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联影医疗(688271)深度研究报告: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创新智造引领全球 - 发现报告

联影医疗(688271)深度研究报告: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创新智造引领全球

2025-03-02华创证券L***
联影医疗(688271)深度研究报告: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创新智造引领全球

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重塑GPS垄断格局。公司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随着营收在2019-2023年间以39.9%的CAGR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的MR、 Ct 、MI、常规DR在国内市占率分别位居第二、第一、第一、并列第二,重新塑造了以往由“GPS”垄断的国内医学影像市场格局。 在海外市场,公司高举高打,2019-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CAGR达102%。 研发为基,塑造核心竞争力。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之一,公司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维持在13%以上的高水平。公司形成了架构完善的高效率研发平台,助力产品线完善程度比肩“GPS”,并且uMR Jupiter 5T、uMR Omega、uEXPLORER(Total-body PET/CT)等产品已具备行业领先水准。为补全国产影像设备上游零部件的短板,公司构建了垂直化研发体系,围绕各产品线核心部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公司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此外公司增资联影智能,加强其AI技术支持能力。 从四个方面看未来成长空间。 1)国内:25年医学影像市场有望迎来拐点,高端国产替代和县域基层市场潜力巨大。自24Q4开始,设备更新落地明显改善,25年市场有望迎来拐点,公司作为国内龙头也将受益。我国人均影像资源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配置证放开进一步刺激增长,预计未来国产企业在高端和基层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2)海外:广阔海外市场任驰骋,高举高打树立出海新范式。全球医学影像市场规模是中国的5倍,并持续增长。不同于日系厂家,公司高举高打树立出海新范式。公司以具备领先性能的PET/CT在高端客户群打响品牌,带动全线产品出海,并强化科研合作、国际服务和供应链网络建设,完善海外配套能力。 3)超声:厚积薄发跨入超声领域,打开向上空间。24年全球超声市场规模近百亿美元,空间广阔;国内中低端超声市场国产替代已有较大突破,高端市场仍为进口主导。公司凭借在影像领域强大的研发能力自研跨入超声领域,预计产品上市后能够借力已有渠道基础快速放量,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4)维保:收入占比持续提高,改善盈利能力。维保服务等经常性收入是“GPS”收入的重要部分,且毛利率更高。公司起步晚,目前维保占比较低,随着装机数量增加,未来有望达到30-40%(参考GPS),成为新增量,并改善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线突破的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多年投入打造出强大的影像设备平台化技术实力和垂直创新能力。短期国内市场25年有望在设备更新、反腐边际改善下有明显好转;长期来看国内基层、高端市场仍有较大潜力,海外空间广阔,公司“高举高打”的出海战略已经卓有成效;此外公司高毛利率的维保占比不断提高,未来超声业务亦将贡献新增量。我们预计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18.9、2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1%、49.4%、22.8%。考虑以上因素,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结合公司较高的历史PE中枢,给予2025年68X PE,对应目标价约156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医疗设备集采风险;2、海外拓展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3、高端产品研发/推广不及预期;4、设备更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主要财务指标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本篇报告深入剖析了公司如何将研发能力打造为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形成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再从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区域、维保/超声两个业务新增量阐述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投资逻辑 研发为基,塑造核心竞争力。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之一,公司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维持在13%以上的高水平。公司形成了架构完善的高效率研发平台,助力产品线完善程度比肩“GPS”,并且uMR Jupiter 5T、uMR Omega、uEXPLORER(Total-body PET/CT)、uMI Panorama等产品已具备行业领先水准。为补全国产影像设备上游零部件的短板,公司构建了垂直化研发体系,围绕各产品线核心部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公司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为公司实现全线产品及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创新自由度奠定坚实基础。 从四个方面看未来成长空间。 1)国内:25年医学影像市场有望迎来拐点,高端国产替代和县域基层市场潜力巨大。自24Q4开始,设备更新落地明显改善,25年市场有望迎来拐点,公司作为国内龙头也将受益。我国人均影像资源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配置证放开进一步刺激增长,预计未来国产企业在高端和基层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2)海外:广阔海外市场任驰骋,高举高打树立出海新范式。全球医学影像市场规模是中国的5倍,并持续增长。不同于日系厂家,公司高举高打树立出海新范式。公司以具备领先性能的PET/CT在高端客户群打响品牌,带动全线产品出海,并强化科研合作、国际服务和供应链网络建设,完善海外配套能力。 3)超声:厚积薄发跨入超声领域,打开向上空间。24年全球超声市场规模近百亿美元,空间广阔;国内中低端超声市场国产替代已有较大突破,高端市场仍为进口主导。公司凭借在影像领域强大的研发能力自研跨入超声领域,预计产品上市后能够借力已有渠道基础快速放量,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4)维保:收入占比持续提高,改善盈利能力。维保服务等经常性收入是“GPS”收入的重要部分,且毛利率更高。