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电子行业周报:AI驱动下的应用创新纷至沓来,行业估值扩张进行时 - 发现报告

电子行业周报:AI驱动下的应用创新纷至沓来,行业估值扩张进行时

电子设备2025-02-16胡剑、胡慧、叶子、詹浏洋、李书颖、张大为国信证券胡***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电子行业周报:AI驱动下的应用创新纷至沓来,行业估值扩张进行时

AI驱动下的应用创新纷至沓来,行业估值扩张进行时。过去一周上证上涨1.30%,电子上涨0.27%,子行业中元件上涨2.12%,电子化学品下跌1.56%。 同期恒生科技、费城半导体上涨7.30%、3.03%,台湾资讯科技下跌3.72%。 我们认为,受益于全球范围内对于Deepseek大模型的认可与应用,AI真正赋能应用的进程仍在加速,而中国科技企业在世界AI创新进程的参与度、贡献度则再度受到广泛关注与认知,互联网大厂聚集度更高的恒生科技指数一马当先。自3Q24以来,电子指数虽经历了显著上涨,但多数个股仍以此前流动性风险中错误定价的估值修复为主,我们维持对于电子行业2025年“AI革新人机交互,智能终端百舸争流,行业迈入估值扩张大年”的投资策略判断,基本面上行趋势中看好板块性行情的持续性。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4Q24收入环增,产能利用率高于国际同业。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4Q24收入分别环比增长1.7%、2.4%,均处于指引中上区间; 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5%(YoY+8.7pct,QoQ-4.9pct)和103.2%(YoY+19.1pct,QoQ-2.1pct),环比下降主要由于季度效应,但仍高于国际同业。 中芯国际表示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条转移切换的进程从验证阶段进入到起量阶段,华虹半导体表示汽车等市场库存调整在2024年已基本结束。继续推荐受益本土化生产的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伟测科技等,以及受益汽车芯片国产化和智驾平权的杰华特、纳芯微、思瑞浦、国芯科技、圣邦股份等。 NAND供需逐步改善,AI驱动企业级存储增长,建议关注模组环节。自4Q24美光、三星等原厂开启减产以来,根据CFM市场统计,近期部分1TbQLCNAND Flash询单需求增加,原厂供应相对紧张,市场对性能领先的QLCNANDFlash Wafer价格接受度逐渐增加。本周美光预期随着3-5月渠道库存消化叠加手机需求改善,NAND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回暖。在此基础上,AI需求推动国内云计算厂商需求增长:苹果与阿里就AI业务达成合作,相关企业级存储产品如SSD、RDIMM有望加速增长。随着周期逐步企稳,AI应用打开企业级存储增量,建议关注国内相关存储模组厂商:德明利、江波龙及佰维存储。 比亚迪开创全民智驾时代,车载传感发展提速。2月10日晚,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据介绍,比亚迪全系共21款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10万级以上车型全系标配,10万元以下车型将多数搭载。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术方案,包括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B高阶智驾激光版、C高阶智驾三目版。我们认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将持续推动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车载传感器及汽车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建议持续关注产业链相关标的:舜宇光学科技、电连技术、韦尔股份、顺络电子、永新光学、蓝特光学、水晶光电、国芯科技、赛微电子等。 下周苹果召开发布会,创新大年果链有望迎来估值提升行情。苹果CEO于社交媒体宣布,苹果将于2月19日推出新品。我们预计,除了已在官网上架的新一代PowerbeatsPro2无限运动耳机,加入了光学心率传感器、Qi无线充电等,iPhoneSE4也有望推出,外形较上一代会有较大升级,性能对标iPhone16,但没有配备双摄、高刷屏等配置,且有可能是首款使用苹果自研5G基带的产品。