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诺诚健华拟在科创版发行不超过2.65亿股,募集40亿人民币以支持公司在全球创新药物研发及商业化领域的投入,推动公司多个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是一家以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专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产品奥布替尼已成功上市且具备Best-in-Class潜力。 投资要素 诺诚健华由崔霁松博士与施一公博士等于2015年联合创立,管理团队均拥有在大型跨国药企的工作经验,现已建有一体化生物医药平台,兼顾研发质量与研发速度的需求;形成了创新性与风险高度平衡、涵盖多个极具市场前景的热门靶点的产品管线,正加速成长为为全世界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开发并提供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领导者。 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奥布替尼(宜诺凯 ® )已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CLL/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MCL);9款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6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奥布替尼(宜诺凯 ® )于2021年1月实现商业化销售。2021年7月,公司与Biogen就奥布替尼达成一项授权合作,双方约定公司将奥布替尼在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区域内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Biogen,公司获得首付款1.25亿美元以及后续潜在的里程碑款和特权使用费。奥布替尼是潜在的同类最佳BTK抑制剂,与同类竞品相比,具备:1)精准BTK激酶选择性;2)良好的PK/PD特性及靶点占有率;3)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此外,公司在进行奥布替尼治疗自身免疫疾病MS和SLE适应症开发,中国尚无在此领域获批的BTK抑制剂。 行业: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全球BTK抑制剂市场蓬勃发展。2016年到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4.1%。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以22.7%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00亿美元。中国市场同样发展迅速,继2017年首个BTK抑制剂获批后,2020年已增长至13亿元,并预计在2025年将增长到131亿元。 财务:自2020年末奥布替尼获批后,公司开始产生主营收入,2021年实现药品销售收入2.15亿元。2021年7月,公司与Biogen就奥布替尼在海外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达成合作,确认技术授权、研发服务收入7.76、0.51亿元。公司研发持续投入,2020/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23/7.33亿元,同比增长38.27%/52.41%。2021年8月,公司与Incyte就靶向CD19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afasitamab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签订了合作和许可协议,公司向Incyte支付了3500万美元首付款。 公司竞争优势:先进高效的自主研发平台、核心产品优势地位、广泛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自主生产及商业化平台。 资金募集用途及规划:拟募集40亿元用于全球创新药物研发及商业化,升级研发平台,扩大公司营销队伍,信息化管理手段助力研发管理。 风险提示 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 诺诚健华:由多位顶尖科学家组建的创新新星,奥布替尼成功上市 聚焦肿瘤和自免,产品管线具备竞争力 诺诚健华成立于2015年,在具有丰富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经验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下,聚焦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公司已经构建出一体化的生物医药平台,可兼顾研发质量与研发速度需求,建立了创新性与风险高度平衡、涵盖多个极具市场前景的热门靶点的产品管线;2021年1月,核心产品奥布替尼成功实现商业化,公司加快向Biopharm公司转型。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产品管线方面,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奥布替尼(宜诺凯 ® )已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9款产品处于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6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Tafasitamab已获批在博鳌超级医院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使用。 在血液瘤方面,公司拥有奥布替尼(BTK抑制剂)、ICP-490(CRB N E3连接酶调节剂)和Tafasitamab(靶向CD19的单克隆抗体)等具备高度差异化竞争优势及协同效应的血液瘤治疗产品,其中奥布替尼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CLL/SLL以及复发或难治性MCL。 在实体瘤方面,公司拥有ICP-192(泛FGFR抑制剂)、ICP-723(泛TRK抑制剂)、ICP-189(SHP2抑制剂)等产品,覆盖多种实体瘤治疗机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公司正在开发用于治疗由B细胞或T细胞功能异常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款产品,包括奥布替尼(BTK抑制剂)、ICP-332(TYK2-JH1抑制剂)和ICP-490(CRB N E3连接酶调节剂)等。 图表2:诺诚健华在研管线概览 管理层具备国际化视野与深刻行业洞察力,加速研发成果转化 崔霁松博士与施一公博士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崔霁松博士曾任职于诺科技、美国默克。施一公博士是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西湖大学创始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等。 管理人员拥有大型跨国药企资深工作经验。公司的主要管理团队成员拥有辉瑞、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强生公司等大型跨国药企的资深工作经验。 图表3:核心管理层背景 财务概览:2021年开启商业化,研发投入逐年提升 奥布替尼自2020年12月获批后,公司开始产生主营收入。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2021年7月,公司与Biogen就奥布替尼达成一项授权合作,2021年度公司分别确认技术授权、研发服务收入77,596.33万元、5,100.33万元。 研发持续高投入,“自研+引进”双轮驱动。公司2019/2020/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34/4.23/7.33亿元;研发费用快速增长原因:1)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人员成本提升;2)公司在研项目数量增加,在研项目多个适应症开展临床试验,以及在研项目进程持续推进,公司临床试验和技术服务费以及实验材料及软件服务费增长;3)2021年8月,公司与Incyte就一款靶向CD19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afasitamab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签订了合作和许可协议。