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气候创新实验室]:2024创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创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报告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创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报告

创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 ClimateTechStudy: AMappingofAssessmentFrameworksandEvaluationofStakeholderNeeds 目录 011背景 042创新技术评估体系现状观察 062.1评估体系概览 162.2维度与指标分析 362.3案例解读 393气候技术评估需求与挑战 423.1主要需求方 443.2开发实践 453.3挑战观察 484中国创新技术评估体系发展建议 52参考文献 背景 1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气候技术指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如:专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帮助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的技术,包括采用抗旱作物、预警系统和海堤等技术、节能实践或设备使用培训等提升对气候认知的“软性”气候技术。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的报告,从现在起到2030年,在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上,全球绝大多数减排量都来自当前可用的技术。但是,到2050年,将近一半的减排量将来自目前仅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的技术。这也要求各国政府迅速增加研发支出并调整其优先次序,以及在示范和部署清洁能源技术上进行投入,并让这些措施成为国家能源和气候政策的核心。而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储备不足,需要加快气候技术¹创新、提前部署低碳/零碳/负碳科技研发与示范,才能为保障“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此背景下,作为致力于赋能可持续创新商业全球网络中的一员,影响力工场上海创新中心(ImpactHubShanghai,下称“Hub上海”)在2022年内部孵化、成立了1.5DO气候创新实验室,旨在推动从气候愿景出发的创新系统变革,在气候目标框架下深化既有的、以创业支持和产业对接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寻找、推广和落地早期气候技术企业,推动行业及区域的低碳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 但商业化道路对于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尤其是硬件和硬科技领域的公司而2 言,比其他领域的初创公司更加漫长和崎岖。落基山研究所(RockyMountainInstitute,RMI)指出,气候技术领域对初创团队在技术、商业和政策把握能力上的要求更高,现有主导利益方的在位者惰性更强,对资本的要求也更高。致力于投资和帮助早期气候技术规模化的影响力投资机构ElementalImpact (该组织原名为ElementalExcelerator)的研究同样显示,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在完成技术开发后,如何推动试点、产业应用、实现气候技术的规模化部署才是真正的难点。在各类报告和研究中,我们发现气候技术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最终往往指向:如何向相关方证明技术的潜力——无论是减碳的潜力还是商业化的潜力——从而基于技术评估的结果能够吸引并获得更多的资金、人才和业务机会。而在过往的工作中,我们也屡次经历过如下场景: 案例一 创新技术企业A在参与某500强企业B的开放式创新项目时,得到了B企业国内创新中心负责同事的认可,并对接给企业内负责研发和投资的同事进一步评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此过程耗时数月并需要A不断提供各种证明材料。而在B企业国内创新中心希望进一步将A推荐给海外总部时,总部又向A提出了更多认证材料文件的需求,其中不乏需要付费请第三方出具的评估认证文件。企业B的需求和流程合理合规,但对A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和风险因素,故最后未抓住机会与B企业总部成功对接。 案例二 创新技术企业C提供的是具有跨行业应用潜力的技术产品,但是在面向不同行业的潜在客户、甚至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时,C发现对方看中的关键指标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对C的业务拓展增加了巨大难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合作伙伴基于明确的创新技术支持目标,在搜索、评审、交叉验证技术的完整流程里匹配了技术科学家、产业专家、投资专家,针对技术路线形成了一整套评审的框架流程与评分标准,从而在项目周期内确实实现了找到技术最优的项目并且匹配到合适的产业需求场景开展合作试点的目标,在行业内创造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当然并非在类似案例一、二的场景中就完全不会有顺利、成功的产出,某种程度上,上文的成功实践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未必适合其他相关方直接推广应用。但结合一系列案例和相关方需求沟通,一套能够被相对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创新技术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发凸显。这不仅是我们团队自身开展业务的需求,也是促进气候技术 创新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和媒介。3 于是,我们检索了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创新技术评估体系和工具,针对其评估目的、方法等进行了梳理,对目前评估体系的维度与指标、计算方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已有技术评估体系、工具开发经验或正在探索中的相关方进行了访谈,希望通过观察现有的技术评估体系、理解其开发需求与挑战,引导评估体系的开发者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完善未来的技术评估体系。本报告的后续内容便将向读者具体介绍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技术评估体系作为政府、园区、产业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对创新技术建立充分认知的重要桥梁,其开发过程需要不同利益相关方展开充分交流与协作,该过程也同样有利于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迭代。因此,我们期待从本篇报告开始,与气候创新生态的各相关方一起逐步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技术评估体系交流机制,以提高产业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合作效率,加速实现气候技术解决方案的规模化部署,最终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创新技术评估体系现状观察 2.1评估体系概览 2.2维度与指标分析 2.3案例解读 我们聚焦以技术为评估对象(或评估框架可运用于对技术的评估)、具有完整可识别的指标结构且已在社会层面公开发布的国内外评估体系,同时结合应用需求,重点关注针对气候技术的评估体系,通过标准信息平台、相关方官网、报告文献等公开资料的不完全调研,共收集国内外相关评估体系18个。