考虑到2025年苹果在销售节奏、新机创新及AI系统全球推广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以及2026年其折叠终端及AI眼镜等创新预期进一步明朗化的催化,果链仍是消费电子板块中的配置主线,产业链继续推荐:蓝思科技、立讯精密、鹏鼎控股、福立旺、长电科技、水晶光电、东山精密等。 电视面板大尺寸化趋势延续,2024年75英寸以上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49%。 据洛图科技,2024年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2.37亿片,同比增长5.1%,出货面积达到1.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0%,出货面积同比增幅大于出货量,全球大尺寸化趋势持续。2024年全球电视液晶面板平均尺寸同比增长0.6英寸至49.6英寸。分尺寸看75英寸以上的产品全年出货量800万片,同比增长49.3%,洛图科技预计2025年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达到50英寸以上。我们认为,在经历了长时间陆资厂商大规模扩张、全球产业重心的几度变迁之后,LCD的高世代演进趋势停滞、竞争格局洗牌充分,推荐京东方A等。与此同时,LCD产业的崛起增强了国产电视品牌及ODM的出海竞争力,推荐兆驰股份、康冠科技、传音控股等。 周专题:三大运营商全面布局AI眼镜,eSIM推动蜂窝眼镜新趋势。根据证券日报报道,中国移动计划以深度定制的方式,在1Q25推出三款高端型号的AI眼镜,同时规划携手多家领先企业在2025年推出涵盖拍摄显示版、拍摄版、显示版及音频版四大系列的十余款AI眼镜产品。此外,电信研发的AI眼镜产品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面市,而联通在2024年9月与奇点临近(QIDI)联合发布QIDIVida智能运动眼镜。该产品具备Wi-Fi和蜂窝两类版本,分别售价3498元和3999元。当前,中国联通eSIM流量方案每月价格仅需10元,在新产品的推出和优惠流量的推动下,未来蜂窝版本的AI眼镜也有望成为新的产业趋势。AI眼睛产业链继续推荐:翱捷科技、恒玄科技、晶晨股份、小米集团、康冠科技、舜宇光学科技、蓝特光学。 重点投资组合 消费电子:蓝思科技、小米集团、立讯精密、鹏鼎控股、沪电股份、电连技术、东睦股份、海康威视、传音控股、康冠科技、世华科技、工业富联、视源股份、世运电路、水晶光电、春秋电子、东山精密、光弘科技、京东方A、景旺电子、四川九洲、福立旺、闻泰科技、永新光学 半导体:中芯国际、翱捷科技、恒玄科技、德明利、乐鑫科技、长电科技、杰华特、圣邦股份、伟测科技、韦尔股份、澜起科技、通富微电、华虹半导体、新洁能、晶晨股份、龙芯中科、艾为电子、晶丰明源、赛微电子、江波龙、佰维存储、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北京君正、芯朋微、思瑞浦、时代电气、卓胜微、帝奥微、东微半导、士兰微、华润微、天岳先进、纳芯微 设备及材料:北方华创、中微公司、鼎龙股份、芯碁微装、拓荆科技、立昂微、沪硅产业 被动元件:顺络电子、风华高科、三环集团、洁美科技、江海股份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行情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上涨1.30%、1.64%、1.19%。电子行业整体上涨0.27%,二级子行业中元件涨幅较大,上涨2.12%,电子化学品跌幅较大,下跌1.56%。过去一周恒生科技、费城半导体指数分别上涨7.30%、3.03%,台湾资讯科技指数下跌3.72%。 图1:过去一周各行业涨跌幅 图2:过去一周电子行业股价走势 图3:过去一周电子子版块涨跌幅 表1:过去一周电子板块涨跌幅前十名公司 图4:过去一年A股电子行业股价走势 图5:过去五年A股电子行业总市值及换手率 图6:过去五年A股电子行业PE(TTM) 图7:过去一年A股消费电子行业股价走势 图8:过去五年A股消费电子行业总市值及换手率 图9:过去五年A股消费电子行业PE(TTM) 图10:过去一年A股半导体行业股价走势 图11:过去五年A股半导体行业总市值及换手率 图12:过去五年A股半导体行业PE(TTM) 行业动态 表2:过去一周行业新闻概览 表3:过去一周重点公司公告 周专题:三大运营商全面布局AI眼镜,eSIM推动蜂窝眼镜新趋势 中国移动积极参与AI硬件,Q1计划推出三款AI眼镜。根据证券日报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计划以深度定制的方式,推出三款高端型号的AI眼镜。未来,移动还计划携手多家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在2025年全年推出涵盖拍摄显示版、拍摄版、显示版及音频版四大系列的十余款AI眼镜产品。 移动自研九天大模型,赋能AI终端规模化。2024年10月,移动在2024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展示了多款AI眼镜产品。