公司起步晚,目前维保占比较低,随着装机数量增加,未来有望达到30-40%(参考GPS),成为新增量,并改善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线突破的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多年投入打造出强大的影像设备平台化技术实力和垂直创新能力。短期国内市场25年有望在设备更新、反腐边际改善下有明显好转;长期来看国内基层、高端市场仍有较大潜力,海外空间广阔,公司“高举高打”的出海战略已经卓有成效;此外公司高毛利率的维保占比不断提高,未来超声业务亦将贡献新增量。我们预计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18.9、2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1%、49.4%、22.8%。考虑以上因素,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结合公司较高的历史PE中枢,给予2025年68X PE,对应目标价约156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一、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重塑GPS垄断格局 (一)全线突破的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经过多年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公司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产品涵盖MR、 Ct 、XR、PET/CT、PET/MR等诊断产品,常规RT、 Ct 引导的RT等放射治疗产品和动物MR、动物PET/CT等生命科学仪器,可满足从临床前科研到诊断再到治疗的需求。 图表1联影医疗产品历史 2019-2023年间业绩增长迅猛,2024年前三季度短暂受到外部因素压制。公司营收在2019-2023年间以39.9%的CAGR增长;公司在2020年扭亏为盈,当年盈利9.03亿元,之后归母净利润以29.8%的CAGR增长至2023年的19.74亿元。2024Q1-3由于医疗合规化行动和设备更新落地延迟,导致公司国内收入承压,前三季度总营收为69.54亿元,同比下降6.43%。此外由于公司维持费用投入,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6.94%。 图表2联影医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变化 设备是核心收入来源,维修收入占比逐渐提高。截至2024H1,公司营收中的设备收入占比维持在85%,医学影像及放疗设备是主要收入来源。设备业务的毛利率在2019-2023年间从43.2%提高至47.8%,公司不断打开高端设备市场,规模效应逐渐体现,预计设备业务的毛利率还有望继续提高。由于公司累计装机数量的增多,维修业务收入占比提高显著,已从2019年的6%提高至2024H1的12%,并且维修业务的毛利率也从2019年的31.7%提高到2023年的61.7%,高于公司总体毛利率。随着公司累计装机量持续攀升,维修业务占比预计将继续提高,并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高。 图表3联影医疗各业务收入占比 图表4联影医疗各业务毛利率 持续加大销售、研发费用投入,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随着公司营收的大幅提高,销售、研发费用率显著下降。此后公司业绩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为拓展国内外市场和研发新品,持续加大销售研发投入,对应费用率逐渐回升。2024Q1-3由于外部因素导致公司营收下滑,费用率有较大提高,净利率下滑。我们预计随着短期外部干扰因素出清和业绩恢复增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效应将逐渐带动毛利率提高和销售/研发费用率回到正常水平,公司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表5联影医疗费用率 图表6联影医疗毛利率及净利率 股权相对集中,国内外子公司分工明确。公司实控人薛敏通过联影医疗技术集团和上海影升间接控制公司27.63%的股份,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海联合投资持有公司16.38%的股份,股权相对集中,其余股份持股比例均较低。国内外子公司分工明确,北京联影、常州联影、深圳联影、武汉联影等控股子公司负责公司国内研发、销售等业务;公司还在国内参股了上海艾普强、四川玖谊源、联影智能等企业,以加强在放疗、核医学、AI医疗业务的布局;公司在北美、欧洲、亚太、中东等多个地区设立子公司以加强海外业务布局。 图表7联影医疗股权结构及部分参控股子公司 管理层行业背景深厚。公司管理层主要成员专业背景深厚,大多具有“GPS”等国际影像巨头的工作经历,具备大型医学影像企业的管理经验。实控人薛敏先生曾任CCF研究院医学影像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西门子核磁共振有限公司(中国)总经理等,在医学影像领域有深厚的行业资源及影响力。 图表8联影医疗管理层及核心成员 股权激励坚定公司发展信心。公司于2024年5月23日发布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此次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262.19万股权益,首次授予价格为88元/股,激励对象主要包括833名中层管理人员及其他需要激励的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1.2%(截至2023年末)。业绩考核目标为2024-2026年的营业收入较2023年分别增长不低于20.0%、44.0%、72.8%。此次股权激励将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 图表9联影医疗2024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 (二)收入跨越式增长,重塑国内“GPS”垄断格局 各类设备收入跨越式增长。2019-2023年间,公司的 Ct 收入从10.17亿元增长至40.66亿元,CAGR为41%;公司的MR收入从9.10亿元增长至32.79亿元,CAGR为38%; 公司的分子影像(MI)收入从3.10亿元增长至15.52亿元,CAGR为50%;公司的XR收入从3.63亿元增长至7.60亿元,CAGR为20%;公司的RT收入从0.09亿元增长至2.70亿元,CAGR为134%。 图表10联影医疗各类设备收入变化(亿元) 市占率显著提高,打破“GPS”垄断格局。各类设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在各设备领域在国内的市占率逐渐提高。此前国内乃至全球医学影像市场主要被“GPS”(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三家垄断。2024年,公司MR、 Ct 产品在国内市占率分别为28.68%、24.40%,分别位居第二、第一。公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GPS”垄断的医学影像市场格局。2023年,公司MI(包括PET-CT/MR等)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均为第一,根据医装数胜的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在国内PET- Ct 市场占有率超一半,优势继续扩大。2024年公司在常规DR市场的市占率达到10.99%,与迈瑞并列第二。 图表11 2024年国内MR采购金额市占率 图表12 2024年国内 Ct 采购金额市占率 图表13 2023年国内PET- Ct 采购数量市占率 图表14 2024年国内常规DR采购金额市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