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系列研究3:海内外评级体系——治理因素及先进案例
公司治理实践丑闻频发,大众汽车的排放测试丑闻已经迫使其支付了近300亿欧元的罚款和赔偿,Facebook对数据的滥用导致其市值一度蒸发超过10%,在公司遭受大额财务损失的同时,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也难怪公司治理成为投资研究和分析中涉及最多的ESG因素。而财务数据的可得性使得治理因素在我国ESG评级体系中的占比更大,其相对于环境和社会指标也更易被量化。因此,我们选择从治理因素开始,通过问答的形式,对海内外ESG评级体系的框架进行探讨:公司治理涵盖了哪些问题?首先,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使得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公司治理一方面涉及公司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结构、规模、多样性、技能和独立性)、高管薪酬、股东权利、利益相关者互动、信披、商业道德、贿赂和腐败、内控和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还涉及公司的商业战略以及其实施方式对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CFA协会的调查显示,董事会责任(Board accountability)为投资者最关注的ESG问题(图1)。从价值创造来看,为何治理因素在ESG中最受投资者关注?强大的治理框架可以维护少数股东权益,从而对公司估值产生重要影响。世界银行指出,对27个经济体的539家大型企业的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良好的经济体的企业估值普遍更高;此外,企业的风险承受力和增长率与投资者保护体系的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更好的治理体系使得公司可以进行风险更高、更具价值的投资。治理因素框架参考的规范或指引有哪些?成立于1995年的ICGN(国际公司治理网络)是全球公司治理和尽职管理标准制定的领导者,此外还有《OECD公司治理原则》,我国方面的指引包括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ICGN旨在改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薪酬政策、股东权利和透明度。其成员多为投资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共计超过59万亿美元,ICGN全球公司治理原则(GGP)包含了十项准则,通过成员协商共同制定,成为了许多投资机构制定投票政策和公司参与政策的标准(表1)。我国ESG披露框架方面,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商道融绿等机构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现有法规及市场实践提出了中国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