中国移动以自研九天大模型为能力基座,为上述终端产品提供AI能力服务。九天75B模型已通过镜像方式接入“魅族”和“李未可”等品牌的AI眼镜。此外,公司与荣耀共同打造支持“灵犀”垂域智能体的服务,与中兴通讯联合推出首款支持九天大模型的千元档5G手机产品,并以九天大模型为基石,联合芯片厂商完成端侧1B、3B大模型开发和优化。 图13:中国移动智能手表与智能眼镜展示 图14:中国移动智能AI灵犀助理 电信有望1H25发布AI眼镜,联通2H24开售eSIMAI运动眼镜。中国电信方面,公司研发的AI眼镜产品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面市,在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展出自研的AI眼镜产品,已实现拍摄照片、拨打电话、跨语种翻译等功能。中国联通方面,2024年9月,中国联通与奇点临近(QIDI)联合研发QIDI Vida智能运动眼镜,该产品集成全彩AR显示、语音对讲、心率监测、实时导航、高清拍摄等功能。QIDIVida具备Wi-Fi和蜂窝两类版本,分别售价3498元和3999元。当前,中国联通eSIM流量方案每月价格仅需10元,未来蜂窝版本的AI眼镜有望成为新趋势。 图15:中国联通发布eSIMAI运动眼镜 图16:中国联通eSIM多方案流量套餐 AI眼镜多场景应用广泛,25年有望增长至400万副。AI眼镜在C端可作为智能助手,通过语音、手势或眼动识别,提供翻译、导航、日程管理和信息检索等功能,并有望与智能手机融合。在B端,AI眼镜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场景,将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医疗和工业等领域,助力远程手术、操作指导和虚拟创作等场景。根据咨询机构Wellsenn预测,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将增长至400万副,到2030年,AI+AR智能眼镜将进入到高速发展期,全球出货量有望增长至8000万副。 AI眼镜创新元年,科技巨头蓄势待发 AI智能眼镜的硬件发展有三个阶段,无摄像头智能眼镜(AI眼镜)→带摄像头智能眼镜(AI眼镜)→带显示屏智能眼镜(AR眼镜)。我们认为,AI眼镜既是AIAgent发展下催生的新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是下一代移动终端AR的过渡产品,目前无摄像头智能眼镜和带摄像头智能眼镜技术较为成熟,市场上已经存在成熟的产品,而AR眼镜目前在显示、算力、重量等方面仍有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推广速度较慢。 2021年9月,Meta与雷朋联名推出了初代智能眼镜Ray-BanStories,2023年9月,继续推出第二代产品Ray-BanMeta,根据IDC数据,发布后两个季度共卖出46万台,截至24年5月该产品的出货量已超过100万台。此外,Rokid、Xreal、雷鸟等品牌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AI/AR眼镜,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关注度。 表4:AI眼镜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对比 巨头蓄势待发,25年有望迎来AI眼镜与AR眼镜市场群雄逐鹿。据集微网消息,三星电子2025年计划推出新的XR设备,预计该设备将在明年1月在美国举行的GalaxyS25发布活动上以样品形式亮相,以增强现实(AR)眼镜的形式出现,并于三季度推出。作为三星“Infinite”项目的一部分,产品预计在明年下半年量产约5万台,标志着三星战略性地进入XR市场。此外,苹果、谷歌、三星、亚马逊、小米、华为、魅族等厂商均布局AI眼镜领域。 图17:全球AI眼镜发布预测 图18:科技企业和传统眼镜合作共赢 光学显示方案成为差异化的关键环节 AI眼镜如火如荼的当下,我们认为AR眼镜仍为智能眼镜的理想方案。目前不带显示屏功能的AI眼镜技术相对成熟,其重要性在于有望加速AR眼镜行业发展历程,其中一方面在于AI眼镜在培养用户习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智能眼镜由过往“先把功能准备好,再让用户佩戴”的思路质变到“先让用户佩戴上,再逐步优化功能”,让更多用户适应智能眼镜这一创新产品形态,为AR眼镜的推广打下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原因也在于相对的价格优势,即在与传统配镜价格相仿的前提下,新增以AI交互、摄像、音频等多向功能,在相似成本条件下给用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