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智能座舱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产业链分析
-
智能座舱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机械式座舱):功能简单,缺少娱乐功能。
- 第二阶段(电子式座舱):液品仪表盘和中控屏进入座舱,物理按键和旋钮增多。
- 第三阶段(智能式座舱):多屏幕、语音交互、投影、智能座椅等。
-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基础层:基础组件/架构、基础技术、PCB显示面板、功率器件、传感器/相机、AI大模型、机器视觉、车联网安全和大数据、座舱芯片、C-V2X模组、操作系统、中间件、VR/元宇宙、NFC/UWB、WIFI云服务。
- 中游系统应用层:车载硬件、车载软件系统、仪表盘/中控屏、HUD抬头显示、后排显示屏/智能座椅、域控制器、车载通讯系统、车内监控系统、智能车窗、流媒体后视镜、智能音响、空调/能源、智能车灯、信息娱乐系统、OTA和安全模块、车载地图/导航、互联设备端。
- 下游汽车厂商:主机厂、传统tier1、造车新势力。
二、市场格局
- 智能座舱企业数量:截至2024年11月底,共有920家企业获得公开市场融资。
- 细分赛道分布:车联网安全和大数据、传感器/相机、功率器件、域控制器、车载地图/导航、信息娱乐系统、车内监控系统、车载通讯系统、人机交互(语音助手)、互联设备端。
三、技术趋势
- 多模交互:听觉融合、视觉融合、嗅觉融合、语音交互、手势交互。
- 智能化显示:大尺寸、集成化、专用化显示界面。
- 舒适性体验:智能座椅、氛围灯、音律控制、按摩、加热功能。
四、热点领域
- 核心组件/架构:传感器/相机、座舱芯片。
- 车载软件系统:域控制器、信息娱乐系统、车内监控系统、车载通讯系统。
- 人机交互:语音助手、手势识别、表情识别。
五、热点城市
- 上海、北京:融资事件均超过100个。
- 深圳、苏州、杭州:融资事件均超过30个。
六、融资分析
- 一级市场:2015-2024年,一级市场融资事件逐年波动,2021年达到高点,2023年有所下降。
- 热点领域:核心组件/架构、车载软件系统、域控制器、传感器/相机、座舱芯片。
- 融资金额:2024年1-11月,共完成101个融资事件,披露融资金额达243.45亿元人民币。
总结:中国汽车智能座舱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市场融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多模交互、智能化显示和舒适性体验方面展现出显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