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总量研究 A股资金结构分析框架 ——《光大投资时钟》系列第二十篇 要点 引言:“钱”的来龙去脉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篇报告,理清A股中“钱”从哪里来,又流向何处,并通过资金分布情况与流动情况,寻找资产价格变化的隐藏线索。 核心观点: 我们为三个问题寻找答案,一是,哪类投资者在增持或是减持?二是,哪种资金在流入或是流出?三是,资金流向了什么板块或领域?第一个问题,年度视角看,2022年至2023年,外资在减持,一般法人在增持;年内视角看,险资及公募在持续增持;展望看,保险资金有望在年末年初积极流入;第二个问题,融资资金在持续流入,11月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尤其是ETF基金份额明显放量;第三个问题,四季度以来,重组、豆包概念指数市值规模飙升,核心资产、科技龙头、消费电子、华为平台等热点板块,受到资金青睐。 投资者结构:主要投资者在买还是卖? 从年度视角看,2020年至2023年,外资持有沪市股票比例逐年下滑,沪股通持有股票市值占比由2020年末的3.34%下降至2023年末的2.42%,份额主要由一般法人接手,尤其是2022年和2023年加仓明显,两年共增持3.14%的沪市股票;从年内视角看,今年以来险资及公募在持续增持股票,截至2024Q3,相比去年末,公募基金增持A股0.99万亿元,保险增持A股0.39万亿元;展望看,年初、年中、年末是保险资金的活跃调仓期,在政策引导与经济数据好转背景下,今年年末与明年年初相关资金有望积极流入,被动类基金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成为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 资金流动:增量资金如何变化? 从融资资金看,融资余额规模创2016年以来新高后仍在持续扩张,反映市场中部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持续乐观。从基金规模看,11月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明显放量,平均每周新成立266亿份。从ETF基金的量价特征看,沪深300指数对应的ETF基金,规模放量领先于沪深300指数上涨,是良好的领先指标;四季度以来,ETF资金多流向科创板、创业板指数,对应价增量增,反映投资者预期较好,在指数上涨之后仍在积极加仓,而今年以来资金流入幅度较大的大盘指数,在四季度多呈现资金小幅流出态势,说明部分投资者在获利之后选择卖出止盈。 资金分布:A股“资金”集中在哪板块和行业? 总体上看,过去20年A股市值上涨主要由“量增”驱动,2000年至2023年,反映量的自由流通股本数量持续上行;从结构上看,资金分布结构分化严重,截至2024年12月19日,沪深300指数占A股总自由流通市值的47%,规模较 大的前7个行业占总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过半,热门指数中,国企综合指数占比达到38.8%,茅指数占比达到15.4%;四季度以来,核心资产、科技龙头、消费电子、华为平台等热点板块,受到资金青睐,重组指数自由流通市值较三季末已经翻了两番,近期爆火的抖音豆包指数四季度以来自由流通市值扩张了159%。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和指标可能存在失效风险,不同区间统计可能存在结论差异风险,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作者 分析师: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010-56513108 gaoruidong@ebscn.com 分析师:查惠俐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4070014021-52523873 zhahuili@ebscn.com 相关研报 自上而下:风格择时——《光大投资时钟》第十四篇(2024-06-27) 光大投资时钟:动态风险预算篇——《光大投资时钟》第十一篇(2024-04-01) 光大投资时钟:触发式策略篇——《光大投资时钟》第六篇(2023-12-07) 市场情绪,看不见的另一只手——《光大投资时钟》第四篇(2023-09-04) 自上而下:从宏观经济到资产配置——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第三篇(2023-07-06) 目录 引言:“钱”的来龙去脉4 1、投资者结构:主要投资者在买还是卖?4 1.1投资者结构总体稳定,散户与机构大致1:14 1.22024年以来外资流出境内股票市场趋势暂缓4 1.3险资及公募持续增持A股,明年年初险资有望积极流入5 2、资金流动:增量资金如何变化?7 2.1融资余额规模创2016年以来新高7 2.2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明显放量7 2.3从ETF的量价变化看资金流动细节8 3、资金分布:A股“资金”集中在哪些板块和行业?10 3.1过去20年A股市值上涨主要由“量增”驱动10 3.2少部分公司占据了市场中的多数“资金”10 3.3行业规模分布不均,主题热点规模变化较大11 4、风险提示12 图目录 图1:2023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持股结构4 图2:上交所中,不同类型投资者持股占比变化4 图3:2024年以来,外资流出A股趋势缓和5 图4:基金、保险、信托等主要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及占比变化5 图5:年初、年中、年末是保险资金的活跃调仓期6 图6:保费收入有季节效应,年初与年中较高6 图7:被动股票类基金市值规模持续上行6 图8:2024Q3,被动股票类基金持有A股比例已上升至4.1%6 图9:融资余额规模创2016年以来新高7 图10:2024年11月以来,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规模较过去两年明显抬升8 图11:2018年以来,股票型ETF规模持续扩张8 图12:2024年9月股票型ETF净申购额创历史新高8 图13:ETF规模放量领先于沪深300指数上涨9 图14:从规模型ETF资产净值变动,观察资金布局动向9 图15:2000年以来,A股自由流通市值规模持续上行10 图16:上证指数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占据A股的一半以上,新发布的中证A500指数也占比过半11 图17:申万一级行业,自由流通市值及变动比例11 图18:Wind热门指数,自由流通市值及变动比例12 引言:“钱”的来龙去脉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篇报告,理清A股中“钱”从哪里来,又流向何处,我们相信资金是价格变化的第一推动力,希望能通过资金分布情况与流动情况,寻找资产价格变化的隐藏线索。 1、投资者结构:主要投资者在买还是卖? 1.1投资者结构总体稳定,散户与机构大致1:1 根据投资者类型,境内股票投资者结构可以分为四类:个人投资者、一般法人、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机构投资者。