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业绩符合预期。3月29日,公司发布2021年报,公司主营收入151.21亿元,同比-5.69%。归母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18.49%;扣非净利润15.25亿元,同比-18.56%。毛利率33.74%,同比-3.48pct,净利率13.46%,同比-2.11pct。其中2021年Q4,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5.95亿元,同比+7.1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15亿元,同比-16.6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46亿元,同比-9.78%。 点评:1)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主要是国铁集团缩减投资预算导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同比-16.39亿元。归母净利润变动原因主要是本期营业收入下降以及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导致整体毛利润下降所致。2)2021年度公司新兴装备产品营业收入25.72亿元,同比+35.31%。其中功率半导体器件收入10.68亿元,同比+33.26%;工业变流收入人民币5.28亿元,同比+30.58%;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收入人民币4.56亿元,同比+171.32%;海工装备收入人民币2.91亿元,同比-10.63%;传感器件收入人民币2.30亿元,同比+13.74%。其中IGBT在轨交、电网领域批量交付,占有率国内第一。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领域全年交付器件数大幅增长。乘用车电驱动全年销量排名首次进入行业前十。传感器全年交付总数大幅增长。矿卡电驱系统、风电变流器、中央空调变流器持续批量交付。矿卡无人驾驶系统顺利通过考核。海工装备国内市场新签多个订单。IGBT二期芯片产能的逐步释放保证半导体产品按期交付。将充分放大公司车规级高电流密度精细沟槽栅IGBT的技术优势,并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半导体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升了国产器件在汽车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3)销售费用10.50亿,同比-5.18%,管理费用8.13亿,同比+6.87%,财务费用-0.74亿,同比-2565.21%。销售费用变动主要系收入同比下降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同比下降所致。管理费用变动主要系上年同期享受疫情期间社保减免本期恢复正常缴纳以及管理类人员增加带来的职工薪酬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变动主要系大额存单利息收入同比增加所致。4)本年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6.90亿元,同比+ 0.19%,研发投入占比11.81%,同比+0.25pct。获取知识产权558个,其中发明专利293个。公司拥有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高端技能和经营管理的人才,专业背景涉及机械电子、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专业交叉互补性强。其中研发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现有研发人员2,728余名,占总人数的35.28%,超过三分之一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6.48%。 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并保持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5)公司立足“两条钢轨”,围绕“技术”和“市场”两个同心,布局了多元化产业,已形成“基础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结构,目前公司已切入工业变流产品、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感器件、海工装备等领域,打开了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综合考虑下游景气度,公司基本面情况,我们调整了盈利预测,受公司2021年业绩下滑影响,预计2022-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原来的26.38亿、28.24亿变为25.26亿、28.68亿,2024年预计为31.35亿,2022-2024年PE分别为28、24、22X。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变化及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财务数据和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