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研过程中,以及与相关方的合作与沟通中,我们发现政府部门、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相关方都可能会根据自身需求(如政府部门发布示范技术、金融机构投资创新技术等)开发技术评估体系,但由于未曾在社会层面公开指标结构等具体内容,我们未将其纳入本轮调研样本。 本章,我们将对这些评估体系的评估相关方、评估目的与方法,以及评估维度与指标特点进行梳理和观察。其中,具有典型特征或者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评估体系,我们将以案例的形式在本章第三部分进行展示。以下是调研的18个技术评估体系,在下文中,我们将以其简称指代对应的评估体系: 表2-118个评估体系名单 5 2LCA评估体系,重点参考ISO14040与ISO14044,发布年份为2006。在维度与指标分析环节中,将选取OpenLCA等具有参考性的LCA评估工具进行观察。 创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 2.1 评估体系概览 3若评估体系的文件中没有关于目标受众的表述,则本节不作延展或归纳。 创新技术评估是一项针对创新技术,涉及多个维度、多种视角和多方参与的综合活动。本节将介绍调研的18个评估体系中的关键信息,围绕谁参与了技术评估、为何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评估以及如何进行评估三个方面提供相关观察。 2.1.1评估相关方 评估相关方主要包含评估体系发布主体与目标受众³两类,前者主要充当着推动者的角色,鼓励评估行为,以达成促进技术进步、行业发展等多种目的,后者则为使用者,是发布主体希望使用该评估体系的对象,以及通过该评估体系能够惠及到的群体。在18个调研样本中,发布主体主要为政府单位、 标准化组织、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科研机构与智库等,目标受众则主要包括6 科研机构的研究者、相关行业的企业、投资人、政策制定者、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个别评估体系将更广泛的公众作为其目标受众。 表2-2发布主体分类 国际 4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成立于1974年,是全球能源对话的核心,提供权威性分析、数据、政策建议和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帮助各国为所有人提供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 5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成立于1947,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也是制定全世界工商业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建立机构,ISO通过制定全球统一的工业和商业标准,促进国际贸易、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效率,以及推动技术兼容性。 6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简称市场监管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的正部级直属机构。 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nistryofIndustr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MIIT),标准简称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组成部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8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是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政府间组织 国际能源署(IEA)⁴属于专注于能源领域的政府间组织,该组织提出TechnologyReadinessLevelScale框架,主要面向能源技术进行技术发展与市场采用成熟度评估,虽未明确目标受众,但政策制定者、企业、投资机构等作为潜在的目标受众,都可以通过该评估框架更清晰地了解能源技术在市场规模角度的成熟度,进而对技术的政策制定、投资方向等提供参考依据。 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⁵于2006年发布了关于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CA)的标准文件——ISO14040与ISO14044,规范了LCA的关键环节与步骤,评估产品、过程、服务、技术在全生命周期内各环节(资源开采、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处理、循环利用)的整体环境影响。 国内7 政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⁶,连同标准化组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三个体系文件,分别是《潮流能导则》《新材料文件》和《经济价值指南》,分别将潮流能发电装置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成熟市场(低增长率、高占有率的市场)的科技成果作为评估对象,其中,仅《经济价值指南》明确评估体系目标受众为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或个人,其余两个评估体系虽未提及,但相关技术的研发团队、技术需求方均可作为评估体系的目标受众。 工业和信息化部⁷发布了《钢铁脱硫细则》和《工业节能减排文件》,分别将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工业四大环节节能减排技术(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技术、资源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污染物治理技术、产品节能减排技术)作为评估对象,前者的目标受众主要为政府部门、烧结脱硫工艺技术提供方,以及应用该工艺的工程应用企业。 学会 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⁸属于科技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其发布的《科技成果评估规范》以科技成果(即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为评估技术对象,明确以第三方评估机构、科技成果所有方为主要的目标受众去使用该规范评估科技成果。 9中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于1978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其职责在于团结和组织全国标准化工作者,开展标准化学术交流、标准研制、宣传推广、咨询服务、国际交流等,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0绿色技术的定义并不唯一,不单属于某一技术领域或者工业分支、部门,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我国所说的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能源与节能、温室气体捕获与利用、环保材料、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农林业等方面。 1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国标准化工作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