考虑到B股流通市值不足A股流通市值的2‰,境内股票数据可以用来表征A股的资金结构。根据2024年11月20日上 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年鉴,截至2023年末,沪市中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约10.7万亿元,占总市值23.2%,除沪股通外的其他专业投资者持股市值8.4万亿元,占总市值18.1%。除一般法人外,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占比为53%:47%。 图1:2023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持股结构图2:上交所中,不同类型投资者持股占比变化 个人投资者 23.2% 一般法人 56.3% 其他专业机构 18.1% 沪股通2.4% 2020202120222023 (%) 60 50 40 30 20 10 0 个人投资者其他专业机构沪股通一般法人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1.22024年以来外资流出境内股票市场趋势暂缓 2020年至2023年,外资持续流出境内股票。从数据上看,2020年至2023年, 外资持有沪市股票比例逐年下滑,沪股通持有股票市值占比由2020年末的 3.34%下降至2023年末的2.42%;份额主要由一般法人接手,尤其是2022年和2023年加仓明显,两年共增持3.14%的沪市股票。 2024年以来,外资流出趋势暂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每月披露数据,2021-2023 年间,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呈下滑趋势,由2021 年1月的5.5%下滑至2023年12月的4.1%,2024年以来维持震荡走势,截至2024年9月该比例仍为4.1%。 图3:2024年以来,外资流出境内股票趋势缓和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股票占流通市值比例 (万亿) 4.56% 4.0 5% 3.5 3.04% 2.5 3% 2.0 1.52% 1.0 1% 0.5 0.00%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更新至2024年9月) 1.3险资及公募持续增持A股,明年年初险资有望积极流入 今年以来,公募、保险均在增持A股。目前,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保险、信托可获取持有A股市值的准确数据。其中,公募基金持仓数据由基金财报披露,保险持仓数据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信托持仓数据由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截至2024Q3,相比去年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比例(指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下同)提升0.41个百分点,持仓市值增加0.99万亿元,保险持有A股比例提升0.18个百分点,持仓市值增加0.39万亿元。 图4:基金、保险、信托等主要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及占比变化 2023Q4 2024Q1 2024Q2 2024Q3 持股市值(万亿元) 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 持股市值(万亿元) 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 持股市值(万亿元) 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 持股市值(万亿元) 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 公募基金 5.20 7.7% 5.24 7.7% 5.02 7.6% 6.19 8.1% 保险 1.94 2.9% 1.95 2.9% 2.08 3.2% 2.33 3.1% 信托 0.59 0.9% - - 0.62 0.9% - - 境外机构和个人 2.79 4.1% 2.79 4.1% 2.70 4.1% 3.13 4.1% 资料来源:Wind,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信托业协会,光大证券研究所 长期看,保险资金持有A股比例有望持续攀升。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多次重要会议围绕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展开讨论,今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着力完善各类 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目标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2023年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由此看,保险等中长期资金持股比例上升趋势有望延续。 短期看,年初、年中、年末是保险资金的活跃调仓期,在政策引导与经济数据好转背景下,今年年末与明年年初相关资金有望积极流入。保费收入有季节效应,每年1月为高峰,同时,年末年初保险公司准备新的一年的投资规划,投资仓位 变动幅度较大。2015年至2023年,保险资金投向股票和证券的余额,每年12 月平均仓位变动幅度达到1035亿元,平均净流入435亿元;每年1月平均仓位 变动幅度达到870亿元,平均净流入300亿元。 图5:年初、年中、年末是保险资金的活跃调仓期图6:保费收入有季节效应,年初与年中较高 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201520242023202220212020 (亿元) (亿元) (2015-2023年平均净流入量,右轴)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00 123456789101112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12000(亿元)(亿元)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23456789101112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注:数据为保险资金投向股票和证券投资的每月变化量)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4年10月 公募基金中,持股资金正在由主动类基金转移至被动类基金。从数据上看,2021年以来,被动类股票基金规模持续上行,截至2024Q3,被动股票类基金(含被动指数型基金与指数增强型基金)市值已达3.72万亿元,同比增长68%,较2021Q