2021年,公司拥有员工702人,其中研发人员346人,占比49.29%。 图表4:2021年营收构成 图表5:2019-2021年研发费用(万元)及增速 费用端:2019/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2.34/3.79/9.8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8751.84%、27831.69%和94.09%。 图表6:2019-2021年三费 客户&供应商结构 客户结构:2021年,公司除了向合作研发方Biogen提供技术授权及研发服务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79.28%外,其余各年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不到32%,公司不存在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同期销售总额的50%的情况,不存在对单一客户重大依赖的情况。 图表7:2019-2021年前五大客户 供应商:公司主要供应商为CRO及CMO/CDMO专业研发服务机构、合作研发方、工程设备类供应商和物业租赁服务供应商,另还有药用辅料原材料供应商及水、电、燃气等能源供应。2019年、2020年、2021年,五大供应商分别共占公司采购总额的49.20%、34.65%、47.20%。2019年、2020年 、2021年 ,最大供应商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的约23.11%、12.32%、25.00%。 图表8:2019-2021年前五大供应商 竞争优势 先进且高效的自主研发平台,旨在开发全球潜在同类最佳或同类首创的创新:产品公司拥有覆盖从早期药物发现到后期临床开发的自主研发平台,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且运行高效;在新药发现与开发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将自主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已构建起化合物优化平台、药物晶型研究平台和难溶性药物增溶制剂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在北京、南京及广州分别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在临床研究方面,公司已打造一支兼具优秀的方案设计能力、高效的执行力与监管机构沟通能力的以中美两地为核心的临床开发团队。同时,公司还建立起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转化医学研究平台,有效评估临床试验数据,提高药物研发效率。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正在全球100多个临床中心开展26项临床试验。 以奥布替尼为核心的产品组合持续巩固公司在血液瘤领域内的优势地位:奥布替尼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的高选择性、共价不可逆的口服BTK抑制剂,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CLL/SLL和复发或难治性MCL,已被纳入2021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并被列为复发或难治性CLL/SLL和复发或难治性MCL治疗的I级推荐方案。 覆盖B细胞与T细胞信号通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研产品有望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BTK作为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对B细胞、巨噬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等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的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都很重要,BTK抑制剂有望为M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选择。同时,公司正在开发因T细胞功能异常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ICP-332(TYK2-JH1抑制剂)和ICP-488(TYK2-JH2抑制剂)等,其中ICP-332于2021年5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ICP-488于2022年3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I期临床试验。 储备丰富且具备巨大临床应用价值的实体瘤产品管线:公司在实体瘤治疗领域拥有较为深厚的布局,产品管线覆盖多种实体瘤治疗机制,包括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拥有巨大的联合用药潜力。公司自主研发的ICP-033(DRR1、VEGFR抑制剂)于2021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公司自主研发的ICP-189(SHP2抑制剂)的IND申请于2021年10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于2021年11月获得FDA批准。 实力强大且拥有出色往绩的管理团队共同引领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的主要管理团队成员拥有默克、辉瑞、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强生公司等大型跨国药企的资深工作经验,兼具国际创新视野与深刻的行业洞察,在创新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等各个环节为公司注入远见卓识。 已建立自主生产及商业化平台,加速成长为集创新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广州基本完成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建设,该基地按照中国、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的GMP标准建设,可用于生产固体分散体和多种制剂,年生产能力预计可达10亿片量级。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组建超过230人的商业化团队全面推广奥布替尼,已覆盖全国数百家医院。 潜在同类最佳BTK抑制剂,奥布替尼适应症扩展中 创新推动医药行业进步,肿瘤药物蓬勃发展 全球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新兴医药市场的增长。新兴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兴市场中的医疗卫生支出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生物医药公司增多。近几十年间,小型的生物医药公司重要性日益提升。生物医药公司通常是由科学家创立的,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本支持,致力于研发生物药物。 创新药物涌现。多种疾病由于产生耐药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从而出现新的治疗需求。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多样化的研发模式。多样化的研发模式包括:内部研发、合作研发、专利转让和外部研发服务等。多样化的研发模式提升了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创新药市场持续增长。随着仿制药集中采购试点和创新药物纳入新医保,中国医药市场正在向创新驱动的市场转变。同时,政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