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20.20 Z04 DB1331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DB1331/T037—2023 雄安新区绿色低碳社区评价标准 Assessmentstandardforgreenlow-carboncommunityforXiong’anNewArea 2023-04-13发布2023-05-01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发布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雄安新区绿色低碳社区评价标准 Assessmentstandardforgreenlow-carboncommunityforXiong’anNewArea DB1331/T037—2023 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批准部门: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施行日期:2023年5月1日 前言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关于下达2022年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雄安规建字〔2022〕4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研究、消化和吸收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的技术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9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水资源与固体废弃物、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社区治理与低碳生活、提高与创新。 本标准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负责管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解释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国防科技园7座东1层,邮政编码:100081)。 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安绿研智库有限公司 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安绿研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徐小伟 李劲遐 吉淑敏 吴景山 吕南 朱荣鑫 龙颖茜 郑锐鲤 董璐璐 郭顺智 邓红亮 李晓瑞 于洪利 孙起 孟冲 赵晨 吕旭阳 丁福峰 刘雨 郭清 邸捷 李雪薇 傅小里 田鑫东 彭觉 严莉 李津 汪胜 赵聪颍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李迅 王清勤 林波荣 李丛笑 单彦名 鞠鹏艳 李海龙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一般规定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3 4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6 4.1控制项6 4.2评分项6 I空间布局6 II生态环境7 5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8 5.1控制项8 5.2评分项8 I绿色建筑8 II能源利用8 6水资源与固体废弃物10 6.1控制项10 6.2评分项10 I水资源10 II固体废弃物11 7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12 7.1控制项12 7.2评分项12 I低碳出行12 II交通设施12 8社区治理与低碳生活14 8.1控制项14 8.2评分项14 I社区治理14 II低碳生活15 9提高与创新16 9.1一般规定16 9.2加分项16 附录A社区人均碳排放量计算方法17 本标准用词说明20 引用标准名录21 附:条文说明2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3.1GenernalRequirements3 3.2AssessmentandRating3 4SpaceLayoutandEcologicalEnvironment6 4.1PrerequisiteItems6 4.2ScoringItems6 ISpaceLayout6 IIEcologicalEnvironment7 5GreenBuildingandEnergyUtilization8 5.1PrerequisiteItems8 5.2ScoringItems8 IGreenBuilding8 IIEnergyUtilization8 6WaterResourceandSolidWaste10 6.1PrerequisiteItems10 6.2ScoringItems10 IWaterResource10 IISolidWaste11 7GreenTransportationandLow-carbonTravel12 7.1PrerequisiteItems12 7.2ScoringItems12 ILow-carbonTravel12 IITransportationFacilities12 8CommunityGovernanceandLow-carbonLifestyle14 8.1PrerequisiteItems14 8.2ScoringItems14 ICommunityGovernance14 IILow-carbonLifestyle15 9PromotionandInnovation16 9.1GeneralRequirements16 9.2BonusItems16 AppendixACalculationMethodofPercapitacarbonemissionsofcommunity17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0 ListofQuotedStandards21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2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雄安新区绿色低碳社区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培育绿色低碳文化,推广低碳生活方式,规范绿色低碳社区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内居住社区绿色低碳综合评价。 1.0.3绿色低碳社区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雄安新区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水资源与固体废弃物、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社区治理与低碳生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低碳社区评价除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社区community 具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拥有居住人口、拥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拥有多栋多种功能以上建筑物,且与城市有交通和市政设施等方面联系和共享的区域空间。 2.0.2绿色低碳社区greenlow-carboncommunity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理念,通过构建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空间环境、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的社区。 2.0.3社区碳排放carbonemissionofcommunity 社区运行阶段因生活消耗能源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社区内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碳汇抵消后的净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及外购电力和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 2.0.4社区年人均碳排放量Percapitacarbonemissionsofcommunity 社区居民每人每年因生活而消费的能源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社区内可再生能源利用或碳汇抵消后的净碳排放量。能源种类包括电力、热力、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生物质燃料等。 2.0.5光储直柔photovoltaics,energystorage,directcurrentandflexibility(PEDF) 配置建筑光伏和建筑储能,采用直流配电系统,且用电设备具备功率主动响应功能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绿色低碳社区的评价应以居住社区为评价对象。 3.1.2绿色低碳社区的评价应以社区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 3.1.3绿色低碳社区的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社区内主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年及以上; 2社区内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年及以上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应低于60%。 3.1.4雄安新区设立之前的既有社区的社区人均碳排放量较申报年度前一年应至少下降10%,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建设的社区运行阶段的社区人均碳排放量不应大于1.44tCO2/(人·年),社区人均碳排放量计算应执行附录A规定的方法。 3.1.5申请评价方应对社区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情况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对选用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及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进行管控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3.1.6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考察,出具评价报告,确定评价等级。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由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水资源与固体废弃物、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社区治理与低碳生活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3.2.3绿色低碳社区评价的分值设定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绿色低碳社区评价分值 控制项基础分值 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 提高与创新加分项满分值 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 与能源利用 水资源与固体废弃物 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 社区治理 与低碳生活 评价分值 400 100 200 100 100 100 100 3.2.4绿色低碳社区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Q=(Q0+Q1+Q2+Q3+Q4+Q5+QA)/10 (3.2.4) 式中:Q——总得分; Q0——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分; 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水资源与固体废弃物、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社区治理与低碳生活)评分项得分; QA——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3.2.5绿色低碳社区划分应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2.6绿色低碳社区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低碳社区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 2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要求时,绿色低碳社区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2.7当既有社区满足表3.2.7的要求时,可认定为绿色低碳社区(既有)。 表3.2.7绿色低碳既有社区评价要求 序号 指标分类 指标 1 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 人均社区公共空间面积不应低于6m2/人 2 公共服务设施的千人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规定的下限值 3 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25% 4 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 新建民用建筑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面积比例应 达到100% 5 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面积达到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 的面积比例不应低于40% 6 建筑屋顶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覆盖率≥10% 7 能源分户计量率不应低于30% 8 水资源与固体废弃物 居民户表配表率应达到100% 9 节水器具普及率≥50% 10 人均月用水量不应大于4m³/人 11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应达到100% 12 生活垃圾资源化率≥50% 13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10% 14 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 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应低于65% 15 社区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步行距离不应大于500m 16 社区内应至少有1个电动车公共充电站 17 社区治理与低碳生活 应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和能源统计制度 18 每个小区应设置低碳生活宣传设施 19 每年应至少开展2次绿色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20 应有社区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 21 应有低碳生活指南 注:既有社区指雄安新区设立之前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城区范围内设立的已有社区。 4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 4.1控制项 4.1.1社区应设置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