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信达证券]: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先锋,千亿蓝海国产化加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先锋,千亿蓝海国产化加速

交运设备2022-09-15陆嘉敏信达证券听***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先锋,千亿蓝海国产化加速

202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先锋,千亿蓝海国产化加速 汽车 2022年09月15日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研究 行业名称汽车投资评级看好上次评级看好 陆嘉敏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执业编号:S1500522060001联系电话:13816900611邮箱:lujiamin@cindasc.com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CINDASECURITIESCO.,LTD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9号院1号楼邮编:100031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先锋,千亿蓝海国产化加速 2022年09月15日 本期内容提要: 汽车智能化先行军,智能座舱时代迎面而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作为汽车智能时代双子星,有望伴随汽车电动化的浪潮蓬勃发展。从车内看,智能座舱是座舱内饰、汽车电子产品与技术创新、升级和联动的重要发力点;同时也将与其他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手表、家居等互通互联,将汽车从单一的驾驶、乘坐工具升级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智能移动空间”;从车外看,智能座舱将通过车联网、无线通信、远程感应、GPS等技术,与车外的各项基础网联设施、联网设备实现V2X(Vehicle-to-Everything)联结,是最终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一环。 我们预计智能座舱硬件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达到传统座舱的3至5倍,国内智能座舱市场在2021-2026年间增量规模有望达千亿元。我们预计传统座舱单车配套价值量在2500元左右,新增硬件+软件升级后的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我们估计有望在0.75-1.35万元区间,将是传统座舱的3至5倍。智能座舱正处于渗透率加速上行的快速成长期,2022年到2026年,总体市场规模有望从900亿元级别成长至2000亿元以上,增量空间超千亿元。 车企智能化布局提速+供应格局扁平化,本土供应商加速国产替代。智能座舱成为提高整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软硬件解耦趋势下,软件部分主机厂倾向于自研,硬件部分倾向于分散外采,降低成本。过去汽车产业Tier1绝对主导的金字塔形供应体系有望转变为“圆桌派”供应圈,单项长板硬件Tier2供应商有望切入,加之国内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强势崛起,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迎来历史机遇,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智能座舱产业链中,重点关注以下细分赛道快速成长机遇: 1)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的“大脑”,成长确定性强,步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单车价值量1500元左右。我们预计2026 年我国域控制器市场规模150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21-2026年 CAGR将达34%。 2)SoC芯片:算力核心,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集中式转变,更高算力的SoC芯片需求快速增加。我们估计SoC芯片单车价值量在1000元左右,我们预计2026年我国SoC芯片市场规模260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21-2026年CAGR将达25%。 