑形镜销售业务仍承担了人力成本、场地折旧等,我们预计公立医院开展该业务的意愿并不强;此外,民营医院(尤其民营眼科医院连锁)拥有固定上下游合作供应商,批量采购成本低,具备价格优势,例如济南爱尔视光产品相较本地其他医院价格优势明显,考虑到验配一副角膜塑形镜需要近万元,价格优势下民营眼科医院连锁对患者的吸引力提升。 基于此,角膜塑形镜行业渗透率提升,结合上下游来看,利好各大生产厂家以及下游民营服务终端,受益标的: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爱尔眼科。 (1)昊海生科:在OK镜业务上,公司取得亨泰视觉55%股权并代理产品亨泰“迈儿康myOK”(透氧值141,为国内最高),2021年下半年上市;2021年12月获得南鹏光学51%股权并代理“亨泰Hiline”,将于2022年并表;自研OK镜产品有望于2023年上市,OK镜业务将于2022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人工晶状体业务上,我国CSR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2025年全国CSR达到3500以上,昊海目前人工晶状体市占率为30%(以销量为口径),受益于政策支持带来的行业发展,昊海人工晶状体将持续放量。 (2)爱博医疗:基于在眼科手术和视光领域的积累优势,公司打破了国际厂商在人工晶状体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局面,并布局眼科全系列医疗产业链,正逐步成为国内眼科医疗领域的创新型平台企业。在OK镜业务上,2019年3月公司取得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是中国境内第2家取得该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OK镜产品预计“量价齐升逻辑”持续,产能投产在即;下游终端实现快速拓展,生产重心转移至单价显著更高的定制片,升价逻辑即将实现;在人工晶状体业务上,公司多焦点IOL已进入产品注册阶段,PIOL已开启临床试验,高端人工晶体产品未来可期。 (3)欧普康视:公司作为角膜塑形镜行业龙头,疫情影响下业绩仍表现亮眼,持续投入近视防控产品研发,核心产品升级迭代的超高透氧OK镜已完成大部分样本入组,自产镜片材料、阿托品滴眼液等多种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公司计划2022年拓展至少200家合作终端和100家参股控股视光终端,自营视光终端建设是公司未来的重点战略布局方向,公司在眼视光领域的一体化布局的协同效应有望逐渐显现。 (4)爱尔眼科:公司加快以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眼视光门诊部(诊所)以及爱眼e站的横向同城分级诊疗网络建设,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境内医院174家,门诊部118家。放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处方的限制,有望让公司旗下门诊部拥有开具角膜塑形镜验配处方的资质,较大幅度提高角膜塑形镜服务供给。公司加大视光业务拓展,持续完善升级视光产品品类,加快视光中心建设,视光业务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有望迎来更快发展。 2、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开启,规则进一步细化,有望稳定市 场预期 事件:2022年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公开征求意见。 本年度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流程与2021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从2022年5-6月份开始,预计在2022年11月完成谈判并公布结果,共分5个阶段实施。 表3: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稳步推进 相对于2021年,本次方案的主要变化有两点:(1)明确拟纳入药品目录的非独家药品,采用竞价等方式同步确定医保支付标准;(2)披露续约规则明细:不调整支付范围(新适应症)的药品,以医保基金实际支出与该品种基金预算预估值的比值A为基准,确定支付标准的降幅。最低A≤110%不降价,最高170%<比值A≤200%降15%;调整支付范围的产品,在上一条降幅基础上,将未来两年因调整支付范围所致的医保基金预算增加值,与原支付范围的预算影响预估值和本协议期内医保基金实际支出值两者中的高者相比,得出比值B。最低B≤10%不进一步降价,最高70%<比值B≤100%降15%。 本次医药目录调整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规则,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医保谈判政策,有望稳定市场对创新药商业化的预期。另外,对于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要求,重点突出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和公平性,我们认为,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在提高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品可及性的同时,有助于稳定医保基金管理工作,促进医保基金作为国内医疗保障基本盘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国内医药行业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 3、看好估值合理、基本面向好标的未来成长性 (1)沪深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0.1/39.3/26.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3/1.3/0.9倍。 表4:沪深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0.1/39.3/26.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3/1.3/0.9倍 (2)港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1.1/29.5/33.3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8/0.7/0.5倍。 表5:港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1.1/29.5/33.3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8/0.7/0.5倍 (3)沪深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3.0/10.7/8.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7/0.6/0.4倍。 表6:沪深股医药商业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3.0/10.7/8.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7/0.6/0.4倍 (4)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6.3/5.6/4.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6/0.4/0.3倍。 表7: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6.3/5.6/4.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6/0.4/0.3倍 (5)沪深股中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2.9/18.8/15.3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8/1.0/0.9。 表8: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