3)抬头显示(HUD):W-HUD是当前主流方案,虚像和实景结合的AR-HUD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当前W-HUD单车价值量在1700元左右、AR-HUD单车价值量在5000元左右,HUD市场渗透率或已突破拐点,我们预计2026年W-HUD、AR-HUD市场规模有望达110亿 元、270亿元,我们预计2021-2026年CAGR分别将达35%、126%。 4)流媒体后视镜:技术上,屏幕代替镜面,配置上,后装市场走向前装,从选配走向标配,我们估计单车价值量750元左右,我们预计2026 年我国流媒体后视镜市场规模37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21-2026年 CAGR将达68%。 5)驾驶员监控系统(DMS):DMS系统(软件+硬件)单车价值量 500-1000元左右,目前DMS渗透率较低,仅5.3%左右,受益于ADAS落地、法规推动,方案改进、技术完善,2026年渗透率有望达35%,市场空间达到44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21-2026年的CAGR将达44%。 6)液晶仪表:当前在高端车型已基本普及,单车价值量在1000元左 右,随着进一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2026国内市场规模有望在189 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21-2026年CAGR将达17%。 7)中控屏:国内中控屏渗透率超85%,是智能座舱各部件中渗透率最高的产品,我们估计单车价值量在2000元左右,我们预计2026年我国中控屏市场规模730亿元左右,我们预计2021-2026年CAGR将达9%。 8)氛围灯: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渗透,新能源车积极配置,平均单车价值量约500元左右,当前渗透率31%左右,2026年有望达到52%,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5亿元,我们预计2021-2026CAGR将达 16%。 投资建议:相比传统座舱,智能座舱在交互性能、科技感、舒适度、安全性等领域优势突出,相关硬件行业成长空间广阔。重点关注智能座舱增量硬件以及内饰升级赛道龙头公司的投资机会:国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先行者【德赛西威】;AR-HUD率先放量的【华阳集团】;具备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均胜电子】;受益于座舱声学系统升级,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跃升的【上声电子】;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龙头【中科创达】;座舱内饰领先供应商【常熟汽饰、新泉股份】;座椅基本盘稳固,新产品持续拓展的【继峰股份】。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智能座舱渗透率上行不及预期;技术颠覆风险。 目录 1、座舱不断升级,智能化时代迎面而来8 1.1智能汽车两大核心:智能座舱+智能驾驶8 1.2汽车座舱历经机械化、电子化,向智能化不断演进8 1.3智能座舱定义:车内升级+车外互联9 1.4智能座舱发展阶段:电子座舱、智能助理、人机共驾、第三生活空间10 1.5智能座舱:新势力+传统车企智能座舱案例11 2、智能座舱行业驱动力分析12 2行业发展驱动力:政策、技术、资本、消费需求四因素共振,驱动智能座舱兴起12 2.1政策层面13 2.2技术层面14 2.3资本层面17 2.4需求层面18 3、智能座舱产业链技术趋势19 3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有望达到传统座舱的3-5倍19 3.1域控制器20 3.2抬头显示(HUD):提供可直视的驾驶辅助和车辆信息25 3.3液晶仪表:屏幕代替指针,交互多样性、精确度、美观度、场景化优势明显26 3.4流媒体后视镜:从镜面向屏幕升级27 3.5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助力L3级自动驾驶实现29 3.6中控屏:车载娱乐系统的硬件端口,多联屏、悬浮屏打造科技感31 3.7智能空调系统:场景化、个性化的温度和气味选择,隐藏式出风口35 3.8智能声学系统:数量增长+高端化,带动单车价值量突破35 3.9内饰升级:氛围灯、座椅等向着人性化、个性化方向进化36 4、智能座舱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37 4智能座舱千亿市场,加速扩张、渗透37 4.1域控制器:增长确定性高,步入规模化量产阶段38 4.2SoC芯片:座舱域带来“芯”机遇,需求快速增加,市场规模有望在五年内翻倍40 4.3抬头显示(HUD):渗透率或已突破拐点,国产替代加速41 4.4流媒体后视镜:后装走向标配,竞争较为激烈43 4.5驾驶员监控系统(DMS):方案改进后装配有望快速普及44 4.6液晶仪表:海外企业主导市场44 4.7中控屏:当前渗透率最高的智能座舱部件45 4.8氛围灯: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渗透,新能源车积极配置46 5、智能座舱带来产业格局重塑46 5.1供应格局:国内份额占比大幅提升,国产替代逻辑清晰46 5.2供应体系:金字塔形的供应塔→圆桌派供应圈47 5.3商业模式:新兴商业模式诞生48 5.4行业生态:生态协同+跨界延伸49 5.5主机厂:智能座舱布局模式——自研、合作49 5.6主机厂:智能座舱布局规划——硬件、软件50 6、投资建议50 6.1德赛西威,国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先行者52 6.2华阳集团,AR-HUD率先量产52 6.3均胜电子,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供应商53 6.4上声电子,受益于智能座舱声学系统升级,单车配套价值量持续提升53 6.5中科创达,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龙头54 6.6常熟汽饰,座舱内饰领先供应商,新能源客户持续拓展中55 6.7继峰股份,座椅内饰基本盘稳固,新产品已获定点55 表目录 表1:近3年智能座舱相关政策梳理13 表2:不同座舱部件对应不同的“最佳”操作系统15 表3:传统座舱产品及智能座舱典型产品(价格:元)19 表4:主流SoC厂商主流SoC方案和性能24 表5:自动驾驶分级30 表6:车载屏幕显示技术性能一览33 表7: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及主要产品39 表8:国内厂商SoC芯片研产情况41 表9:2022新车型HUD配备情况一览42 表10:国内外DMS供应商44 表11:主机厂智能座舱布局模式49 图目录 图1: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为汽车智能化的两大核心系统8 图2:汽车座舱演变9 图3:电子座舱→智能座舱发展节点9 图4:智能座舱:车内车外的智能升级10 图5:智能座舱四个发展阶段11 图6:理想L9/大众ID.4X/AITO问界M5/长安UNI-T智能座舱配置亮点12 图7:汽车行业历史驱动力13 图8:智能座舱行业驱动力概览13 图9:汽车EE架构变革14 图10:MCU芯片示意图15 图11:SoC芯片示意图15 图12:智能汽车软件架构从“面向信号的架构”向“面向服务的架构”转型升级16 图13:AUTOSARadaptive平台17 图14:汽车软件架构变化17 图15:2001-2021H1中国智能座舱各领域投资金额占比17 图16:非汽车背景企业入局17 图17:智能座舱易被感知18 图18:用户对座舱智能化配置的需求意向(2021年)18 图19:2021年消费者对座舱性能关注度18 图20: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汽车消费者需求分析19 图21:博泰车联网擎Cloud九大平台19 图22:汽车EE架构变革阶段20 图23:分布式、域内集中式、中央计算机式方案控制图示20 图24:德赛西威第一代ICP中央计算平台Aurora22 图25:典型的区域-中央架构22 图26:DCU工作路径22 图27:域控制器供应商技术、开发时间壁垒较高23 图28:SoC芯片趋向跨域融合24 图29:搭载在战斗机上的HUD25 图30:泽景电子汽车AR-HUD25 图31:HUD成像原理图示25 图32:长安深蓝SL03搭载AR-HUD26 图33:AR-HUD成像原理分解&AR-HUD技术难度>>W-HUD26 图34:华阳通用液晶仪表产品27 图35:液晶仪表技术原理&前后装流向占比27 图36:最早的汽车后视镜27 图37:流媒体后视镜组成部分27 图38:传统后视镜VS流媒体后视镜28 图39:流媒体后视镜技术原理28 图40:分屏显示多方路况→融合显示28 图41:柔性屏后视镜29 图42:流媒体后视镜摄像头与ADAS存在位置重合29 图43:倒车场景下的流媒体后视镜工作示意29 图44:转弯场景下的流媒体后视镜工作示意29 图45:DMS视觉方案30 图46:DMS示意图30 图47:摄像头安装位置选择较多31 图48:理想L9搭载3D-ToF传感器31 图49:OMS技术方案原理、优缺点对比31 图50:OMS工作示意图31 图51:蔚来ET7悬浮式中控屏32 图52:奔驰AMGEQS超大尺寸一字屏32 图53:TFT-LCD技术原理33 图54:友达打造MicroLED卷轴状车载中控屏33 图55:车内手势交互基本动作34 图56:座舱内手势交互案例34 图57:车辆主动交互流程34 图58:ECU控制方案布线34 图59:智能座舱一芯多屏方案布线34 图60:一芯多屏量产方案35 图61:拿铁DHT、问界M5、蔚来ET7智能空调系统35 图62:AVAS的两种类型36 图63:车载功放和消费类功放的区别36 图64:氛围灯设计案例36 图65:智能座舱中的智能表面37 图66:问界M7零重力座椅37 图67:佛吉亚光影炫动座椅37 图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